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090348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12-15 00: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置于编织转筒外壁的凹槽内,包括带有针脚的钩针以及带有针脚的刀针,钩针及刀针分别借助针脚在编织轨道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的上部开设凹槽,所述刀针置于所述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毛绒割断装置用的刀钩相比,具有速度高,加工性能好,割圈绒紧密,成品质量好、成品美观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面针织机,尤其涉及针织机的毛绒割断装置。
技术介绍
传统的双面针织机的筒形毛绒割断装置的割毛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钩、刀一体式割毛方式,即钩针上包括钩部和刀韧部,刀韧部紧靠钩部设计。这种方式需要压毛盘辅助割毛,因此成品布面上有横条痕迹(在割毛过程中被压毛盘压出横向印记),后期处理比较困难,影响美观,増加操作エ序,又因为刀钩借助针脚在开放式的轨道内运行,整机运行速度不能过高,否则刀钩会跑偏轨道,导致次品率大;第二种为钩、刀分体式割毛方式,即一把刀针夹持在两把钩针中间形成一组割毛装置,采用这种方式的机器,优点是产量相比老款产品有很大的提高,并且所成型的布面无痕迹,缺点是两把钩针夹持一把刀针组合后的厚度较大,因此不能实现高密度布料的加工,局限了可做布料的种类,若减小钩针及刀针的厚 度,则导致加工难度大,成本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针织机毛绒割断装置的割毛方式的缺点,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提供一种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其具有速度高,加工性能好,割圈绒紧密,成品质量好、成品美观的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方案本技术为ー种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置于编织转筒外壁的凹槽内,包括带有针脚的钩针以及带有针脚的刀针,钩针及刀钩分别借助针脚在编织轨道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的上部开设凹槽,所述刀针置于所述凹槽中。进ー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刀针借助编织导轨在所述钩针的凹槽内上下滑动。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为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与传统的毛绒割断装置用的刀钩相比,具有速度高,加工性能好,割圈绒紧密,成品质量好、成品美观的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图I的剖视图。图3为图I中钩针的左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编织导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ー步说明。见图I、图2、图3及图4,本技术为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用于割断圈绒,包括带有针脚5的钩针I以及带有针脚3的刀针2,钩针I借助针脚5在编织轨道6的轨道61、63内滑动,刀针2借助针脚3在编织轨道6的轨道60、62内滑动,钩针I的上部开设凹槽4,刀针2置于钩针I的凹槽4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工作过程作进ー步说明。本技术的组合式刀钩位于编织转筒的外壁凹槽(未画出)内,井随编织转筒转动,编织导轨6固定在机架上,转筒转动时,当钩针I的针脚5位于轨道61部位时,钩针I被轨道挺起钩住圈绒,此时刀针2的针脚3位于轨道60部位,刀针不上下滑动,当钩针I的针脚5下降后位于轨道63部位吋,刀针2的针脚位于轨道62部,因此刀针2被挺起割断被钩针I钩住的圈绒。权利要求1.一种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置于编织转筒外壁的凹槽内,包括带有针脚的钩针以及带有针脚的刀针,钩针及刀针分别借助针脚在编织轨道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的上部开设凹槽,所述刀针置于所述凹槽中。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的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刀针借助编织导轨在所述钩针的凹槽内上下滑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置于编织转筒外壁的凹槽内,包括带有针脚的钩针以及带有针脚的刀针,钩针及刀针分别借助针脚在编织轨道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的上部开设凹槽,所述刀针置于所述凹槽中。本技术与传统的毛绒割断装置用的刀钩相比,具有速度高,加工性能好,割圈绒紧密,成品质量好、成品美观的特点。文档编号D04B35/36GK202595452SQ20122009427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4日专利技术者吴敏良 申请人:无锡市金龙人造毛皮机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割圈绒针织机用组合式刀钩,置于编织转筒外壁的凹槽内,包括带有针脚的钩针以及带有针脚的刀针,钩针及刀针分别借助针脚在编织轨道内滑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的上部开设凹槽,所述刀针置于所述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敏良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金龙人造毛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