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71985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2 00: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初步过滤;S2、杀菌;S3、吸附;S4、PH值调节;S5、重金属过滤。本发明专利技术简单高效的实现河道污水的处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充分有效的实现对河道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便于河道污水灌溉使用。

Purification method for efficient treatment of river sewage used for irriga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urification method for efficient treatment of river sewage for irrigation,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S1, preliminary filtration; S2, sterilization; S3, adsorption; S4, PH adjustment; S5, heavy metal filtration.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treatment of river sewage with simple and high efficiency, prevents the waste of water resources, fully and effectively realizes the pur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river sewage, and is convenient for the irrigation of river sew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污水净化
,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农业人口大国,农村地域辽阔,每天产生生活污水数千万吨,而且各村庄皆缺乏专门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仅部分住户建有化粪池或沼气池系统对生活污水进行简单的发酵处理,大部分居民习惯于将生活污水随意排放。污水不经处理,直接流入附近的溪河,加剧水体污染,对周边环境构成不利影响。因此,重视与加强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工作,是改善和提高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部分农户直接使用流入溪河的污水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使得农作物受到危害进而威胁周边群众的身体健康,随着国家提出水资源重复有效利用的策略,河道污水处理设备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是现有的农村河道污水处理相关设备,要么单调的采取多级过滤装置对其过滤的水体多级处理;要么进行电解或者沉淀。整体的效果达不预期目的,过多的浪费资源,造成多种水体的流失污染环境,同时,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聚丙烯过滤袋、挡板的作用下防止淤泥进入集水箱;通过紫外线灯杀除污水中的细菌、病毒;通过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掉污水中细微颗粒和臭味;通过加药管加入酸碱缓冲剂,以及叶片进行搅拌,控制污水的PH值;然后洁净水通过反渗透膜进入净水箱进行进一步灌溉利用,简单高效的实现河道污水的处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初步过滤:将高度在30cm-50cm的挡板放置在河道内,并将聚丙烯过滤袋卡接在挡板的侧部,卡接缝隙维持在0.2mm-0.5mm,河道污水通过过滤精度在1-300微米的聚丙烯过滤袋进入集水箱内,实现对淤泥的过滤,防止颗粒较大的淤泥进入集水箱;S2、杀菌:经S1处理后的污水在压头处于0.5MPa-1MPa的水泵作用下进入杀菌室,并在3-6组紫外线灯的共同照射下杀菌5-10min,对河道污水产生的病毒、细菌进行杀除;S3、吸附:经S2处理后的污水,在厚度为3-10cm的活性炭过滤网吸附下,对污水中存在的臭味和直径低于1微米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然后污水进入反应室;S4、PH值调节:经S3处理后的污水在反应室内经PH值检测后,通过加药管加入酸碱缓冲剂,并在电机转速在30r/min-45r/min进行搅拌,控制污水PH值在6.5-7.5之间,调节污水PH值,防止植物损伤;S5、重金属过滤:经S4处理后的污水经反渗透膜的渗透作用下进入净水箱,实现对重金属的过滤。所述的净化方法采用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净化装置,包括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下部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上部卡接有聚丙烯过滤袋,所述集水箱通过进水管连接有水泵,所述水泵通过出水管连接有杀菌室,所述杀菌室的内壁安装有紫外线灯,所述杀菌室的下部安装有活性炭过滤网,所述活性炭过滤网的下部设置有反应室,所述反应室的一侧安装有加药管,所述加药管的侧部安装有叶片,所述叶片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电机,所述反应室的侧部安装有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膜的一侧设置有净水箱。优选的,所述聚丙烯过滤袋设置有至少三层,且所述聚丙烯过滤袋均布于集水箱的四侧。优选的,所述紫外线灯均布于杀菌室的内壁处,且所述紫外线灯采用集束式紫外线灯设置。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橡胶垫安装于反应室的外壁,且所述电机采用变频电机设置。优选的,所述净水箱的上部开有通孔,且所述净水箱的内部交错布置有隔板。优选的,为了提高过滤效果,以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所述的反渗透膜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比如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酰肼膜或芳香族聚酰胺膜。所述反渗透膜的表面微孔的直径d1为0.5-8nm。安装在反应室侧部的反渗透膜的层数N为2-32。优选的,所述的反渗透膜的厚度H为0.25-0.46mm。优选的,安装在反应室侧部的反渗透膜的层数N、反渗透膜的表面微孔的直径d1和反渗透膜的厚度H满足以下关系:其中,s为直径底数,取值为0.3nm;β为直径系数,取值范围为3.78-12.56。上式只进行数值运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将污水依次通过集水箱、杀菌室、反应室和净水箱,并在聚丙烯过滤袋、挡板的作用下防止淤泥进入集水箱;2、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紫外线灯杀除污水中的细菌、病毒;3、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活性炭过滤网过滤掉污水中细微颗粒和臭味;4、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加药管加入酸碱缓冲剂,以及叶片进行搅拌,控制污水的PH值;然后洁净水通过反渗透膜进入净水箱进行进一步灌溉利用,简单高效的实现河道污水的处理,防止水资源的浪费;5、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选择反渗透膜的材料和表面微孔的直径,提高过滤效果,以加强对污水的处理能力;6、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通过设置安装在反应室侧部的反渗透膜的层数N、反渗透膜的表面微孔的直径d1和反渗透膜的厚度H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过滤效果,增强对污水的处理,便于污水能用于灌溉。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装置反应室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装置隔板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流程图。图中:1、集水箱;2、挡板;3、聚丙烯过滤袋;4、进水管;5、水泵;6、出水管;7、杀菌室;8、紫外线灯;9、活性炭过滤网;10、反应室;11、加药管;12、叶片;13、转轴;14、电机;15、反渗透膜;16、净水箱;17、橡胶垫;18、通孔;19、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初步过滤:将高度在30cm-50cm的挡板放置在河道内,并将聚丙烯过滤袋卡接在挡板的侧部,卡接缝隙维持在0.2mm-0.5mm,河道污水通过过滤精度在1-300微米的聚丙烯过滤袋进入集水箱内,实现对淤泥的过滤,防止颗粒较大的淤泥进入集水箱;S2、杀菌:经S1处理后的污水在压头处于0.5MPa-1MPa的水泵作用下进入杀菌室,并在3-6组紫外线灯的共同照射下杀菌5-10min,对河道污水产生的病毒、细菌进行杀除;S3、吸附:经S2处理后的污水,在厚度为3-10cm的活性炭过滤网吸附下,对污水中存在的臭味和直径低于1微米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然后污水进入反应室;S4、PH值调节:经S3处理后的污水在反应室内经PH值检测后,通过加药管加入酸碱缓冲剂,并在电机转速在30r/min-45r/min进行搅拌,控制污水PH值在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初步过滤:将高度在30cm‑50cm的挡板放置在河道内,并将聚丙烯过滤袋卡接在挡板的侧部,卡接缝隙维持在0.2mm‑0.5mm,河道污水通过过滤精度在1‑300微米的聚丙烯过滤袋进入集水箱内,实现对淤泥的过滤,防止颗粒较大的淤泥进入集水箱;S2、杀菌:经S1处理后的污水在压头处于0.5MPa‑1MPa的水泵作用下进入杀菌室,并在3‑6组紫外线灯的共同照射下杀菌5‑10min,对河道污水产生的病毒、细菌进行杀除;S3、吸附:经S2处理后的污水,在厚度为3‑10cm的活性炭过滤网吸附下,对污水中存在的臭味和直径低于1微米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然后污水进入反应室;S4、PH值调节:经S3处理后的污水在反应室内经PH值检测后,通过加药管加入酸碱缓冲剂,并在电机转速在30r/min‑45r/min进行搅拌,控制污水PH值在6.5‑7.5之间,调节污水PH值,防止植物损伤;S5、重金属过滤:经S4处理后的污水经反渗透膜的渗透作用下进入净水箱,实现对重金属的过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初步过滤:将高度在30cm-50cm的挡板放置在河道内,并将聚丙烯过滤袋卡接在挡板的侧部,卡接缝隙维持在0.2mm-0.5mm,河道污水通过过滤精度在1-300微米的聚丙烯过滤袋进入集水箱内,实现对淤泥的过滤,防止颗粒较大的淤泥进入集水箱;S2、杀菌:经S1处理后的污水在压头处于0.5MPa-1MPa的水泵作用下进入杀菌室,并在3-6组紫外线灯的共同照射下杀菌5-10min,对河道污水产生的病毒、细菌进行杀除;S3、吸附:经S2处理后的污水,在厚度为3-10cm的活性炭过滤网吸附下,对污水中存在的臭味和直径低于1微米的微小颗粒进行吸附,然后污水进入反应室;S4、PH值调节:经S3处理后的污水在反应室内经PH值检测后,通过加药管加入酸碱缓冲剂,并在电机转速在30r/min-45r/min进行搅拌,控制污水PH值在6.5-7.5之间,调节污水PH值,防止植物损伤;S5、重金属过滤:经S4处理后的污水经反渗透膜的渗透作用下进入净水箱,实现对重金属的过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灌溉的河道污水高效处理的净化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黄修桥孙浩韩启彪程千贾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