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洗衣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9339 阅读:3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银离子产生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洗衣机,该银离子产生装置具有矩形银电极、与银电极对置设置的配极、支撑部、电极壳和筒状电极罩。支撑部支撑银电极和配极。电极壳收纳银电极、配极和支撑部。电极罩收纳银电极和配极,并在电极壳上方水密地固定在电极壳上。在电极壳的侧面下部设有流入口,在电极罩上部的比银电极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设有流出口。银电极被设置成长边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根据这种结构,银电极完全浸入水中,所以不会出现溶解不均。并且,可以使与银离子一起产生的气体都从流出口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银电极产生银离子的银离子产生装置,和具有该 银离子产生装置从而具有除菌和抗菌作用的洗衣机。
技术介绍
以往,对银电极施加电压使银电极产生银离子的技术被应用于各种 电气设备中。作为安装了这种银离子产生装置的电气设备,其代表是洗 衣机。这种洗衣机通过在液体中产生银离子并将其添加到洗涤物中,从 而给洗涤物带来除菌和抗菌效果。图5是设置在现有洗衣机内的银离子产生装置40的剖面示意图,以 下按照附图说明其结构。壳体30中收纳有用于产生银离子的银电极31 和支撑银电极31的支撑部32。在壳体30的侧壁上设有用于使液体流入 内部的流入口 34和用于使液体流出到外部的流出口 33。在流入口 34和 流出口 33设有用于分别开闭它们的流入口开闭部36和流出口开闭部35。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现有银离子产生装置40的动作。首先使液体从 流入口 34流入。然后,使用该液体在银电极31和未图示的配极之间进 行电解。通过该电解,使银电极31溶解出银离子,并将银离子添加到液 体中。然后,使添加了银离子的液体从流出口33流出到洗涤槽等(未图 示)中。这样就可使含有银离子的液体接触洗涤物。在多次进行了上述步骤后,银电极31上产生水垢,使得产生银离子 的能力下降。因此,根据需要实施以下操作。在关闭流出口开闭部35后,打开空气孔37,从而放掉存在于壳体 30内的空气,该空气中含有通过电解产生的气体。此后,打开流入口开 闭部36,使水垢去除剂从流入口 34流入壳体30内并留在内部。从而将 附着在银电极31上的水垢去除。在这种结构中, 一面提供液体一面对银电极31施加电压,使银电极31产生银离子。然后使液体中含有的银离子流出到洗涤槽中。但是,如 果供给流量较小,则银电极31无法完全浸入液体中,使银电极31中产 生被电解的部分和未被电解的部分。其结果是,银电极31中只有一部分 被消耗掉。另外,在壳体30内的上部滞留有在电解时由银电极31产生的气体。 因此,需要在壳体30上部设置自由开闭的排气孔37,使气体适当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不设置排气孔即可解决电极的溶解不均的银离子产生装 置和使用该装置的洗衣机。本专利技术的银离子产生装置具有矩形银电极、 与银电极对置设置的配极、支撑部、电极壳和筒状电极罩。支撑部支撑 银电极和配极。电极壳收纳银电极、配极和支撑部。电极罩收纳银电极 和配极,并在电极壳的上方水密地固定在电极壳上。在电极壳的侧面下 部设有流入口,在电极罩上部的比银电极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设有流出 口。银电极被设置成长边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本专利技术的洗衣机具有上述银离子产生装置、水桶、设于水桶内的洗 涤槽、供水部、第一注水管道和第二注水管道。第一注水管道将供水部 和银离子产生装置连接起来,并从供水部向银离子产生装置供给水。第 二注水管道将银离子产生装置和水桶连接起来,并将银离子产生装置中 溶解有银离子的水导向水桶。根据这种结构,银电极完全浸入水中,所以能够长期使用而不会出 现溶解不均。并且,可以使与银离子一起产生的气体都从流出口流出。 因此,无需在银离子产生装置上设置排气孔。并且也无需用于排放气体 的控制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整体剖面图。图2是设置在图1所示的洗衣机内部的银离子产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银离子产生装置在未安装电极罩的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图4是表示设置在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洗衣机内部的银离子产生装置 的另一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现有洗衣机的银离子产生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另外,本专利技术不限于该实 施方式。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洗衣机的整体剖面图,图2是设置在该洗衣机 内部的银离子产生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该银离子产生装置在未安 装电极罩的状态下的俯视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洗衣机具有水桶3、洗 涤槽2、供水部12、银离子产生装置4、第一注水管道10、第二注水管 道41和控制部5。水桶3配置在壳体1内,在水桶3内用于收纳衣物的洗涤槽2旋转 自如地支撑在水桶3内。在水桶3的正面侧形成有与洗涤槽2的开口端 相通的出入口 6。在构成壳体1前表面的前部框体7前部形成有向上倾斜 面,门9覆盖于在该倾斜面上设置的开口部8。使用者打开门9,就能够 通过出入口 6而相对于洗涤槽2内放入和取出洗涤物。在水桶3的上部连接着经由洗涤液盒43等进行供水的用于供给洗涤 液的粗径供水管道44,在下部连接着排水管道ll。控制部5控制在供水 部12上设置的供水阀和排水阀13,从而向水桶3内供水和从水桶3内排 水。并且,控制部5控制洗涤、漂洗、脱水等一系列步骤,并与银离子 产生装置4电连接来控制对银离子产生装置4通电,进而向洗涤水供给银离子。银离子产生装置4设置在从供水部12以不同于洗涤液盒43的路径 进行配管的第一注水管道10和水桶3侧的第二注水管道41的中途。通过从供水部12供水,该水在银离子产生装置4内部通过时与所溶出的银 离子一起经由第二注水管道41,从注水口42排出到水桶3内。S卩,第一 注水管道10将供水部12和银离子产生装置4连接起来,从供水部12向 银离子产生装置4供水。第二注水管道41将银离子产生装置4和水桶3 连接起来,把银离子产生装置4中溶解有银离子的水导向水桶3。在此, 供给银离子产生装置4的水是洗涤用的水,也可以包含不纯物和表面活 性剂等。下面,使用图2、图3说明银离子产生装置4的结构。银离子产生 装置4具有相互对置的一对银电极14、支撑部19、电极壳18和筒状电 极罩15。银电极14中的一方发挥与另一方银电极14对置设置的配极的 作用。用于产生银离子的银电极14具有含有长边和短边的大致矩形形状, 并配置成长边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如图3所示, 一对银电极14相互间 具有间隔地保持在支撑部19上。即,支撑部19支撑两个银电极14的下 部。在银电极14下端部的电极壳18外部设有端子20。端子20与控制部 5电连接。电极壳18形成为有底碗形,用于收纳银电极14和支撑部19。电极 壳18具有体部23、流入口 16和端子保持部24。用于使水从外部流入内 部的流入口 16形成于体部23的侧面下部。流入口 16连接第一注水管道 10。另外,端子保持部24设于体部23的底部,端子20水密地贯穿端子 保持部24。电极罩15具有圆筒部21和流出筒22。圆筒部21形成为可以内置 银电极14的大致圆筒状。流出筒22在圆筒部21的大致水平方向延伸设 置,在其端部形成有流出口 17。流出口 17设于电极罩15上部的比银电 极14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并连通第二注水管道41。另外,电极罩15 和电极壳18安装成水密封状态。因此,液体不会从两者的配合部泄漏。 这样,电极罩15和电极壳18将银电极14保护起来,并储存水。另外,圆筒部21也可以不是圆筒形状,只要是筒状即可。S卩,筒状 电极罩15收纳银电极14,并在电极壳18的上方水密地固定在电极壳18 上。以下说明如上所述构成的洗衣机的动作及作用。当一对银电极14之间存在水时,如果施加电压,则通过电解从银电极14溶出的银离子会添 加到所流入的水中,并从流出口 17排出到水桶3中。由此,银离子被添 加到衣物当中,从而发挥杀菌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银离子产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银离子产生装置包括: 具有长边和短边并用于产生银离子的矩形银电极; 与所述银电极对置设置的配极; 支撑所述银电极和所述配极的支撑部; 收纳所述银电极、所述配极和所述支撑部的电极壳;和 筒状电极罩,其收纳所述银电极和所述配极,并在所述电极壳的上方水密地固定在所述电极壳上, 在所述电极壳的侧面下部设有流入口, 所述银电极被设置成所述长边的方向与铅垂方向平行 在所述电极罩上部的比所述银电极上端更靠上方的位置设有流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牛岛秀晃前田智史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