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422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包括底板和承撞板,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安装有气囊盒,气囊盒内安装有气囊垫,承撞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顶压块,顶压块通过固定螺栓安装于承撞板上,顶压块的一端顶压于气囊垫上,底板与承撞板的四个端角处安装有固定件,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充气机构。本机器人的防撞护板,若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时,顶柱顶压在充气囊上,使充气囊对气囊垫进行充气,气囊垫充气膨胀将承撞板顶起,从而转移并化解该冲击力,达到了防撞保护的目的,保护了机器人内部结构;而且由于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可广泛装配于不同种类的机器人上。

A kind of collision protection board for robo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bot collision protection board, which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nd a collision plate. An air bag box is installed on the board surface of the bottom plate, an air bag cushion is installed in the air bag box, a top pressure block is arranged on the board surface of the collision plate, the top pressure block is installed on the collision plate through a fixed bolt, one end of the top pressure block is pressed on the air bag cushion, and the bottom plate. A fixed part is installed at four ends of the collision plate, and a buffer infla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fixing parts. When the impact force is large, the top pillar is pressed on the air bag to inflate the air bag cushion. The air bag cushion inflates and expands the air bag cushion to lift the impact plate, thereby transferring and dissolving the impact force, achieving the purpose of anti-collision protection and protecting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ssembly and low cost, and can be widely assembled on different types of robo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为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
技术介绍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机器人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对于公告号206855491U提供的一种机器人防撞板结构,跟据有益效果记载“在机器人与物体多次碰撞后不会发生软胶条脱落的现象,从而有效的保护了机器人的内部结构,并且在生产过程中软胶条采用包胶模具的包胶工艺进行包胶于塑料防撞基板上,仅需一人即可实现大批量生产,提升工作效率”,而实现上述效果,其结构存在有一定缺陷,单靠软胶条与塑料防撞基板只能对一般小范围的冲击力进行防护,在受到强力冲击时,塑料防撞基板与胶条便无法抵消该股冲击力而损坏,从而无法有效的保护了机器人的内部结构。目前为了提高机器的防护性能,通常采用高规格的防护外壳以及具备相应的规避功能,但采用此种防护方式,需承担较高的制造成本与探测技术,因而无法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可广泛装配于不同种类的机器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包括底板和承撞板,所述底板的板面上安装有气囊盒,气囊盒内安装有气囊垫,气囊盒的两端设有通孔,通孔与气囊垫两端安装有的进气嘴相对应,进气嘴的一端插入通孔内延伸至气囊盒的外部,承撞板的板面上设置有顶压块,顶压块的一端设有固定孔位,固定孔位与承撞板上设有的螺栓孔位相对应,顶压块通过固定螺栓安装于承撞板上,顶压块的另一端与气囊垫相对应,顶压块顶压于气囊垫上,底板与承撞板的四个端角处安装有固定件,固定件之间设置有缓冲充气机构;所述缓冲充气机构由缸体、充气囊、缓冲弹簧和顶柱组成,缸体的一端插装于底板的固定件上,缸体的另一端设有柱孔,柱孔连通缸体的内腔,充气囊与缓冲弹簧一同沿柱孔插入缸体内,充气囊的一端还安装有充气嘴,充气嘴与缸体上设有的圆孔相对应,充气嘴的一端插入圆孔内延伸至缸体的外部,顶柱的一端插装于承撞板的固定件上,顶柱的另一端沿柱孔插入缸体内并顶压于缓冲弹簧上。优选的,所述底板的板面上还安装有气管卡件,气管卡件的中部设有卡槽。优选的,所述固定件为一种圆盘状结构的构件,其一端设有与缸体和顶柱相匹配的插槽。优选的,所述进气嘴与充气嘴之间连接有气管,气管的中部嵌入气管卡件的卡槽内。优选的,所述气囊盒由四块相同结构的板块拼装而成。优选的,所述缓冲弹簧为一种高密度弹簧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当承撞板受到冲击力时,承撞板向底板处移动,此时顶柱顶压在缓冲弹簧上,若该冲击力较小,基于缓冲弹簧受力产生的形变将此冲击力抵消,若该冲击力较大,顶柱则会进一步顶压在充气囊上,使充气囊对气囊垫进行充气,气囊垫充气膨胀将承撞板顶起,从而转移并化解该冲击力,达到保护机器人内部结构的目的;由于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的机器人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气囊垫装配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缓冲充气机构结构图。图中:1底板、2气囊盒、21板块、3气囊垫、31进气嘴、4通孔、5承撞板、51螺栓孔位、6顶压块、61固定孔位、7固定件、71插槽、8缓冲充气机构、81缸体、811柱孔、812圆孔、82充气囊、821充气嘴、83缓冲弹簧、84顶柱、9气管卡件、91卡槽、10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包括底板1和承撞板5,底板1的板面上安装有气囊盒2,气囊盒2由四块相同结构的板块21拼装而成,气囊盒2内安装有气囊垫3,气囊盒2的两端设有通孔4,通孔4与气囊垫3两端安装有的进气嘴31相对应,进气嘴31的一端插入通孔4内延伸至气囊盒2的外部,承撞板5的板面上设置有顶压块6,顶压块6的一端设有固定孔位61,固定孔位61与承撞板5上设有的螺栓孔位51相对应,顶压块6通过固定螺栓安装于承撞板5上,顶压块6的另一端与气囊垫3相对应,当承撞板5受到冲击力时,承撞板5向底板1处移动,顶压块6顶压于气囊垫3上,底板1与承撞板5的四个端角处安装有固定件7,固定件7为一种圆盘状结构的构件,其一端设有与缸体81和顶柱84相匹配的插槽71;通过插槽71便于缸体81和顶柱84的安装固定;固定件7之间设置有缓冲充气机构8,缓冲充气机构8由缸体81、充气囊82、缓冲弹簧83和顶柱84组成,缸体81的一端插装于底板1的固定件7上,缸体81的另一端设有柱孔811,柱孔811连通缸体81的内腔,充气囊82与缓冲弹簧83一同沿柱孔811插入缸体81内,充气囊82的一端还安装有充气嘴812,充气嘴812与缸体81上设有的圆孔812相对应,充气嘴821的一端插入圆孔812内延伸至缸体81的外部,顶柱84的一端插装于承撞板5的固定件7上,顶柱84的另一端沿柱孔811插入缸体81内并顶压于缓冲弹簧83上;基于缓冲弹簧83受力产生的形变将此冲击力抵消;底板1的板面上还安装有气管卡件9,气管卡件9的中部设有卡槽91;通过气管卡件9将气管10固定于底板1上,放置气管10的脱落;进气嘴31与充气嘴821之间连接有气管10,气管10的中部嵌入气管卡件9的卡槽91内;当顶柱84顶压在充气囊82上,通过气管10对气囊垫3进行充气,使气囊垫3膨胀。本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当承撞板5受到冲击力时,承撞板5向底板1处移动,此时顶柱84顶压在缓冲弹簧83上,若该冲击力较小,基于缓冲弹簧83受力产生的形变将此冲击力抵消,若该冲击力较大,顶柱84则会进一步顶压在充气囊82上,使充气囊82对气囊垫3进行充气,气囊垫3充气膨胀将承撞板5顶起,从而转移并化解该冲击力,达到保护机器人内部结构的目的;由于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因而可广泛应用于不同种类的机器人上。综上所述:本机器人的防撞护板,通过设置的气囊垫3和缓冲充气机构8,当承撞板5受到的冲击力较小时,基于缓冲弹簧83受力产生的形变将此冲击力抵消,若受到的冲击力较大时,顶柱84顶压在充气囊82上,使充气囊82对气囊垫3进行充气,气囊垫3充气膨胀将承撞板5顶起,从而转移并化解该冲击力,达到了防撞保护的目的,保护了机器人内部结构;而且由于整体结构简单、装配方便、成本低,可广泛装配于不同种类的机器人上。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包括底板(1)和承撞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板面上安装有气囊盒(2),气囊盒(2)内安装有气囊垫(3),气囊盒(2)的两端设有通孔(4),通孔(4)与气囊垫(3)两端安装有的进气嘴(31)相对应,进气嘴(31)的一端插入通孔(4)内延伸至气囊盒(2)的外部,承撞板(5)的板面上设置有顶压块(6),顶压块(6)的一端设有固定孔位(61),固定孔位(61)与承撞板(5)上设有的螺栓孔位(51)相对应,顶压块(6)通过固定螺栓安装于承撞板(5)上,顶压块(6)的另一端与气囊垫(3)相对应,顶压块(6)顶压于气囊垫(3)上,底板(1)与承撞板(5)的四个端角处安装有固定件(7),固定件(7)之间设置有缓冲充气机构(8);所述缓冲充气机构(8)由缸体(81)、充气囊(82)、缓冲弹簧(83)和顶柱(84)组成,缸体(81)的一端插装于底板(1)的固定件(7)上,缸体(81)的另一端设有柱孔(811),柱孔(811)连通缸体(81)的内腔,充气囊(82)与缓冲弹簧(83)一同沿柱孔(811)插入缸体(81)内,充气囊(82)的一端还安装有充气嘴(821),充气嘴(821)与缸体(81)上设有的圆孔(812)相对应,充气嘴(821)的一端插入圆孔(812)内延伸至缸体(81)的外部,顶柱(84)的一端插装于承撞板(5)的固定件(7)上,顶柱(84)的另一端沿柱孔(811)插入缸体(81)内并顶压于缓冲弹簧(8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器人的防撞护板,包括底板(1)和承撞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板面上安装有气囊盒(2),气囊盒(2)内安装有气囊垫(3),气囊盒(2)的两端设有通孔(4),通孔(4)与气囊垫(3)两端安装有的进气嘴(31)相对应,进气嘴(31)的一端插入通孔(4)内延伸至气囊盒(2)的外部,承撞板(5)的板面上设置有顶压块(6),顶压块(6)的一端设有固定孔位(61),固定孔位(61)与承撞板(5)上设有的螺栓孔位(51)相对应,顶压块(6)通过固定螺栓安装于承撞板(5)上,顶压块(6)的另一端与气囊垫(3)相对应,顶压块(6)顶压于气囊垫(3)上,底板(1)与承撞板(5)的四个端角处安装有固定件(7),固定件(7)之间设置有缓冲充气机构(8);所述缓冲充气机构(8)由缸体(81)、充气囊(82)、缓冲弹簧(83)和顶柱(84)组成,缸体(81)的一端插装于底板(1)的固定件(7)上,缸体(81)的另一端设有柱孔(811),柱孔(811)连通缸体(81)的内腔,充气囊(82)与缓冲弹簧(83)一同沿柱孔(811)插入缸体(81)内,充气囊(82)的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娟赵文波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知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