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71381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操作性更好的电动工具。作为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的冲击改锥(1)具备:马达(11);配置马达(11)的主体部(4);从主体部(4)向下方延伸的手柄部(6);被设置于手柄部(6)(上端部)的、切换马达(11)的开或关的主开关(7);在主体部(4)的下部前端部且被设置于主开关(7)的上方的、改变关于马达(11)的旋转状态(冲击力)的状态切换操作部(140)。

Electric tool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electric tool with better operability. As an example of an electric tool, the impact cone (1)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11); a body part (4) configured with the motor (11); a handle part (6) extending downward from the body part (4); a main switch (7) provided with a switch motor (11) on or off the handle part (6) (upper end); and a front end of the lower body part (4) and provided with a main switch. (7) the state switching operation part (140) on the upper part of the motor (11) to change the rotational state (impact force) of th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击改锥等电动工具。
技术介绍
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公知有在手柄部的下端侧设置有接受动作模式的切换操作的开关面板的冲击改锥。专利文献1:专利第5627738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的冲击改锥中,由于开关面板被设置于手柄部的下端侧,所以使用者为了可靠地操作开关面板,需要由一只手支承冲击改锥并且由另一只手操作开关面板,操作的方式被限定,操作性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性更好的电动工具。鉴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有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以及状态改变操作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下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改变关于上述马达的旋转方向以外的旋转状态。鉴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有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灯,其照射光;以及状态改变操作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下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改变关于上述灯的点亮状态的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是特征在于,上述状态改变操作部被配置于上述主开关的前方。鉴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以及状态切换开关,其在上述主体部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切换关于上述马达的旋转状态的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目的,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灯,其照射光;以及状态切换开关,其在上述主体部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的前端部或者后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切换关于上述灯的点亮状态的专利技术。技术方案6所述的专利技术,在上述专利技术中是特征在于,上述状态切换开关被设置于上述主体部。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效果是能够提供一种操作性更好的电动工具。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从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前面图。图3是图1的右视图。图4是图1的中央纵剖视图。图5是图4的上部放大图。图6是图1的主体部与触发器之间的横剖视图。图7是图3的A-A剖视图。图8是与图1的冲击改锥的控制机构的主要部位相关的框图。图9是基于图8的控制机构的状态改变操作部的控制的流程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1相当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2相当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14是图10的主体部的中央横剖视图。图15是图12的B-B剖视图。图1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9相当的图。图1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从后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8是图17的后面图。图1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2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2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14相当的图。图22是图19的C-C剖视图。图2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1相当的图。图2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2相当的图。图2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3相当的图。图2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5相当的图。图2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式的冲击改锥的与图6相当的图。图28是图25的B-B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201、301、401…冲击改锥(电动工具);4、204、304、404…主体部;6…手柄部;7…主开关;140、240、340、440…状态改变操作部;142、242、342、442…状态切换按钮(状态切换开关);210…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适当地结合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其变更例。该方式、变更例的前后上下左右是为了便于说明而设定的,有时根据作业的状况、移动的部件的状态等而变化。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述的方式、变更例。[第一方式]图1是电动工具的一个例子即作为旋转冲击工具的一个例子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的冲击改锥1的从前方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冲击改锥1的前面图,图3是冲击改锥1的右视图,图4是冲击改锥1的中央纵剖视图(电池未剖面),图5是图4的上部放大图,图6是冲击改锥1的主体部与触发器之间的横剖视图,图7是图3的A-A剖视图。冲击改锥1具有形成其外廓的外壳2。冲击改锥1具有将中心轴作为前后方向的圆柱状的主体部4、被形成为从主体部4的下部向下方突出的手柄部6。另外,在图3以及图4中右方为前方。手柄部6是使用者把持的部分,在手柄部6的上端部配置有主开关7。主开关7具有由使用者能够用指尖进行扳动操作的触发器8、通过触发器8的操作来切换开或关的主开关主体部9。触发器8从主开关主体部9突出,从外壳2(手柄部6的上前部)露出。主开关主体部9被配置于外壳2内。在冲击改锥1的主体部4从后侧按顺序同轴地装入(配置)风扇10、马达11、作为减速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12、主轴13、作为弹性部件的螺旋状的弹簧14、锤子16以及铁砧17。另外,各种部件在各种外壳、壳体中的纳入(配置)除了部件被完全收入外壳、壳体的情况以外,还适当地包含部件的一部分被收入外壳、壳体,而剩余的一部分从外壳、壳体突出或者露出的情况。马达11是冲击改锥1的驱动源,其旋转被向主轴13传递。而且,主轴13的旋转力通过锤子16等(冲击机构部)被适当地转换为旋转冲击力(旋转力以及冲击力的至少一方),适当地接受在主轴13与锤子16之间架设的弹簧14的缓冲并且向作为输出轴的铁砧17传递。铁砧17是接受旋转冲击力并能够绕轴旋转的部件,接纳未图示的钻头(前端工具)。作为该钻头,能够使用改锥,冲击改锥1能够用于拧紧螺丝。外壳2具有半切分状的左马达外壳18以及右马达外壳19、后盖20、筒状的锤子壳体21。左马达外壳18具有多个螺丝突起部22、22…,右马达外壳19具有与螺丝突起部22、22…对应的螺孔。左马达外壳18以及右马达外壳19通过螺孔与进入螺丝突起部22、22…的螺丝23、23…而结合。左马达外壳18与右马达外壳19从主体部4后部(除了后端部)遍及手柄部6。左马达外壳18与右马达外壳19的、与主体部4的后端部邻接的部分为开口部。在后盖20(主体部4外廓部分)的后部的两侧设置有上下排列的排气口24、24…,在排气口24、24…的前方且左马达外壳18与右马达外壳19的后部两侧(主体部4外廓部分)的上下设置有前后排列的吸气口25、25…。后盖20在上下左右扩展,在覆盖左马达外壳18与右马达外壳19的开口部的(配置于主体部4的后端部)状态下,通过未图示的螺丝固定。锤子壳体21是前部相对于后部进行了缩径的吊钟状的部件,形成主体部4的前部的外廓。锤子壳体21的后部进入形成于主体部4的左马达外壳18与右马达外壳19的前端部的开口部内。在锤子壳体2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外侧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有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以及状态改变操作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下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改变关于上述马达的旋转方向以外的旋转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9 JP 2017-0224151.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有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以及状态改变操作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下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改变关于上述马达的旋转方向以外的旋转状态。2.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具备:马达;主体部,其配置有上述马达;手柄部,其从上述主体部向下方延伸;主开关,其被设置于上述手柄部,切换上述马达的开或关;灯,其照射光;以及状态改变操作部,其在上述主体部的下部或者上述手柄部的上端部且被设置于上述主开关的上方,改变关于上述灯的点亮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状态改变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龙之助友永聪荒川和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