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28823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10 1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端部内侧的上天线;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上天线共用,连接有馈电电路和第一、第二接地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接地电路用于谐振耦合出所述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馈电电路的连接点为馈电点,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二接地电路的连接点分别为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后盖的所述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边框处,所述第二接地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的所述上端部的边框处。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全金属通信设备的近场通信功能。

Metal back cover near fiel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al cover near-field antenna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including the metal cover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e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antenna; the antenna near-field antenna and the feed circuit,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and second grounding circuit, the power supply circuit and the grounding circuit for resonant coupling the near-field antenna working frequency; the connection point of the near-field antenna and the feed circuit for the feed point, the near field antenna with the first grounding circuit, the grounding circuit connection points were second for the first pick and place second ground;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border at the feed point and the first ground are respectively positioned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etal back cover, the upper part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econd is located at the feed point and the first ground Border of. By the above method, the invention can improve the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function of all metal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技术介绍
近场通信(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又称近距离无线通信,是一种短距离的高频无线通信技术,允许电子设备之间进行非接触式点对点数据传输(在十厘米内)。由于近场通讯具有天然的安全性,因此,该技术被认为在手机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目前,实现NFC技术的主流方案是在非金属壳体的内表面贴附线圈天线,调谐出13.56MHZ的工作频率。但随着全金属手机的快速发展,金属手机背壳会影响上述NFC的性能,严重时甚至使NFC性能丧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能够提高金属通信设备的NFC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端部内侧的上天线,所述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包括:近场天线,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上天线共用,连接有馈电电路和第一接地电路、第二接地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接地电路用于谐振耦合出所述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馈电电路的连接点为馈电点,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二接地电路的连接点分别为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后盖的所述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边框处,所述第二接地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的所述上端部的边框处。其中,所述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所述第二接地点设置的位置距离所述馈电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所述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的长度为50mm-90mm。进一步,所述装置包括第三接地电路和/或第四接地电路,所述第三接地电路与所述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距离所述馈电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第四接地电路与所述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接地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其中,所述接地电路包括一L型或π型滤波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包括串联的L型滤波电路和第一电感,或串联的π型滤波电路和第二电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包括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端部内侧的上天线,所述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包括:近场天线,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上天线共用,连接有馈电电路和第一接地电路、第二接地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接地电路用于谐振耦合出所述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馈电电路的连接点为馈电点,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二接地电路的连接点分别为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后盖的所述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边框处,所述第二接地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的所述上端部的边框处。其中,所述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所述第二接地点设置的位置距离所述馈电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所述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的长度为50mm-90mm。进一步所述设别包括第三接地电路和/或第四接地电路,所述第三接地电路与所述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距离所述馈电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第四接地电路与所述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接地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其中,所述接地电路包括一L型或π型滤波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包括串联的L型滤波电路和第一电感,或串联的π型滤波电路和第二电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近场天线与金属后盖上端部内侧的上天线共用,利用上天线的金属枝节在不同位置处连接馈电电路和接地电路,耦合出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13.56MHZ,而不需要额外增加近场天线,能够提高全金属通信设备的近场通信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后盖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金属后盖的上端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几种上天线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金属后盖近场天线电路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通信设备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金属后盖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金属后盖1包括上端部11、设置在上端部11内侧的上天线12,本实施例中上天线12的位置只是示意性标出,其具体结构并未详示。目前,全金属手机的后盖一般为三段式,金属后盖1包括上下两条缝隙13、14,缝隙13、14将金属后盖1分为上端部11、中端部15和下端部16,缝隙13和14的宽度一般在1.0mm-2.0mm之间,缝隙13和14内可填充塑胶物。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金属后盖的上端部的放大图。本实施例中近场天线与上天线12共用,利用上天线12的金属枝节,在不同位置连接有馈电电路和第一接地电路、第二接地电路,利用上述馈电电路和接地电路谐振耦合出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即13.56MHZ。请结合图3,上述上天线形状可为图3(a)中一整片金属片结构,图3(a)只是示意画出,实际可能会出现在上述一整片金属片打孔(摄像头或测试端口等)或者切去一部分等情况;上述天线的形状还可为图3(b)中凹凸型金属片,该凹凸型金属片由宽度相等的横向矩形金属片和纵向矩形金属片连接而成;上述上天线形状还可为图3(c)中一锯齿型金属片。在其他实施例中,上天线的形状还可为其他,本实施例对上天线的形状不进行限定。根据上天线的规格与形状的不同,为了耦合出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所需连接的馈电电路和接地电路的个数、位置、电路元件的功率等均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动。请继续参阅图2,近场天线与馈电电路的连接点为馈电点21,近场天线与第一接地电路、第二接地电路的连接点分别为第一接地点22和第二接地点23;馈电点21与第一接地点22分别位于金属后盖1的上端部11的左右两侧边框处,第二接地点23位于馈电点21与第一接地点22之间的上端部11的边框处。其中,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第二接地点23设置的位置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D的长度例如为50mm-90mm。请继续参阅图2,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上述两个接地电路和馈电电路仍然不能耦合出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还可在上述近场天线上耦接第三接地电路和/或第四接地电路,第三接地电路与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即第三接地点24,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D值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第四接地电路与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即第四接地点25,距离第一接地点22的横向距离为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例如,一具体实施例中,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D的长度例如为70mm,第二接地点23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10mm,第三接地点24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20mm,第四接地点25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60mm。例如,又一具体实施例中,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D的长度例如为90mm,第二接地点23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15mm,第三接地点24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30mm,第四接地点25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77mm。例如,再一具体实施例中,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D的长度例如为50mm,第二接地点23距离馈电点21的横向距离为7mm。例如,另一具体实施例中,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D的长度例如为60mm,第二接地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及通信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端部内侧的上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包括:近场天线,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上天线共用,连接有馈电电路和第一接地电路、第二接地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接地电路用于谐振耦合出所述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馈电电路的连接点为馈电点,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二接地电路的连接点分别为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后盖的所述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边框处,所述第二接地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的所述上端部的边框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所述金属后盖包括上端部、设置在所述上端部内侧的上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后盖近场天线装置包括:近场天线,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上天线共用,连接有馈电电路和第一接地电路、第二接地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和所述接地电路用于谐振耦合出所述近场天线的工作频率;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馈电电路的连接点为馈电点,所述近场天线与所述第一接地电路、所述第二接地电路的连接点分别为第一接地点和第二接地点;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分别位于所述金属后盖的所述上端部的左右两侧边框处,所述第二接地点位于所述馈电点与所述第一接地点之间的所述上端部的边框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所述第二接地点距离所述馈电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近场天线的横向长度为D的长度为50mm-90m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进一步包括第三接地电路和/或第四接地电路,所述第三接地电路与所述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距离所述馈电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所述第四接地电路与所述近场天线连接的位置距离所述第一接地点的横向距离为所述D值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电路包括一L型或π型滤波电路;所述馈电电路包括串联的L型滤波电路和第一电感,或串联的π型滤波电路和第二电感。6.一种通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芳陈卫陈美亮
申请(专利权)人: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