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底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657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池组件,包括,电池外壳,电池外壳外壁上设置有数块散热凸块,两个散热凸块之间构成散热槽;电池外壳内部为外壳内腔,外壳内腔顶部开口,且外壳内腔内设置有减震气囊,减震气囊两侧分别与电池内壳外壁、外壳内腔内壁顶紧,内壳内腔内固定有电池;散热间隙顶部通过排气管与连接气管连通;排气管与单向气阀连通后再与连接气管连通;散热凸块之间固定有吹气管,吹气管在散热凸块两侧对应处设有吹气孔;吹气管一端与连接气管连通;进气管一端与散热间隙连通,减震气囊进气口与第一加气管一端连通,第一加气管另一端与电磁单向阀排气口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应用有上述电池组件的汽车底盘和汽车以及自充电方法。

A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hassis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attery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battery shell, a plurality of heat dissipating convex blocks are arranged on the outer wall of the battery shell, and a heat radiating slot is formed between the two heat dissipating convex blocks; the inner shell of the battery is an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the top of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is open,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is provided with a shock absorbing air bag, and the two sides of the shock absorbing air bag are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side of the battery. The outer wall of the shell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are tightly roofed, and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shell is fixed with batteries; the top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gap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pe through the exhaust pipe; the exhaus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nidirectional air valve and then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ipe; a blowing pipe is fixed between the heat dissipation bumps, and the blowing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blowing hole at the corresponding places on both sides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bump; and the blowing pipe is one. The end of the air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heat dissipation gap, the air intake of the shock absorber bag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first air intake pipe,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air intak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exhaust port of the electromagnetic one-way valve. The invention also discloses a vehicle chassis and a vehicle with the above battery assembly, and a self charging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底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底盘。
技术介绍
电动汽车目前已经是一种十分成熟的新能源汽车,全世界大部分国家目前已经规定2030年以后开始禁售燃油车,那么电动汽车势必会成为未来主要的交通工具。目前电动汽车与燃油车相对比,其主要端板就出现在续航问题上,目前,纯电动车,如特斯拉续航最多也就400公里左右,而然后车一箱油能够续航至600-1000公里及以上,如果携带燃油或者扩充油箱的话,公里数可能会翻倍及以上。而电动汽车续航问题主要是出在电池上,电池在近几十年来并没有突破性进展,其单位体积的存电量不高,也就导致在有限体积的电池下无法突破性提高续航能力。但是,就目前的技术来看,想要在短时间通过电池技术的突破来提高续航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那么就只能着手于电能的回收、其它能量的转换,从而实现电池边用边充,以提高其续航能力。因此,申请人提出一种电池组件及其电动汽车底盘,其能够实现对汽车刹车时的电能进行回收、下坡时的电能进行转化,从而实现提高电动汽车续航能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的电池外壳外壁上设置有数块散热凸块,两个散热凸块之间构成散热槽;所述的电池外壳内部为外壳内腔,所述的外壳内腔顶部开口,且外壳内腔内设置有减震气囊,减震气囊两侧分别与电池内壳外壁、外壳内腔内壁顶紧,所述的电池内壳内部为内壳内腔,所述的内壳内腔内固定有电池;减震气囊外壁分别与电池内壳外壁、外壳内腔内壁形成散热间隙,且散热间隙顶部通过排气管与连接气管连通;所述的排气管与单向气阀连通后再与连接气管连通,单向气阀流向为由外壳内腔向连接气管;所述的电池外壳顶部开口部分与电池盖装配密封,所述的电池盖上设置有缓冲部分,所述的缓冲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排气管穿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外壳,所述的电池外壳外壁上设置有数块散热凸块,两个散热凸块之间构成散热槽;所述的电池外壳内部为外壳内腔,所述的外壳内腔顶部开口,且外壳内腔内设置有减震气囊,减震气囊两侧分别与电池内壳外壁、外壳内腔内壁顶紧,所述的电池内壳内部为内壳内腔,所述的内壳内腔内固定有电池;减震气囊外壁分别与电池内壳外壁、外壳内腔内壁形成散热间隙,且散热间隙顶部通过排气管与连接气管连通;所述的排气管与单向气阀连通后再与连接气管连通,单向气阀流向为由外壳内腔向连接气管;所述的电池外壳顶部开口部分与电池盖装配密封,所述的电池盖上设置有缓冲部分,所述的缓冲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制成;排气管穿过电池盖且与之密封装配;散热凸块之间固定有吹气管,所述的吹气管在散热凸块两侧对应处设有吹气孔;所述的吹气管一端与连接气管连通;进气管一端与散热间隙连通,另一端与空调机排气口连通,所述的减震气囊进气口与第一加气管一端连通,第一加气管另一端与电磁单向阀排气口连通,电磁单向阀进气口与第二加气管一端连通,第二加气管另一端与进气管连通;减震气囊排气口与第一出气管一端连通、第一出气管另一端与单向减压阀进气口连通,单向减压阀排气口与第二出气管一端连通,第二出气管另一端与吹气管连通;所述的连接气管与连接气管头一端连通,连接气管头另一端与第二送气管一端连通,第二送气管另一端与换向气阀其中一个出口连通;空调机进气口通过第一送气管与换向气阀另一出口连通;换向气阀进口通过总进气管与集气槽连通,所述的集气槽与汽车进气格栅连通从而汇聚气流,所述的集气槽为半球形槽,其顶点与总进气管连通,开口朝向汽车进气格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壳内腔与导线管一端连通,导线管另一端穿出带电池外壳;所述的电池内壳上设置有数个散热通孔,所述的散热通孔贯穿电池内壳。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间隙内还设有温度探头,所述的温度探头与温度传感器输入端连通,使得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散热间隙内的温度。4.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电池有两个,分别分为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使用时,第一电池和第二电池只能择一使用,另一个作为备用,而发电机充电时,就向未使用的电池充电。5.如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减震气囊采用高弹性材料制成,且其内部加气间隙在4-8㎜之间、壁厚4㎜以上。6.一种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电池组件。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换组件,切换组件,包括第一切换组件、第二切换组件,所述的第一切换组件包括涡轮,所述的涡轮安装在第一切换轴上,所述的第一切换轴穿过第一切换组件的第一切换板且与之可转动装配,第一切换轴穿过第一切换板一端与第一切换齿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切换齿可与第一离合齿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一离合齿固定在第二离合轴上;所述的第一切换组件还包括第一切换油缸,所述的第一切换油缸固定在第一切换底板上,且第一切换油缸的第一切换伸缩轴穿过第一切换底板后与第一切换连接板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一切换连接板中间部分设有切换铰接块,所述的切换铰接块通过第二切换销与切换铰接板铰接;所述的第一切换连接板远离与切换伸缩轴装配一端上固定有导向筒,所述的导向筒内部为导向内筒且所述的导向内筒与导向杆一端可滑动装配,导向杆另一端装入设置在第一切换底板上的让位槽中,第一切换销一端穿过让位槽、导向杆将导向杆可转动地装入让位槽中;所述的导向筒、导向杆外部还套装有第一切换弹簧,所述的第一切换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切换底板、第一切换连接板贴紧;所述的第一切换连接板位于第一切换弹簧一端还设有第一副切换板,第二切换轴两端分别穿出第一副切换板,且穿出第一副切换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切换斜齿轮、第二切换斜齿轮;所述的第二切换组件,包括,第二切换油缸、第二切换底板、第二切换连接板,第二切换连接板上固定有第二切换板,第三切换轴两端分别穿出第二切换板且与之可转动装配,所述的第三切换轴两端分别与第三切换斜齿轮、第二切换齿啮合传动,所述的第三切换斜齿轮与驱动斜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的驱动斜齿轮固定在第二驱动输出轴上,所述的第二驱动输出轴一端装入第二驱动电机内;所述的第二驱动输出轴另一端分别与后轮的轮毂组件上的传动毂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二切换油缸的第二切换伸缩轴穿过第二切换底板后与第二切换连接板装配固定,所述的第二切换连接板上还设有切换导向杆,所述的切换导向杆一端穿过设置在第二切换底板上的通孔且与之可转动装配,而切换导向杆位于第二切换底板和第二切换连接板之间的部分上还套装有第二切换弹簧;初始状态时,第三切换斜齿轮与驱动斜齿轮不啮合,第二切换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所述的第二切换齿可与离合组件上的第一离合齿或第二离合齿啮合,第一离合齿、第二离合齿只能择一与第二切换齿啮合传动。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底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毂组件,所述的轮毂组件包括轮毂,所述的轮毂上设置有安装筒、刹车槽,所述的安装筒与传动毂装配固定,所述的传动毂与刹车槽内壁之间构成刹车安装槽,所述的刹车安装槽内安装有刹车板,所述的刹车板在传动毂周向布置,且刹车板通过刹车铰接销与刹车连接板铰接,所述的刹车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且刹车板有两块,两块第一安装板之间通过调节螺杆装配,调节螺杆与两块第一安装板可滑动装配;两块第二安装板分别与刹车油缸两侧的刹车伸缩轴端部装配固定,所述的刹车伸缩轴上套装有刹车弹簧,所述的刹车弹簧用于将第二安装板向远离刹车油缸方向推动;所述的刹车板上还设有刹车部分,所述的刹车部分用于与刹车槽内壁贴紧以进行刹车;在调节螺杆位于第一安装板外侧设置有螺母以锁紧两块第一安装板;所述的传动毂与第一驱动电机的第一驱动输出轴一端装配固定;所述的刹车连接板与第一立板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立板与第一底板连接固定;底盘位于前轮毂的部分为前底盘组件、位于后轮毂的部分为后底盘组件;前底盘组件,包括第一切换组件、离合组件,所述的前底盘组件上还设有转向器,所述的转向器转向的驱动端分别与两个前轮毂侧的第一立板铰接,且转向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波袁素李天芬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懿熙品牌策划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