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927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包括支架、螺栓孔、外螺纹、气缸、増力装置、第一连接杆、推力挡块、连接口、拉力推杆、螺栓、拉力推块、防滑板、拉力柱杆、连接孔和拉力转杆,所述支架顶部外侧开设有螺栓孔,且支架中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架中部内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底端设置有増力装置,所述气缸底端设置在増力装置内部,所述増力装置顶端设置在支架内部,设置有推力挡块和拉力推杆等机构,可以有效结合被测工件对于推力和拉力不需要更换夹具进行测试的目的,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置有气缸和増力装置等装置,通过使用气缸和増力装置,不仅可以达到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节省气缸的体积,便于安装。

Push pull test fix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ush-pull force testing fixture, which comprises a bracket, a bolt hole, an external thread, a cylinder, a pulling device, a first connecting rod, a thrust block, a connecting port, a pulling push rod, a bolt, a pulling push block, an anti-skid plate, a pulling post rod, a connecting hole and a pulling rotating rod. A bolt hole is arranged outside the top of the bracket. And the middle and outer sides of the support are provided with external threads, an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support is provided with a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cylinder is provided with a deduction device, the bottom end of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inside the deduction device, the top of the deduction devic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support, and a mechanism such as a thrust block and a pulling push rod are arranged, which can effectively combine the workpiece under test. For the purpose of testing thrust and tension without changing clamps, unnecessary time is saved, work efficiency is improved, and equipped with cylinders and towing devices. By using cylinders and towing devices, not only the environment is not polluted, but also the volume of cylinders is saved and the installation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
本技术涉及测试工装夹具领域,具体为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
技术介绍
工装是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夹具、刀具、量具和检具等,工装为其通用简称;其中的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是被测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被测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工艺装置;目前虽然存在着测试推力和拉力的夹具,但是当测试推力之后再测拉力时,需要更换夹具,不仅更换费时,而且多次的更换会对对应的仪器产生不必要的误差,而且现存的夹具用到的驱动机构多采用液压缸,不仅对密封性要求较高,而且会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目前虽然存在着测试推力和拉力的夹具,但是当测试推力之后再测拉力时,需要更换夹具,不仅更换费时,而且多次的更换会对对应的仪器产生不必要的误差,而且现存的夹具用到的驱动机构多采用液压缸,不仅对密封性要求较高,而且会污染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包括支架、螺栓孔、外螺纹、气缸、增力装置、第一连接杆、推力挡块、连接口、拉力推杆、螺栓、拉力推块、防滑板、拉力柱杆、连接孔和拉力转杆,所述支架顶部外侧开设有螺栓孔,且支架中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所述支架中部内置有气缸,所述气缸底端设置有增力装置,所述气缸底端设置在增力装置内部,所述增力装置顶端设置在支架内部,所述增力装置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底端与推力挡块顶端连接,所述支架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口和拉力推杆,所述拉力推杆通过连接口与支架底部贯通连接,所述拉力推杆一端设置在拉力推块内部,所述拉力推块设置在推力挡块下方,且拉力推块与拉力推杆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螺栓,所述拉力推杆一端通过螺栓与拉力推块的一端固定,且拉力推块另一端设置有防滑板,所述拉力推杆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力柱杆,所述拉力柱杆中部贯通开设有连接孔,所述拉力柱杆中部的内部设置有拉力转杆,所述拉力柱杆中部通过连接孔与拉力转杆中部连接。优选的,所述支架中部内侧开设有腔体,所述气缸固定在腔体内侧。优选的,所述推力挡块底端设置有防滑垫。优选的,所述增力装置包括第一铰链、第二连接杆、第二铰链、第三铰链、第三连接杆、第四铰链和第五铰链,所述第一铰链设置在气缸底端外侧的两端,所述气缸底端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所述气缸底端外侧通过第一铰链与第二连接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铰链,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铰链,且第二连接杆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通过第三铰链与第三连接杆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部设置有第四铰链,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铰链和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底部通过第五铰链与第一连接杆顶端外侧的两端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下部通过第二铰链和增力装置的内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下部通过第四铰链和增力装置的内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设置有推力挡块和拉力推杆等机构,可以有效结合被测工件对于推力和拉力不需要更换夹具进行测试的目的,节省不必要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设置有气缸和增力装置等装置,通过使用气缸和增力装置,不仅可以达到不污染环境,而且可以节省气缸的体积,便于安装。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增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支架;2、螺栓孔;3、外螺纹;4、气缸;5、增力装置;6、第一连接杆;7、推力挡块;8、连接口;9、拉力推杆;10、螺栓;11、拉力推块;12、防滑板;13、拉力柱杆;14、连接孔;15、拉力转杆;51、第一铰链;52、第二连接杆;53、第二铰链;54、第三铰链;55、第三连接杆;56、第四铰链;57、第五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包括支架1、螺栓孔2、外螺纹3、气缸4、增力装置5、第一连接杆6、推力挡块7、连接口8、拉力推杆9、螺栓10、拉力推块11、防滑板12、拉力柱杆13、连接孔14和拉力转杆15,支架1顶部外侧开设有螺栓孔2,且支架1中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3,支架1中部内置有气缸4,气缸4底端设置有增力装置5,气缸4底端设置在增力装置5内部,增力装置5顶端设置在支架1内部,增力装置5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底端与推力挡块7顶端连接,支架1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口8和拉力推杆9,拉力推杆9通过连接口8与支架1底部贯通连接,拉力推杆9一端设置在拉力推块11内部,拉力推块11设置在推力挡块7下方,且拉力推块11与拉力推杆9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0,拉力推杆9一端通过螺栓10与拉力推块11的一端固定,且拉力推块11另一端设置有防滑板12,拉力推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力柱杆13,拉力柱杆13中部贯通开设有连接孔14,拉力柱杆13中部的内部设置有拉力转杆15,拉力柱杆13中部通过连接孔14与拉力转杆15中部连接。为了气缸4的上下运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1中部内侧开设有腔体,气缸4固定在腔体内侧。为了更好的使推力挡块7固定工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推力挡块7底端设置有防滑垫。为了减小安装气缸4的体积,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增力装置5包括第一铰链51、第二连接杆52、第二铰链53、第三铰链54、第三连接杆55、第四铰链56和第五铰链57,第一铰链51设置在气缸4底端外侧的两端,气缸4底端外侧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连接杆52,气缸4底端外侧通过第一铰链51与第二连接杆52的顶部连接,第二连接杆52的下部设置有第二铰链53,第二连接杆52的底部设置有第三铰链54,且第二连接杆52的下方设置有第三连接杆55,第二连接杆52的底部通过第三铰链54与第三连接杆55的顶部连接,第三连接杆55的下部设置有第四铰链56,第三连接杆55的底部设置有第五铰链57和第一连接杆6,第三连接杆55的底部通过第五铰链57与第一连接杆6顶端外侧的两端连接。为了更好的实现增力装置的增力效果,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二连接杆52的下部通过第三铰链53和增力装置5的内部连接,第三连接杆55的下部通过第四铰链56和增力装置5的内部连接。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支架1通过螺栓孔2和外螺纹3安装在对应的仪器上,当测试推力时,先将被测工件放置在两拉力推块11之间,再向下转动两端的拉力转杆15,通过拉力转杆15的向下转动带动拉力柱杆13向下转动,通过拉力柱杆13向下转动带动拉力推杆9向下转动,随着拉力推杆9的向下转动通过连接口8使安装在拉力推杆9一端的拉力推块11向被测工件方向移动,设置在拉力推块11一端的防滑板12随着拉力推块11的移动而移动,且移动方向相同,当防滑板12和被测工件夹紧时,停止转动拉力转杆15,再打开气缸4,使气缸4的底端向下移动,随着气缸4的底端向下移动通过第一铰链51使第二连接杆52上部绕第二铰链53向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包括支架(1)、螺栓孔(2)、外螺纹(3)、气缸(4)、増力装置(5)、第一连接杆(6)、推力挡块(7)、连接口(8)、拉力推杆(9)、螺栓(10)、拉力推块(11)、防滑板(12)、拉力柱杆(13)、连接孔(14)和拉力转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顶部外侧开设有螺栓孔(2),且支架(1)中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3),所述支架(1)中部内置有气缸(4),所述气缸(4)底端设置有増力装置(5),所述气缸(4)底端设置在増力装置(5)内部,所述増力装置(5)顶端设置在支架(1)内部,所述増力装置(5)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底端与推力挡块(7)顶端连接,所述支架(1)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口(8)和拉力推杆(9),所述拉力推杆(9)通过连接口(8)与支架(1)底部贯通连接,所述拉力推杆(9)一端设置在拉力推块(11)内部,所述拉力推块(11)设置在推力挡块(7)下方,且拉力推块(11)与拉力推杆(9)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0),所述拉力推杆(9)一端通过螺栓(10)与拉力推块(11)的一端固定,且拉力推块(11)另一端设置有防滑板(12),所述拉力推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力柱杆(13),所述拉力柱杆(13)中部贯通开设有连接孔(14),所述拉力柱杆(13)中部的内部设置有拉力转杆(15),所述拉力柱杆(13)中部通过连接孔(14)与拉力转杆(15)中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推拉力测试工装夹具,包括支架(1)、螺栓孔(2)、外螺纹(3)、气缸(4)、増力装置(5)、第一连接杆(6)、推力挡块(7)、连接口(8)、拉力推杆(9)、螺栓(10)、拉力推块(11)、防滑板(12)、拉力柱杆(13)、连接孔(14)和拉力转杆(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顶部外侧开设有螺栓孔(2),且支架(1)中部外侧设置有外螺纹(3),所述支架(1)中部内置有气缸(4),所述气缸(4)底端设置有増力装置(5),所述气缸(4)底端设置在増力装置(5)内部,所述増力装置(5)顶端设置在支架(1)内部,所述増力装置(5)内部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6),所述第一连接杆(6)底端与推力挡块(7)顶端连接,所述支架(1)底部两端均设置有连接口(8)和拉力推杆(9),所述拉力推杆(9)通过连接口(8)与支架(1)底部贯通连接,所述拉力推杆(9)一端设置在拉力推块(11)内部,所述拉力推块(11)设置在推力挡块(7)下方,且拉力推块(11)与拉力推杆(9)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螺栓(10),所述拉力推杆(9)一端通过螺栓(10)与拉力推块(11)的一端固定,且拉力推块(11)另一端设置有防滑板(12),所述拉力推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拉力柱杆(13),所述拉力柱杆(13)中部贯通开设有连接孔(14),所述拉力柱杆(13)中部的内部设置有拉力转杆(15),所述拉力柱杆(13)中部通过连接孔(14)与拉力转杆(15)中部连接。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兵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宇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