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816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21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涉及通行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主桥体、地下通道、护栏装置;主桥体包括一桥身;桥身为直板结构;桥身两端分别设有斜梯;主桥体通过两支撑架支撑;两支撑架位于公路两侧;地下通道设置于地下位置与桥身相对应;地下通道两端分别设有导流斜梯;护栏装置将出入口与公路隔离开。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马路上架桥且通过主桥体、地下通道、护栏装置,保证了两栖爬行类动物安全通过马路,避免过马路时被汽车致伤或致命,提高了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存活率,提高了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存活繁衍率。

A bridging device for reptiles crossing the roa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bridge erection device for reptiles crossing the road. It involves the technology field of access devices.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main bridge body, an underground passage and a guardrail device; a main bridge body comprises a bridge body; a bridge body is a straight plate structure; the two ends of the bridge body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ramps; the main bridge body is supported by two support frames; the two support frames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highway; the underground passage is arranged in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with the bridge body;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underground passage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guide frames. The slanting ladder; the guardrail device separates the entrance from the highway. The invention ensures the amphibian and reptile animals to pass through the road safely by erecting a bridge on the road and through the main bridge body, the underground passage and the guardrail device, avoids being injured or fatal by the automobile when crossing the road, improves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amphibian and reptile animals, and improves the survival and reproduction rate of the amphibian and reptile anima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行装置
,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
技术介绍
在我国沿海地区存在一些两栖爬行类动物,这些动物在不同的时节分别生活在海里或沿海森林里。这样,该类动物会在特定的时节内往返于大海与沿海森林。但是,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沿海地区同样也铺设了便于出行的公路。这就导致两栖类爬行动物必须穿过公路;为躲避危险,大多数两栖爬行类动物穿过马路时选择在夜里;但殊不知平坦的马路却成为了它们的危险路段。因为汽车在马路上奔弛的时候往往司机很难注意到马路上的动物,从而导致两栖爬行类动物死在汽车的车轮下。本专利技术致力于专利技术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用于解决两栖爬行类动物通过马路时容易被汽车致伤或致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通过在马路上架桥且通过主桥体、地下通道、护栏装置,解决了现有两栖爬行类动物通过马路时容易被汽车致伤或致命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包括主桥体、地下通道、护栏装置;所述主桥体包括一桥身;所述桥身为直板结构;所述桥身两端分别设有斜梯;所述斜梯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桥板与桥身连接;所述斜梯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地板固定于地面;所述主桥体上安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玻璃罩;所述玻璃罩平行于主桥体且与主桥体形成一通道;所述主桥体通过两支撑架支撑;两所述支撑架位于道路两侧;所述地下通道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直筒体结构;所述地下通道设置于地下位置与桥身相对应;所述地下通道两端分别设有导流斜梯;所述导流斜梯一侧面相对两侧边缘安装有护栏板;所述导流斜梯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桥板与地下通道连接;所述导流斜梯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地板固定在地面;所述地下通道的端口与导流斜梯构成出入口;所述护栏装置包括若干固定在地面上的护栏杆;相邻两所述护栏杆间套设有护栏网;所述护栏杆包括直杆以及固定在直杆一端面的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一端面设有一棱柱形杆座;所述杆座一相对侧面沿侧棱并排设有若干圆形凹槽;相邻两所述护栏杆间并排设有滚筒结构;所述滚筒结构包括滚轴和套设在滚轴上的滚筒;所述滚轴一端与一杆座上设有的凹槽匹配安装,另一端与相邻杆座上对应的凹槽匹配安装;所述护栏装置将出入口与公路隔离开。优选地,所述支撑架为包括矩阵排列的四支撑柱;相邻两所述支撑柱间通过若干连接杆固定;所述斜梯一表面设有若干通过第一隔板隔开的第一梯道;所述第一梯道上沿斜梯一表面的一侧边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上升台阶;所述桥身一表面与上升台阶表面均铺设人工草皮。优选地,所述导流斜梯一侧面设有若干通过第二隔板隔开的第二梯道;所述第二楼道上沿着导流斜梯一表面的一侧边方向均布设有若干下降台阶;所述地下通道一内侧面与下降台阶表面均铺设人工草皮。优选地,所述第一接桥板与第一接地板平行;所述第二接桥板与第二接地板平行;所述第一接桥板与斜梯间的角度范围为120°-150°;所述第二接桥板与导流斜梯间的角度范围为120°-150°。优选地,所述护栏装置的总高度范围为50cm-80cm;所述弧形杆的直径范围为10cm-20cm;所述弧形杆的弧度范围为90°-135°。优选地,所述上升台阶包括垂直连接的竖直板和水平板;所述竖直板的长度范围为5cm-10cm;所述水平板的长度范围为10cm-15c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马路上架桥且通过主桥体、地下通道、护栏装置,保证了两栖爬行类动物安全通过马路,避免过马路时被汽车致伤或致命,提高了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存活率,提高了两栖爬行类动物的存活繁衍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主桥体上安装玻璃罩,避免动物过桥时从桥上坠落;通过护栏装置上弧形杆以及两护栏杆间的滚筒装置的设置,避免了动物翻越护栏直穿马路从而导致受伤,有效的降低动物通过马路时的死亡率;3、本专利技术通过斜梯上设置若干第一梯道以及导流斜梯上设置若干第二梯道,有效引导爬行类动物过桥,避免众多动物同时过桥时的拥堵,提高了动物过桥的效率;4、本专利技术通过桥身一表面、地下通道一内侧面、上升台阶表面以及下降台阶表面均铺设有人工草皮,便于动物攀爬通过,提高动物过桥的效率,避免动物攀爬过程中导致的摩擦受伤。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支撑架支撑主桥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斜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导流斜梯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护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护栏杆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滚筒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主桥体,2-地下通道,3-护栏装置,4-支撑架,11-桥身,12-斜梯,13-玻璃罩,121-第一接桥板,122-第一接地板,123-第一隔板,124-第一梯道,125-上升台阶,21-导流斜梯,22-出入口,211-第二接桥板,212-第二接地板,213-护栏板,214-第二隔板,215-第二楼道,216-下降台阶,31-护栏杆,32-护栏网,33-滚筒结构,311-直杆,312-弧形杆,313-杆座,314-凹槽,331-滚轴,332-滚筒,41-支撑柱,42-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包括主桥体1、地下通道2、护栏装置3;请参阅图2-4所示,主桥体1包括一桥身11;桥身11为直板结构;桥身11两端分别设有斜梯12;斜梯12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桥板121与桥身11连接;斜梯12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地板122固定于地面;主桥体1上安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玻璃罩13,用于防止爬行类动物过桥时翻越桥身11坠落道路中央;玻璃罩13平行于主桥体1且与主桥体1形成一通道;主桥体1通过两支撑架4支撑;两支撑架4位于道路两侧;地下通道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直筒体结构;地下通道2设置于地下位置与桥身11相对应;地下通道2两端分别设有导流斜梯21,用于引导爬行类动物进入地下通道2;导流斜梯21一侧面相对两侧边缘安装有护栏板213;导流斜梯21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桥板211与地下通道21连接;导流斜梯21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地板212固定于地面;地下通道2的端口与导流斜梯21构成出入口22;请参阅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桥体(1)、地下通道(2)、护栏装置(3);所述主桥体(1)包括一桥身(11);所述桥身(11)为直板结构;所述桥身(11)两端分别设有斜梯(12);所述斜梯(12)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桥板(121)与桥身(11)连接;所述斜梯(12)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地板(122)固定于地面;所述主桥体(1)上安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玻璃罩(13);所述玻璃罩(13)平行于主桥体(1)且与主桥体(1)形成一通道;所述主桥体(1)通过两支撑架(4)支撑;两所述支撑架(4)位于道路两侧;所述地下通道(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直筒体结构;所述地下通道(2)设置于地下位置与桥身(11)相对应;所述地下通道(2)两端分别设有导流斜梯(21);所述导流斜梯(21)一侧面相对两侧边缘安装有护栏板(213);所述导流斜梯(21)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桥板(211)与地下通道(21)连接;所述导流斜梯(21)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地板(212)固定在地面;所述地下通道(2)的端口与导流斜梯(21)构成出入口(22);所述护栏装置(3)包括若干固定在地面上的护栏杆(31);相邻两所述护栏杆(31)间套设有护栏网(32);所述护栏杆(31)包括直杆(311)以及固定在直杆(311)一端面的弧形杆(312);所述弧形杆(312)一端面设有一棱柱形杆座(313);所述杆座(313)一相对侧面沿侧棱并排设有若干圆形凹槽(314);相邻两所述护栏杆(31)间并排设有滚筒结构(32);所述滚筒结构(33)包括滚轴(331)和套设在滚轴(331)上的滚筒(332);所述滚轴(331)一端与一杆座(313)上设有的凹槽(314)匹配安装,另一端与相邻杆座(313)上对应的凹槽(314)匹配安装;所述护栏装置(3)将出入口(22)与公路隔离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爬行类动物过马路的架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桥体(1)、地下通道(2)、护栏装置(3);所述主桥体(1)包括一桥身(11);所述桥身(11)为直板结构;所述桥身(11)两端分别设有斜梯(12);所述斜梯(12)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桥板(121)与桥身(11)连接;所述斜梯(12)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一接地板(122)固定于地面;所述主桥体(1)上安装有横截面为U形的玻璃罩(13);所述玻璃罩(13)平行于主桥体(1)且与主桥体(1)形成一通道;所述主桥体(1)通过两支撑架(4)支撑;两所述支撑架(4)位于道路两侧;所述地下通道(2)为横截面为矩形的直筒体结构;所述地下通道(2)设置于地下位置与桥身(11)相对应;所述地下通道(2)两端分别设有导流斜梯(21);所述导流斜梯(21)一侧面相对两侧边缘安装有护栏板(213);所述导流斜梯(21)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桥板(211)与地下通道(21)连接;所述导流斜梯(21)另一端通过设有的第二接地板(212)固定在地面;所述地下通道(2)的端口与导流斜梯(21)构成出入口(22);所述护栏装置(3)包括若干固定在地面上的护栏杆(31);相邻两所述护栏杆(31)间套设有护栏网(32);所述护栏杆(31)包括直杆(311)以及固定在直杆(311)一端面的弧形杆(312);所述弧形杆(312)一端面设有一棱柱形杆座(313);所述杆座(313)一相对侧面沿侧棱并排设有若干圆形凹槽(314);相邻两所述护栏杆(31)间并排设有滚筒结构(32);所述滚筒结构(33)包括滚轴(331)和套设在滚轴(331)上的滚筒(332);所述滚轴(331)一端与一杆座(313)上设有的凹槽(314)匹配安装,另一端与相邻杆座(313)上对应的凹槽(314)匹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涛李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托卡拉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