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3184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包括触控面板和书写板,所述触控面板安装于第一框架上,所述书写板安装于第二框架上,所述书写板与触控面板之间通过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安装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通过钣金安装固定,所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书写板、第一基板、触控膜、第二基板和显示屏,所述第二基板与触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所述书写板进一步包括支撑板和书写膜,所述书写膜进一步包括基材、亚光涂覆层和胶层,所述胶层均匀设置于基材的一侧表面,所述亚光涂覆层设置于基材相背于胶层的另一侧表面,所述基材具有胶层的一面与支撑板接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大尺寸的触控互动设置融入传统黑板体系,丰富了黑板的内涵,满足现代教学对黑板的新要求。

Integrated intelligent teaching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ntegrated intelligent teach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touch panel and a writing board, the touch panel is mounted on a first frame, the writing board is mounted on a second frame, the writing board and the touch panel are mounted and connected through a first frame and a second frame, and the first frame and the second frame are mounted and connected through a sheet metal. The touch panel further comprises a writing board, a first substrate, a touch film, a second substrate and a display screen. A second adhesive layer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second substrate and the touch film. The writing board further comprises a support plate and a writing film. The writing film further comprises a substrate, a matt coating layer and a adhesive layer. The glue layer is evenly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substrate surface, and the matt coating layer is arrang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ubstrate surface opposite to the glue layer, and the substrate has one side of the glue layer which is in contact with the support plate. The invention integrates large-scale touch-controlled interactive setting into the traditional blackboard system, enrich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blackboard, and meets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modern teaching for the blackboa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属于现代教育装备和触控

技术介绍
长期以来,粉笔配合黑板的形式教授课程在教育领域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不仅仅具有教学成本低的优势,而且教师绘声绘色的讲演加上黑板上形象的图示或解释,都能使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但随着人们对于某些疾病的更深层次的认识,传统粉笔教学所产生的弊端也被逐渐引起重视。目前,普通传统黑板只能用粉笔手写,采用板擦擦拭,粉笔在书写和擦拭时候产生的粉笔灰会影响身体的健康;同时,普通传统黑板无法采用投影仪在黑板上投影,在播放教学内容(如PPT、视频、图片、动画等)需另外采用投影幕布进行播放,其操作繁琐,且投影幕布和投影仪仅仅只是播放教学内容,交互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该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将大尺寸的触控互动设置融入传统黑板体系,丰富了黑板的内涵,满足现代教学对黑板的新要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包括触控面板和书写板,所述触控面板安装于第一框架上,所述书写板安装于第二框架上,所述书写板与触控面板之间通过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安装连接,所述第一框架与第二框架通过钣金安装固定;所述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书写板、第一基板、触控膜、第二基板和显示屏,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设置于触控膜两侧,所述书写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相背于触控膜的一侧,所述显示屏设置于第二基板相背于触控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与触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第二基板与触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所述书写板进一步包括支撑板和书写膜,所述书写膜贴附于支撑板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板与第二框架安装连接,所述书写膜进一步包括基材、亚光涂覆层和胶层,所述胶层均匀设置于基材的一侧表面,所述亚光涂覆层设置于基材相背于胶层的另一侧表面,所述基材具有胶层的一面与支撑板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框架进一步包括上梁、下梁、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上梁、下梁各自的一端通过左立柱连接,所述上梁、下梁各自的另一端通过右立柱连接,所述第二框架进一步包括2个水平设置的第一边框和2个与第一边框垂直设置的第二边框,所述2个第一边框各自的两端分别通过2个第二边框连接;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梁、下梁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边框均为凹型管,所述凹型管一表面具有一外凸条,所述凹型管相背于外凸条的另一表面开有一凹槽,此凹槽供连接筋条嵌入,所述连接筋条两端分别嵌入第一框架上梁的凹槽和第二框架第一边框的凹槽内。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支撑板为玻璃层或金属板层或塑料复合板层。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基板的厚度为1mm,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为2mm。3.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胶层与第二胶层的厚度为0.1mm~0.3mm。4.上述方案中,所述触控膜的厚度为0.02mm。5.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为超薄钢化玻璃板或有机透明板。6.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框架的上梁和下梁平行设置。7.上述方案中,所述亚光涂覆层为黑色涂覆层或绿色涂覆层。8.上述方案中,所述上梁和下梁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加强筋。9.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胶层与第二胶层为OCA光学胶层。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其将大尺寸的触控互动设置融入传统黑板体系,解决了书写板与触控板的组装与稳定安装问题,使得黑板同时具有播放显示、触控互动和板书等多种功能,满足现代教学对黑板的新要求,丰富了黑板的内涵;其次,其第一框架的上梁、下梁和第二框架的第一边框均为凹型管,所述凹型管一表面具有一外凸条,所述凹型管相背于外凸条的另一表面开有一凹槽,此凹槽供连接筋条嵌入,所述连接筋条两端分别嵌入第一框架上梁的凹槽和第二框架第一边框的凹槽内,外凸条的设置,对安装于第一框架或第二框架上的书写层或支撑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凹槽与连接筋条的组合设置,可以在框架的连接处起到进一步加固的作用,使各块面板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固同时也方便拆装;再次,其第一框架进一步包括上梁、下梁、左立柱和右立柱,所述上梁、下梁各自的一端通过左立柱连接,所述上梁、下梁各自的另一端通过右立柱连接,上梁和下梁之间还设置有若干加强筋,加强筋的设置,则进一步对第一框架进行加固,防止因为显示器过重导致框架变形等情况,同时为其他硬件的安装提供接口。2、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其触控面板进一步包括书写板、第一基板、触控膜、第二基板和显示屏,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设置于触控膜两侧,所述书写板设置于第一基板相背于触控膜的一侧,所述显示屏设置于第二基板相背于触控膜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与触控膜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层,所述第二基板与触控膜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将原本设置于触控膜外表面的基板一分为二,将触控膜封装于两层薄基板之间,首先保证了对触控膜前后两面的保护,同时保证基板整体的强度;同时,触控膜后侧与显示屏之间通过另一层基板隔开,无需在触控膜与显示器之间再隔开4mm以上的距离,触控面板整体减薄,透光度高,更清晰且方便运输与更大尺寸触控面板的实现,还可以有效避免因显示器局部液晶形变而接近或接触触控膜,导致触控被干扰而局部失灵等情况;其次,其第一基板的厚度为1mm,所述第二基板的厚度为2mm,触控膜外侧基板厚度大大减薄,从而使得手指、触控笔等与触控笔之间的距离大大减小,实现触控效率的指数级增长,触控效果与灵敏度大大增强。3、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其书写板进一步包括支撑板和书写膜,所述书写膜贴附于支撑板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板与第二框架安装连接,所述书写膜进一步包括基材、亚光涂覆层和胶层,所述胶层均匀设置于基材的一侧表面,所述亚光涂覆层设置于基材相背于胶层的另一侧表面,所述基材具有胶层的一面与支撑板接触连接,书写板采用亚光涂覆层形成粗糙面,既可以流畅书写又易擦除,同时替代强酸刻蚀玻璃表面的工艺,更加环保;此外,支撑板直接与第二框架安装固定,不需要再贴附防爆膜等,节省工艺,同时支撑板较玻璃有更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安全性,便于拆装和运输。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触控面板结构分解示意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书写板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触控面板;2、书写板;3、第一框架;4、第二框架;5、外凸条;6、凹槽;7、连接板;11、书写板;12、第一基板;13、触控膜;14、第二基板;15、第一胶层;16、第二胶层;17、显示屏;21、基材;22、亚光涂覆层;23、胶层;24、支撑板;25、书写膜;31、上梁;32、下梁;33、左立柱;34、右立柱;35、加强筋;41、第一边框;42、第二边框。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包括触控面板1和书写板2,所述触控面板1安装于第一框架3上,所述书写板2安装于第二框架4上,所述书写板2与触控面板1之间通过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安装连接,所述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通过钣金7安装固定;所述触控面板1进一步包括书写板11、第一基板12、触控膜13、第二基板14和显示屏17,所述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分别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面板(1)和书写板(2),所述触控面板(1)安装于第一框架(3)上,所述书写板(2)安装于第二框架(4)上,所述书写板(2)与触控面板(1)之间通过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安装连接,所述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通过钣金(7)安装固定;所述触控面板(1)进一步包括书写板(11)、第一基板(12)、触控膜(13)、第二基板(14)和显示屏(17),所述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分别设置于触控膜(13)两侧,所述书写板(11)设置于第一基板(12)相背于触控膜(13)的一侧,所述显示屏(17)设置于第二基板(14)相背于触控膜(13)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12)与触控膜(13)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层(15),所述第二基板(14)与触控膜(13)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16);所述书写板(2)进一步包括支撑板(24)和书写膜(25),所述书写膜(25)贴附于支撑板(24)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板(24)与第二框架(4)安装连接,所述书写膜(25)进一步包括基材(21)、亚光涂覆层(22)和胶层(23),所述胶层(23)均匀设置于基材(21)的一侧表面,所述亚光涂覆层(22)设置于基材(21)相背于胶层(23)的另一侧表面,所述基材(21)具有胶层(23)的一面与支撑板(24)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框架(3)进一步包括上梁(31)、下梁(32)、左立柱(33)和右立柱(34),所述上梁(31)、下梁(32)各自的一端通过左立柱(33)连接,所述上梁(31)、下梁(32)各自的另一端通过右立柱(34)连接,所述第二框架(4)进一步包括2个水平设置的第一边框(41)和2个与第一边框(41)垂直设置的第二边框(42),所述2个第一边框(41)各自的两端分别通过2个第二边框(42)连接;所述第一框架(3)的上梁(31)、下梁(32)和第二框架(4)的第一边框(41)均为凹型管,所述凹型管一表面具有一外凸条(5),所述凹型管相背于外凸条(5)的另一表面开有一凹槽(6),此凹槽(6)供连接筋条嵌入,所述连接筋条两端分别嵌入第一框架(3)上梁(31)的凹槽(6)和第二框架(4)第一边框(41)的凹槽(6)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智能教学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控面板(1)和书写板(2),所述触控面板(1)安装于第一框架(3)上,所述书写板(2)安装于第二框架(4)上,所述书写板(2)与触控面板(1)之间通过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安装连接,所述第一框架(3)与第二框架(4)通过钣金(7)安装固定;所述触控面板(1)进一步包括书写板(11)、第一基板(12)、触控膜(13)、第二基板(14)和显示屏(17),所述第一基板(12)和第二基板(14)分别设置于触控膜(13)两侧,所述书写板(11)设置于第一基板(12)相背于触控膜(13)的一侧,所述显示屏(17)设置于第二基板(14)相背于触控膜(13)的一侧,所述第一基板(12)与触控膜(13)之间设置有第一胶层(15),所述第二基板(14)与触控膜(13)之间设置有第二胶层(16);所述书写板(2)进一步包括支撑板(24)和书写膜(25),所述书写膜(25)贴附于支撑板(24)一侧表面,所述支撑板(24)与第二框架(4)安装连接,所述书写膜(25)进一步包括基材(21)、亚光涂覆层(22)和胶层(23),所述胶层(23)均匀设置于基材(21)的一侧表面,所述亚光涂覆层(22)设置于基材(21)相背于胶层(23)的另一侧表面,所述基材(21)具有胶层(23)的一面与支撑板(24)接触连接;所述第一框架(3)进一步包括上梁(31)、下梁(32)、左立柱(33)和右立柱(34),所述上梁(31)、下梁(32)各自的一端通过左立柱(33)连接,所述上梁(31)、下梁(32)各自的另一端通过右立柱(34)连接,所述第二框架(4)进一步包括2个水平设置的第一边框(41)和2个与第一边框(4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泽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泛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