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895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具体地说,是安装在割圈绒机上,用于割圈绒,属于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其主要采用在上针筒上制成外圈宽针槽,内圈密针槽,钩针安装在密针槽内,割刀处在两只钩针中间并位于宽针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成本低,能减少机构附件,可省去压毛盘;割圈后线的长短一致,整齐,从而能大大提高布面质量,其织物能获得用户赞美。(*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具体地说,是安装在割圈绒机上,用于割圈绒,属于机械结构

技术介绍
本技术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割圈绒机上的割圈绒机构在割圈绒时是利用压毛盘压住圈绒,向上挺刀(针)而割断圈绒。该种割圈机构在使用压毛盘时,其位置前后、高低调整麻烦;由于在工作台面上分布了若干个压毛盘及附件,显得繁杂,给操作者带来了使用不便;而且割圈后线头长短,布面上不整齐,从而形成毛绒不齐,直接影响布面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成本低,能减少机构附件,割圈后线的长短一致,整齐,从而能大大提高布面质量的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本技术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主要采用在上针筒1上制成外圈宽针槽,内圈密针槽,钩针2安装在密针槽内,割刀3处在两只钩针2中间并位于宽针槽内。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成本低,能减少机构附件,可省去压毛盘;割圈后线的长短一致,整齐,从而能大大提高布面质量,其织物能获得用户赞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结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主要由上针筒1、钩针2、割刀3、绒线4、三角5、7、三角座6等组成。采用在上针筒1上制成外圈宽针槽,内圈密针槽,钩针2安装在密针槽内,割刀3处在两只钩针2中间并位于宽针槽内(割刀3把两只钩针2隔开)。钩针2、割刀3靠装在三角座6上的三角5推移。整个装置靠三角7推钩针2而钩住绒线4,并通过三角5推移割刀3割断绒线4。权利要求1.一种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包括上针筒(1),其特征是采用在上针筒(1)上制成外圈宽针槽,内圈密针槽,钩针(2)安装在密针槽内,割刀(3)处在两只钩针(2)中间并位于宽针槽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具体地说,是安装在割圈绒机上,用于割圈绒,属于机械结构
其主要采用在上针筒上制成外圈宽针槽,内圈密针槽,钩针安装在密针槽内,割刀处在两只钩针中间并位于宽针槽内。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制造成本低,能减少机构附件,可省去压毛盘;割圈后线的长短一致,整齐,从而能大大提高布面质量,其织物能获得用户赞美。文档编号D06C13/00GK2744717SQ20042007996公开日2005年12月7日 申请日期2004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04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吴敏良 申请人:无锡市金龙人造毛皮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针筒毛绒割断装置,包括上针筒(1),其特征是采用在上针筒(1)上制成外圈宽针槽,内圈密针槽,钩针(2)安装在密针槽内,割刀(3)处在两只钩针(2)中间并位于宽针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金龙人造毛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