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25725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1: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和外墙,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连接的区域构造有至少一个前后均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根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与所述内墙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该预制墙体结构运输至现场,并往第一空腔内浇注混凝土等材料,当浇注的材料达到预设强度时,因第一钢筋的存在使得现浇注的混凝土等材料能够与预制墙体形成一体,从而提高了墙体结构的承载力,同时也提高了墙体结构的抗剪力。

A wall structure with cavity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ll structure with a cavity, including an interconnected inner wall and an outer wall. The inner wall and the area connected by the outer wall are constructed with at least one first cavity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wall. The first cavity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first reinforcing bar, and the first reinforcing bar is one of the first cavity. The side extends to the other side an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In the course of using, the prefabricated wall structure is transported to the site, and concrete and other materials are poured into the first cavity. When the pouring material reaches the preset strength, the existence of the first steel bar makes the cast-in-place concrete and other materials can be integrated with the prefabricated wall, thus improv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wall structure, at the same time.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wall structure is also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墙体结构一般都采用混凝土浇筑,有的是在工程现场直接浇筑,有的则是在工厂制成预制墙体,然后运输到工程现场直接组装,但不管哪种方式,均存在墙体结构抗剪力不够理想的情况。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能够提高墙体的抗剪力。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和外墙,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连接的区域构造有至少一个前后均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根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与所述内墙固定连接。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筋由所述墙体结构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墙体结构的另一侧。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钢筋包括第一上钢筋和所述第一下钢筋,所述第一上钢筋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下钢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上钢筋位于所述内墙内,所述第一下钢筋由所述内墙的一侧经所述第一空腔延伸至所述内墙的另一侧。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外墙上设有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位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间,所述第一下钢筋位于所述保温材料层上侧。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上钢筋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下钢筋的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内墙的一侧留有第一空间。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两侧为半圆形或多边形。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内还设有至少一根第二钢筋,所述第二钢筋由所述第一空腔的前端延伸至后端。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钢筋包括第二上钢筋和第二下钢筋,所述第二上钢筋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下钢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上钢筋位于所述内墙内,所述第二下钢筋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一空腔的下侧与所述保温材料层连通,所述第一空腔前端的上侧设有露筋槽,所述第二上钢筋部分位于所述露筋槽内。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第二上钢筋的一端和所述第二下钢筋的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内墙的一侧留有第二空间。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内墙的一侧设有第二空腔,所述内墙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空腔连通的浇注孔。可选地或优选地,所述浇注孔位于所述内墙的侧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和外墙,其中在内墙和外墙连接的区域构造有前后均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腔,并在第一空腔内设置第一钢筋,该第一钢筋由第一空腔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与内墙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将该预制墙体结构运输至现场,并往第一空腔内浇注混凝土等材料,当浇注的材料达到预设强度时,因第一钢筋的存在使得现浇注的混凝土等材料能够与预制墙体形成一体,从而提高了墙体结构的承载力,同时也提高了墙体结构的抗剪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的A处放大图;图5为制作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的模具的主视图;图6是图5所示模具的侧视图;图7是图5所示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未包含盖板);图8是图5所示模具的传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5所示模具的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图5所示的模具的凸轮和凸轮活动架的配合示意图;图11是图5所示模具在安装时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配合示意图;图12是图5所示模具在拆除时与第一钢筋和第二钢筋的配合示意图。图中:1.内墙;11.第一空腔;12.第一钢筋;13.第一空间;14.第二钢筋;15.露筋槽;16.第二空间;17.第二空腔;18.浇注孔;121.第一上钢筋;122.第一下钢筋;141.第二上钢筋;142.第二下钢筋;171.第三钢筋;2.外墙;21.保温材料层;3.底部主体;31.支撑件;32.驱动轴;33.第一传动轴;34.第二传动轴;35.第一滑道;36.第二滑道;37.第一前边;38.第一后边;4.第一侧板;41.第一连接件;42.第一加强筋;5.第二侧板;51.第二连接件;52.第二加强筋;6.盖板;61;凸轮活动架;62.第五空间;7.第一延伸部;71.第一穿筋槽;8.第二延伸部;81.第二穿筋槽;901.第一主轴;902.第一辅轴;903.第一连接杆;904.第一主轴支架;905.第一辅轴圆环;1001.第二主轴;1002.第二辅轴;1003.第二连接杆;1004.第二主轴支架;1005.第二辅轴圆环;1101.凸轮。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需要理解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第三”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上述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现有的墙体结构,多存在抗剪力差的情况且重量较大,不易搬运,经过专利技术人多次研究发现,引起墙体结构抗剪力差的一部分原因在于,在墙体结构的横向上没有设置钢筋。此外在一些带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内,会在后期直接在空腔内放置钢筋,但由于后期放入的钢筋未与墙体结构一体成型,这同样会造成墙体结构的抗剪力较差。参考图1至4,本实施例提供的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该墙体结构是预制板类型的,可以在工厂内先生产再运输到现场组装,其主要由内墙1和外墙2构成,内墙1的墙面与外墙2的墙面相互连接,在它们连接的区域上构造有至少一个前后均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腔11,在第一空腔11内设置有至少一根第一钢筋12,其中,第一钢筋12由第一空腔11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与内墙1固定连接。当该墙体结构在现场组装时,在第一空腔11内直接浇筑混凝土等材料即可,由于墙体结构内第一钢筋12的存在且第一钢筋12是直接与内墙1固定连接,使其与内墙1直接成为一体,从而使得该墙体结构的抗剪力得到了增强;此外,由于设置有第一空腔11,这就减轻了墙体结构的重量,可以更方便运输和组装。为使第一钢筋12能够布满整个墙体结构,可以将第一钢筋12由墙体结构的一侧延伸至墙体结构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墙体结构的抗剪力,第一钢筋12可以包括第一上钢筋121和第二上钢筋122,第一上钢筋121的一端和第二上钢筋122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其中第一上钢筋121位于内墙1内(其未穿过第一空腔11),第一下钢筋122由内墙1的一侧经第一空腔11延伸至内墙1的另一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墙体结构的保温性能,在外墙2上设有保温材料层21,该保温材料层21设置在外墙2和内墙1间,第一下钢筋122位于保温材料层21的上侧。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便于将多个墙体组装成一个,第一上钢筋121的一端和第一下钢筋122的一端的连接点与其靠近内墙1的一侧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和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连接的区域构造有至少一个前后均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根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与所述内墙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空腔的墙体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内墙和外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和所述外墙连接的区域构造有至少一个前后均与外部连通的第一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至少一根第一钢筋,所述第一钢筋由所述第一空腔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并与所述内墙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由所述墙体结构的一侧延伸至所述墙体结构的另一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钢筋包括第一上钢筋和所述第一下钢筋,所述第一上钢筋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下钢筋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上钢筋位于所述内墙内,所述第一下钢筋由所述内墙的一侧经所述第一空腔延伸至所述内墙的另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墙上设有保温材料层,所述保温材料层位于所述外墙和所述内墙间,所述第一下钢筋位于所述保温材料层上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钢筋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下钢筋的一端的连接点与所述连接点靠近所述内墙的一侧留有第一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凤起
申请(专利权)人:承德绿建建筑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