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627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模具,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公模板与公模固定板连接;母模板,母模板与母模固定板连接,并且母模板与公模板相互接触;浇口套,浇口套设置于公模固定板内,并延伸至公模板内;锁紧组件,锁紧组件设置于公模板内;底板,底板中设置有供能组件容纳槽;底板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支撑板中设置有阻尼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供能组件的一端固定于供能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穿过底板、底板支撑板、母模固定板以及母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供能组件,使得熔融塑料能够顺利充满模腔。

Injection mold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injection mold, which comprises: a common mold, a common mold plate connected with a public mold fixed plate; a master mold, a master mold plate connected with a master mold fixed plate, and a master mold and a public mold contacted each other; a gate sleeve and a gate sleeve are arranged in the public mold fixed plate and extended to the public mold locking group; The lock assembly is arranged in the public formwork;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re provided with an energy supply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groove; the bottom plate support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damping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groove is arranged in the bottom plate support plate; the energy supply component is fixed at one end of the energy supply component accommodation groove, and the energy supply component passes through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Supporting plate, mother mold fixing plate and mother template. The invention designs a power supply assembly to make the molten plastic smoothly fill the mold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料注塑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塑料制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而塑料制品的最主要成型方法之一便是注射成型。在追求高质量塑料产品的今天,伴着注塑成型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传统的冷流道模具已远不能满足现代产品的高精度、高质量要求,亦不能满足生产的规模化、自动化要求。热流道模具是采用加热方式使流道内的塑料熔体始终保持熔融状态的模具。它比传统模具成型周期短、工艺适应性强、自动化程度高、产品质量稳定、且节约原料,大批量成型时可以降低制件成本。此外,分流道具有很好的压力传输性,有利于降低注射机料筒温度和注射压力,减少塑料降解和成型制件内应力的产生。先进工业国家中,热流道模具的使用比重比较高,相关的生产企业纷纷涌现。总的来说,欧美热流道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历史较长,具有丰富的经验与领先的技术水平。日本、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的热流道技术水平在亚洲位于前列。欧美模具制造水平固然先进,但成本高且交易周期较长,相比较,亚洲出品的热流道模具更具竞争力。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成型模具,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公模板与公模固定板连接;母模板,母模板与母模固定板连接,并且母模板与公模板相互接触;浇口套,浇口套设置于公模固定板内,并延伸至公模板内;锁紧组件,锁紧组件设置于公模板内;底板,底板中设置有供能组件容纳槽;底板支撑板,支撑板与底板固定连接,底板支撑板中设置有阻尼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供能组件的一端固定于供能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穿过底板、底板支撑板、母模固定板以及母模板。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其中,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的空腔;浇口套的出口对准空腔一侧的一侧表面;供能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放大部件,放大部件正对浇口套的出口,并且放大部件对准空腔一侧的另一侧表面。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供能组件容纳槽中还包括供能组件稳定构件,供能组件的一端通过供能组件稳定构件被设置在底板中。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供能组件穿过母模固定板以及母模板的部分设置有减震装置。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减震装置包括:减震装置外罩;上端盖;减震板,减震板设置于减震装置外罩内侧,并且减震板与减震装置外罩接触;活塞体,活塞体设置于减震板内侧。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减震装置包括:隔离网,隔离网设置于活塞体内部;增压腔,增压腔设置于活塞体内部,并且位于隔离网一侧;下端盖,上端盖与下端盖将活塞体密封。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减震装置包括:调整螺栓,调整螺栓贯穿下端盖,并且调整螺栓能够在下端盖中移动。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阻尼组件容纳槽中设置有橡胶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现有技术的成型模具只依靠注射压力来使熔融塑料充满模腔,但是这种充模方式对于一些本身流动性差、粘度较大的塑料来说是不现实的,对于这些塑料来说,即使将注射压力提升的很高,这些塑料还是不能顺利充满模腔。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一些性能很好的塑料不能得到有效应用。并且由于技术上的限制,注射压力也不可能无限制的增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供能组件,供能组件对应熔融塑料进入模腔的入口处,供能组件直接对熔融塑料供给能量,使得熔融塑料能够顺利充满模腔。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102,公模板102与公模固定板101连接;母模板103,母模板103与母模固定板104连接,并且母模板103与公模板102相互接触;浇口套110,浇口套110设置于公模固定板101内,并延伸至公模板102内;锁紧组件112,锁紧组件112设置于公模板102内;底板107,底板107中设置有供能组件容纳槽;底板支撑板106,底板支撑板106与底板107固定连接,底板支撑板106中设置有阻尼组件容纳槽115;供能组件109,供能组件109的一端固定于供能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109穿过底板107、底板支撑板106、母模固定板104以及母模板103。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成型模具还包括多个型芯116,型芯116穿过公模固定板以及公模板。支撑板105,支撑板设置于底板支撑板上。顶杆108,顶杆108固定于支撑板105上,并且穿过母模固定板104以及母模103,并通到注塑空腔中。如图1所示,母模板与公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的空腔;浇口套的出口对准空腔一侧的一侧表面;供能组件109的另一端设置有放大部件111,放大部件111正对浇口套的出口,并且放大部件111对准空腔一侧的另一侧表面。供能组件109容纳槽中还包括供能组件稳定构件114,供能组件109的一端通过供能组件稳定构件114被设置在底板中。优选的,供能组件稳定构件114可以是塑料制成的槽形构件,该供能组件稳定构件114能够紧套住供能组件尾端。在供能组件109穿过母模固定板以及母模板的部分设置有减震装置113。阻尼组件容纳槽中设置有橡胶垫。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使得附图能够清楚明了,在图1中并没有详细画出减震装置的细节结构。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减震装置113包括:减震装置外罩201;上端盖203;减震板205,减震板205设置于减震装置外罩201内侧,并且减震板205与减震装置外罩201接触;活塞体206,活塞体206设置于减震板205内侧。减震装置113包括:隔离网207,隔离网207设置于活塞体206内部;增压腔208,增压腔208设置于活塞体206内部,并且位于隔离网207一侧;下端盖209,上端盖203与下端盖209将活塞体206密封。减震装置113包括:调整螺栓211,调整螺栓211贯穿下端盖209,并且调整螺栓211能够在下端盖中移动。如图2所示,减震装置还包括动作杆202,活塞阀204,上顶柱210,以及接触平台212。在安装时,将供能组件具有放大部件的一端的杆部分顶住并固定在上顶柱210部分。供能组件的下部支撑部分直接顶柱减震装置外壳201,并与外壳201固定连接。工作原理:模具的合模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方法。对于现有技术的模具而言,在合模之后,通过浇口向模具空腔中注塑熔融塑料,为了使得塑料能够顺利充满模具,需要控制熔融塑料的温度以及注射压力,如果温度太高,则塑料可能受热分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与公模固定板连接;母模板,所述母模板与母模固定板连接,并且所述母模板与所述公模板相互接触;浇口套,所述浇口套设置于所述公模固定板内,并延伸至所述公模板内;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公模板内;底板,所述底板中设置有供能组件容纳槽;底板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支撑板中设置有阻尼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所述供能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供能组件容纳槽,所述供能组件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底板支撑板、所述母模固定板以及所述母模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成型模具包括:公模板,所述公模板与公模固定板连接;母模板,所述母模板与母模固定板连接,并且所述母模板与所述公模板相互接触;浇口套,所述浇口套设置于所述公模固定板内,并延伸至所述公模板内;锁紧组件,所述锁紧组件设置于所述公模板内;底板,所述底板中设置有供能组件容纳槽;底板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底板支撑板中设置有阻尼组件容纳槽;供能组件,所述供能组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供能组件容纳槽,所述供能组件穿过所述底板、所述底板支撑板、所述母模固定板以及所述母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母模板与所述公模板之间形成用于成型的空腔;所述浇口套的出口对准所述空腔一侧的一侧表面;所述供能组件的另一端设置有放大部件,所述放大部件正对所述浇口套的出口,并且所述放大部件对准所述空腔一侧的另一侧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供能组件容纳槽中还包括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李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革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