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233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包括:由位于磁轭下方水平位置的铁芯,铁芯的两端和中间部位设置有可逆磁钢,磁轭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不可逆磁钢;由多个隔磁铜板和过渡极板间隔安装组成的位于顶部的磁面板,每个隔磁铜板的宽度不同,形成无固定极性的磁化型磁面板,能自行调整磁力大小,达到最佳的定位状态;缠绕在铁芯上面的线圈,通电时形成电磁磁力,加工要求精度较高的工件时,只瞬间用电,不会产生温度升高和变形;加工吸合面比较粗糙的工件时可先瞬间通电,再持续通较小的同向电流,使电磁磁路磁力线穿过可逆磁钢,使电磁磁力线和永磁磁力线挤压,产生高强度的磁场强度,从而使吸盘产生更大的吸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
本技术涉及一种磁力吸盘,尤其涉及一种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普遍使用的电磁盘是一种传统的“山”型磁链结构,这种吸盘磁力小(10kg/cm2),磁作用难以控制,且易受线圈温升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引起磁盘中央凸起,明显影响定位加工精度;另一种多功能电磁吸盘,虽然台面几何精度受线圈温升影响较小,但线圈温升大,影响线圈使用寿命,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也难以实现。专利号:02246458.1,专利名称:永磁-电磁混合型磁力装置,介绍一种永磁-电磁混合型磁力装置,由永磁磁力系统、电磁磁力系统以及两系统之间的隔离层组成,通过改变电磁磁力系统的磁场方向及大小,使恒定的永磁磁力与电磁磁力叠加或小件,达到控制磁力大小和退磁的目的;但是本专利将不可逆磁钢放在磁面板中,线圈套在铁芯上,只有一种形式的磁钢,工作时需要一直给线圈通电,当需要较大磁力固定工件时,一旦电路发生故障或出现紧急断电的情况,只剩下不可逆磁钢产生的永磁磁力,将会出现无法固定工件的情况,影响工作,因本专利只有一个顶面磁面板,加工工件的规格、形状和大小都比较单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采用“U”型磁链的电磁和永磁组合,达到磁力线的高度集中、减少了漏磁损失,提高了磁效率的优点。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包括磁力吸盘本体,还包括:由位于磁轭下方水平位置的铁芯,铁芯中设置的可逆磁钢,磁轭内设置的不可逆磁钢组成的磁源;由多个隔磁铜板和过渡极板间隔安装组成的位于顶部的磁面板;缠绕在铁芯上面的线圈,根据通电的方向课改变可逆磁钢的磁极方向,持续通电时形成电磁磁力。所述磁力吸盘本体表面设置底板和铝框,铝框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铁芯安装在底板上,两端与铝框固定连接,所述磁轭两端固定安装在铝框上。所述每个隔磁铜板的宽度不同,形成无固定极性的磁化型磁面板,能自行调整磁力对不同大小、不同厚薄工件的作用,使之达到最佳的定位状态。所述磁力吸盘本体的侧面和后面分别设置有导磁板,形成一对N、S直角磁极,形成侧面聚磁区和后端强聚磁直角区,侧面聚磁区,用以定位加工大型板状工件直角侧面;后端强聚磁直角区是磁盘磁力高度集中部位,可定位加工各种形状、各种规格工件的垂直端头。所述导磁板为导磁铁。所述铁芯的两端和中间部位设置有可逆磁钢。所述磁轭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不可逆磁钢。所述底板为钢制底板,侧极N的磁力线穿过后铝框,经由钢制底板汇合到另一侧极板S近处,使工件被吸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纵向“U”型磁链的结构可高度集中磁力线,拉开了主磁极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漏磁损失,提高了磁效率,磁力可达15kg或20Kg以上,使得磁盘的工作面增加到三个,大大增强了磁盘定位加工能力。利用该磁力吸盘加工要求精度较高的工件时,只瞬间用电,使可逆磁钢与磁轭中的不可逆磁钢磁性一致,不会产生温度升高和变形;利用该磁力吸盘加工加工吸合面比较粗糙的工件时,虽需要的吸力较强,可先瞬间通电,使可逆磁钢与磁轭中的不可逆磁钢磁性一致后,再持续通较小的同向电流,使电磁磁路磁力线穿过可逆磁钢,使电磁磁力线和永磁磁力线挤压,产生高强度的磁场强度,从而使吸盘产生更大的吸力。加工完工件退磁时,只需通瞬间反向电流,使可逆磁钢极性与磁轭中的不可逆磁钢极性方向相反,磁力线在内部闭合,即可完成退磁,简单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加工完工件退磁状态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永磁磁力线状态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电磁和永磁磁力线组合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磁力线穿透气隙的示意图;其中:1.磁力吸盘本体;2.铝框;3.底板;4.磁轭;5.隔磁铜板;6.过渡极板;7.不可逆磁钢;8.线圈;9.铁芯;10.可逆磁钢;11.导磁板;12.磁面板;13.后端强聚磁直角区;14.工件;15.磁力线;16.垂直附件;17.水平附件。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下面结合附图与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包括磁力吸盘本体1、底板3和铝框2,还包括:位于磁轭4下方水平位置的铁芯9,铁芯9的两端和中间部位设置有可逆磁钢10,磁轭4的中间部位设置有不可逆磁钢7;由多个隔磁铜板5和过渡极板6间隔安装组成的位于顶部的磁面板12,每个隔磁铜板5的宽度不同,形成无固定极性的磁化型磁面板12,能自行调整磁力对不同大小、不同厚薄工件的作用,使之达到最佳的定位状态;缠绕在铁芯9上面的线圈8,根据通电的方向可改变可逆磁钢10的磁极方向,持续通电时形成电磁磁力;磁力吸盘本体1表面设置底板3和铝框2,铝框2安装在底板3上,所述铁芯9安装在底板3上,两端与铝框2固定连接,所述磁轭4两端固定安装在铝框2上。磁力吸盘本体1的侧面和后面分别设置有导磁板11,导磁板11为导磁铁,形成一对N、S直角磁极,形成侧面聚磁区和后端强聚磁直角区13,侧面聚磁区,用以定位加工大型板状工件直角侧面;后端强聚磁直角区13是磁盘磁力高度集中部位,可定位加工各种形状、各种规格工件的垂直端头。如图7所示,底板3为钢制底板,侧极N的磁力线15穿过后铝框2,经由钢制底板汇合到另一侧极板S近处,使工件14被吸牢,本技术的磁力线15有很强的穿透气隙的能力,适合定位加工特别长的板状工件的侧面,底板上还安装有用于协助固定工件的水平附件17和垂直附件16。实施例二如图5所示,当加工要求精度较高的工件时,使用永磁力线组合,只需给线圈8瞬间通电,使可逆磁钢10与磁轭4中的不可逆磁钢7磁性一致,使磁面板12上的吸力为可逆磁钢10产生的磁力Ф2与不可逆磁钢7产生的磁力Ф1之和,将工件14放置在磁面板12上,磁面板12上的吸力会将工件14牢牢固定住,然后对工件14进行加工。实施例三如图6所示,当加工吸合面比较粗糙的工件14时,此时需要吸力较强,需要使用电磁磁力线和永磁磁力线组合,首先给线圈8瞬间通电,使可逆磁钢10与磁轭4中的不可逆磁钢7磁性一致,然后再持续给线圈8通较小的同向电流,此种情况下,磁面板12的吸力为可逆磁钢10产生的磁力Ф2、不可逆磁钢Ф1产生的磁力和电磁磁力Ф3的和,且电磁磁力线穿过可逆磁钢10,电磁磁力线和永磁磁力线挤压,产生高强度的磁场强度,从而使磁面板12产生更大的吸力,更加牢固的固定住工件14。实施例四如图4所示,加工完工件14,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包括磁力吸盘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位于磁轭下方水平位置的铁芯,铁芯中设置的可逆磁钢,磁轭内设置的不可逆磁钢组成的磁源;由多个隔磁铜板和过渡极板间隔安装组成的位于顶部的磁面板;缠绕在铁芯上面的线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包括磁力吸盘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由位于磁轭下方水平位置的铁芯,铁芯中设置的可逆磁钢,磁轭内设置的不可逆磁钢组成的磁源;由多个隔磁铜板和过渡极板间隔安装组成的位于顶部的磁面板;缠绕在铁芯上面的线圈。2.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其特征在于,磁力吸盘本体的表面设置有底板和铝框,铝框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铁芯安装在底板上,两端与铝框固定连接,所述磁轭两端固定安装在铝框上。3.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纵向“U”型磁链的电磁加永磁组合式磁力吸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隔磁铜板的宽度不同,形成无固定极性的磁化型磁面板。4.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纵向“U”型磁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宽张庆华张俊芳
申请(专利权)人:临清兴和宏鑫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