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28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RFID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包括绝缘介质板、馈电网络、辐射阵子、金属地,馈电网络和辐射阵子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正面,金属地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背面;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所述辐射阵子包括第一辐射阵子、第二辐射阵子、第三辐射阵子、第四辐射阵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具有低剖面、场均匀、无盲区,易于安装等优点,解决了普通的RFID读写器天线容易误读、漏读、串读的问题,特别适合档案柜、货架等RFID近场应用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
本技术涉及RFID应用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
技术介绍
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随着RFID核心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在包括军事、航空、仓储物流、商品零售、工业制造、资产管理、档案管理、交通运输、畜牧、防伪防盗等不同领域。以资产管理和档案管理领域为例,RFID技术已经在逐渐普及,应用RFID技术的货架和档案柜也越来越多,由于货架和档案柜通常是多层结构,为便于管理需要每层都装一个读写器天线,这就需要对天线的辐射场有更高的要求,以避免存在漏读、误读、串读的情况出现,而普通的RFID读写器天线无法满足无误读、漏读、串读的要求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鉴于上述情形,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主要采用馈电网络实现等幅、等相位差的四路信号,通过馈电网络连接四个金属辐射贴片,相邻的辐射贴片馈电反向,使其电流反向,辐射远场相消;该天线具有场均匀、无盲区等特点,可以满足天线无误读、漏读、串读的要求。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包括绝缘介质板、馈电网络、辐射阵子、金属地,馈电网络和辐射阵子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正面,金属地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背面;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所述辐射阵子包括第一辐射阵子、第二辐射阵子、第三辐射阵子、第四辐射阵子。进一步地,所述辐射阵子为方形或圆形贴片天线阵子。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辐射阵子、第二辐射阵子、第三辐射阵子、第四辐射阵子在绝缘介质板上等差排列,并以绝缘介质板中心对称。进一步地,所述绝缘介质板为聚四氟乙烯板或FR-4绝缘板或其他绝缘板材。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地为金属覆铜层。进一步地,所述功分器为陶瓷功分器或微带线等功率功分器。进一步地,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级功分电路、第二级功分电路;所述第一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二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为馈电网络的输入端,第一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三功分器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三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辐射阵子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辐射阵子连接,第三输出端与第三辐射阵子连接,第四输出端与第四辐射阵子连接。优选地,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位于第一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二输出端位于第二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三输出端位于第三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四输出端位于第四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相邻输出端相对辐射阵子的位置不相同。进一步地,天线工作频段为RFID的超高频、433MHz或2.4GHz频段。优选地,所述天线工作频段通过调节辐射阵子的宽度长度和馈电网络上微带线宽度长度来大范围或者小范围调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具有低剖面、场均匀、无盲区,易于安装等优点,解决了普通的RFID读写器天线容易误读、漏读、串读的问题,特别适合档案柜、货架等RFID近场应用场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实施例中的辐射阵子的整体排布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绝缘介质板;2-馈电网络;3a-第一辐射阵子;3b-第一辐射阵子;3c-第一辐射阵子;3d-第一辐射阵子;4-外部馈电端口;5-第一功分器;6-第二功分器;7-第三功分器;8-第一输出端;9-第二输出端;10-第三输出端;11-第四输出端;12-金属地;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以及功能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包括绝缘介质板1、馈电网络2、辐射阵子3、金属地12,馈电网络2和辐射阵子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1正面,金属地12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1背面;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所述辐射阵子包括第一辐射阵子3a、第二辐射阵子3b、第三辐射阵子3c、第四辐射阵子3d。具体地,所述绝缘介质板1呈矩形,为聚四氟乙烯板或FR-4绝缘板,所述辐射阵子3在绝缘介质板1上等差排列,并以绝缘介质板1中心对称,所述金属地12为绝缘介质板1底面全部覆铜形成。位于绝缘介质板1正面的馈电网络2具有一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包括若干个相互连接的功分器,用于将从输入端输入的信号转化为四路等幅、等相位差的信号,分别从第一输出端8输出给第一辐射阵子3a、第二输出端9输出给第一辐射阵子3b、第三输出端10输出给第一辐射阵子3c,第四输出端11输出给第一辐射阵子3d。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馈电网络2包括两级功分电路,第一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一功分器5,第二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二功分器6、第三功分器7,均印刷在绝缘介质板1的正面。所述功分器为陶瓷功分器或者微带线等功率功分器。其中,第一功分器5的输入端为馈电网络2的输入端,与外部馈电端口4连接,第一功分器5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到第二功分器6,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到第三功分器7。第二功分器6的一个输出端连接馈电网络2的第一输出端8;第二功分器6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到馈电网络2的第二输出端9。第三功分器7的一个输出端连接到馈电网络2的第三输出端10;第三功分器7的另一个输出端连接到馈电网络2的第四输出端11。馈电网络2的第一输出端8与第一辐射阵子3a连接、第二输出端9与第二辐射阵子3b连接、第三输出端10与第三辐射阵子3c连接,第四输出端11与第四辐射阵子3d连接。初始信号经过第一级功分电路后,分别向第二级功分移向电路中的第二功分器6和第三功分器7输出等幅等相位的信号,第二功分器6对信号进行等分后,一个输出端向第一输出端8输出信号,另一个输出端则向第二输出端9输出信号。第三功分器7对信号进行等分后,其中一个输出端向第三输出端10输出信号,另一个输出端向第四输出端11输出信号。最终,馈电网络2的第一输出端8、第二输出端9、第三输出端10,第四输出端11分别输出幅值相等,相位相等的四路信号,并且第一输出端8对第一辐射阵子3a馈电、第二输出端9对第二辐射阵子3b馈电、第三输出端10对第三辐射阵子3c馈电、第四输出端11对第四辐射阵子3d馈电。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辐射阵子3还可以为圆形,所述辐射阵子3在绝缘介质板1上等差排列,并以绝缘介质板1中心对称。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8位于第一辐射阵子3a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二输出端9位于第二辐射阵子3b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三输出端10位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介质板、馈电网络、辐射阵子、金属地,馈电网络和辐射阵子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正面,金属地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背面;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级功分电路、第二级功分电路;所述第一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二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为馈电网络的输入端,第一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三功分器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三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辐射阵子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辐射阵子连接,第三输出端与第三辐射阵子连接,第四输出端与第四辐射阵子连接;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位于第一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二输出端位于第二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三输出端位于第三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四输出端位于第四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相邻输出端相对辐射阵子的位置不相同;所述辐射阵子包括第一辐射阵子、第二辐射阵子、第三辐射阵子、第四辐射阵子;所述第一辐射阵子、第二辐射阵子、第三辐射阵子、第四辐射阵子在绝缘介质板上等差排列,并以绝缘介质板中心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微带近场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介质板、馈电网络、辐射阵子、金属地,馈电网络和辐射阵子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正面,金属地固定安装于绝缘介质板背面;所述馈电网络包括一个输入端和四个输出端,包括至少一个功分器;所述馈电网络包括第一级功分电路、第二级功分电路;所述第一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一功分器;所述第二级功分电路包括第二功分器、第三功分器;所述第一功分器的输入端为馈电网络的输入端,第一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第二功分器连接,另一个输出端与第三功分器连接;所述第二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功分器的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三功分器的另一个输出端与馈电网络的第四输出端连接;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辐射阵子连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辐射阵子连接,第三输出端与第三辐射阵子连接,第四输出端与第四辐射阵子连接;所述馈电网络的第一输出端位于第一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二输出端位于第二辐射阵子的上边沿或下边沿,第三输出端位于第三辐射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良骥李卫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博纬智能识别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