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714902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成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包括:顶板,配置为和成型机的机械手臂连接;驱动装置,本体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顶杆,顶部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套管,与顶板固定连接,套管与顶杆同轴线设置;夹持机构,嵌于套管的内部空腔中,且靠近套管底部的一端,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嵌入件,当夹持机构夹持嵌入件时,夹持机构弹性抵紧于嵌入件的外周面,顶杆底部的一端能够选择性的将嵌入件压出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夹紧嵌入件,在机械手臂的带动下,使套管底部的一端正对塑胶模具上嵌入件的安装位置,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顶杆深入套管,将嵌入件顶入塑胶模具中,可以替代人工作业,提高了作业效率。

An auxiliary feeding device for in mold forming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plastic molding, in particular to an auxiliary feeding device for in-mold molding, which comprises a top plate configured to connect with a mechanical arm of a molding machine, a driving device, a body end fixed connected with a roof, a jack rod, a top end connected with the output end of a driving device, and a sleeve fixed connected with a roof plate.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embedded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asing and near one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used to clamp the insert. When the insert is clamped by the clamping mechanism, the clamping mechanism is elastically pressed against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insert and one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jack can selectively press the insert out. Gripping mechanism. The insert is clamped by a clamping mechanism and driven by a manipulator arm so that one end of the bottom of the casing is positioned to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the insert on the plastic mold. The plug rod is driven by a driving device to penetrate into the casing and the insert is jacked into the plastic mold, which can replace manual operation and improve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塑胶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
技术介绍
在目前的电子产品设计中,通常采用大量的塑胶结构件,一般在塑胶结构件的周边设置多个卡扣,通过卡接的方式和其他部件连接。例如电视机,其后壳通常为塑胶材质,电视机后壳和电视机内部其他零件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卡扣完成,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使得电视机后壳与电视机内部其他零件之间的连接并不稳固,使得在电视机装配过程中,电视机内部其他零件和电视机后壳容易发生相互窜动,影响装配的效率和质量。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替代卡扣卡接,即在电视机后壳上设置多个预留孔,将螺帽等嵌入件采用热熔治具将其热压至预留孔中,从而可以通过螺帽等嵌入件将电视机内部其他零件和电视机后壳连接在一起,可充分保证连接的稳固性。但是,现有的热熔作业中,通常通过人工将待热熔的产品先放入热熔治具上,然后人工将螺母放置到产品的预留孔中,然后通过高温的热压头,将螺母缓慢的压入预留孔中。这种作业方式,不仅浪费作业人力,而且严重影响了作业效率,同时,人工作业还经常发生部分预留孔内漏忘热熔螺母等嵌入件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模内成型作业的,具体的,在电视机后壳的注塑过程中,成型机将电视机后壳的塑胶模具打开,然后人工将螺母等嵌入件放置到该塑胶模具中,然后合模,并向该塑胶模具中注入塑胶,塑胶冷却后,开模得到成型后的产品,成型后的电视机后壳和螺母将成为一体,可以省却上述热熔作业步骤,但是,却需要人工作业,在塑胶模具的开合过程中,作业员有被模具压伤的风险,同时还浪费作业人力;并且人工放置螺母等嵌入件同样容易发生漏装现象,将导致产品报废;还容易出现螺母等嵌入件放置不到位的现象,将导致塑胶模具被压伤。因此,亟需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模内成型作业时,通过人工将螺母等嵌入件放入到塑胶模具中导致的作业效率低,浪费作业人力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包括:顶板,配置为和成型机的机械手臂连接;驱动装置,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顶杆,顶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套管,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管与所述顶杆同轴线设置;夹持机构,嵌于所述套管的内部空腔中,且靠近所述套管底部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嵌入件,当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嵌入件时,所述夹持机构弹性抵紧于所述嵌入件的外周面,所述顶杆底部的一端能够选择性的将所述嵌入件压出所述夹持机构。作为优选,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限位板和限位杆,至少两根所述限位杆的一端均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套管穿设在所述限位板上且与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顶板和所述限位板之间的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杆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压板与每一个所述顶杆均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轴套,所述轴套穿设在所述压板上且与所述压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穿设在所述轴套上,且与所述轴套滑动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为气缸。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包括沿所述套管的周向等角度设置的至少三个弹簧片,所述弹簧片固定在所述套管上,所述弹簧片包括凸设于所述套管的空腔中的弹性部,所述弹性部能够弹性抵紧于所述嵌入件。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上对应每一个所述弹簧片均设有安装孔,所述弹簧片还包括第一定位部、第一连接部、第二定位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均与所述套管的外周面贴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分别和所述第二定位部和所述弹性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两端均分别位于所述安装孔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所述套管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定位部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套管的顶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弹性部连接的一端靠近所述套管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卡箍,所述卡箍将每一个所述弹簧片的所述第一定位部夹紧于所述套管的外周面上。作为优选,所述夹持机构为弹性材质制成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外周面与所述套管的内周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环的内周面与所述嵌入件的外周面过盈配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移动,提前在套管中装入嵌入件,当塑胶模具开模后,机械手臂带动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下潜到塑胶模具的公、母模之间,然后通过机械手臂调整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的角度,使套管正对并且贴靠在塑胶模具中嵌入件的预装位置,然后通过驱动装置驱动顶杆深入套管中,并且最终将嵌入件顶入塑胶模具的预装位置,实现嵌入件的自动上料。从而可以替代人工作业。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的侧视图;图3为图1所示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的主视图;图4为图2所示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图2所示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沿B-B方向的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中弹簧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驱动装置;2、顶板;3、压板;4、顶杆;5、轴套;6、限位杆;7、限位板;8、套管;81、安装孔;9、弹簧片;91、第一定位部;92、第一连接部;93、弹性部;94、第二连接部;95、第二定位部;10、卡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该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包括驱动装置1、顶板2、压板3、顶杆4、轴套5、限位杆6、限位板7、套管8以及夹持机构。驱动装置1本体的一端固定在顶板2上,输出端与压板3的上表面连接,顶板2与成型机的机械手臂连接,机械手臂能够通过顶板2带动整个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运动。顶杆4顶部的一端固定在压板3的下表面上,驱动装置1带动压板3以及安装在压板3上的顶杆4能够相对顶板2往复运动。压板3上设有第一通孔,轴套5穿设于第一通孔中,且与压板3固定连接,限位杆6顶部的一端与顶板2固定连接,底部的一端与限位板7固定连接,并且限位杆6从轴套5中穿过,限位杆6和轴套5滑动连接,压板3位于限位板7和顶板2之间,当驱动装置1带动压板3运动时,压板3在顶板2和限位板7之间往复运动,通过顶板2和限位板7之间的间距限制压板3往复运动的范围,也就是说通过限位杆6的长度限制压板3以及压板3上的顶杆4的行程。限位板7上设有第二通孔,套管8顶部的一端安装在第二通孔中,并且套管8还与限位板7固定连接,套管8和顶杆4同轴线设置,在驱动装置1的带动下,顶杆4底部的一端能够在套管8中往复运动,夹持机构嵌于套管8内部的空腔中,并且靠近套管8的底部,夹持机构与套管8同轴线设置,并且和套管8固定连接,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嵌入件,当夹持机构夹持嵌入件时,夹持机构的内周面与嵌入件的外周面弹性抵紧,此时,驱动装置1驱动顶杆4深入套管8的空腔中,顶杆4能够最终将嵌入件顶出夹持机构和套管8。本实施例通过机械手臂带动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移动,提前在套管8中装入嵌入件,当塑胶模具开模后,机械手臂带动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2),配置为和成型机的机械手臂连接;驱动装置(1),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顶板(2)固定连接;顶杆(4),顶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连接;套管(8),与所述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套管(8)与所述顶杆(4)同轴线设置;夹持机构,嵌于所述套管(8)的内部空腔中,且靠近所述套管(8)底部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嵌入件,当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嵌入件时,所述夹持机构弹性抵紧于所述嵌入件的外周面,所述顶杆(4)底部的一端能够选择性的将所述嵌入件压出所述夹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2),配置为和成型机的机械手臂连接;驱动装置(1),本体的一端与所述顶板(2)固定连接;顶杆(4),顶部的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连接;套管(8),与所述顶板(2)固定连接,所述套管(8)与所述顶杆(4)同轴线设置;夹持机构,嵌于所述套管(8)的内部空腔中,且靠近所述套管(8)底部的一端,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嵌入件,当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嵌入件时,所述夹持机构弹性抵紧于所述嵌入件的外周面,所述顶杆(4)底部的一端能够选择性的将所述嵌入件压出所述夹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限位板(7)和限位杆(6),至少两根所述限位杆(6)的一端均与所述顶板(2)固定连接,另一端均与所述限位板(7)固定连接,所述套管(8)穿设在所述限位板(7)上且与所述限位板(7)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位于所述顶板(2)和所述限位板(7)之间的压板(3),所述压板(3)与所述驱动装置(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顶杆(4)与所述压板(3)固定连接,所述压板(3)与每一个所述顶杆(4)均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还包括轴套(5),所述轴套(5)穿设在所述压板(3)上且与所述压板(3)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杆(6)穿设在所述轴套(5)上,且与所述轴套(5)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1)为气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内成型辅助上料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骏唐建鹏王世锦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毅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