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8388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设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处并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受力机构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并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在受力机构位于展出位置时,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而使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一级侧撞行程;而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构成二级侧撞行程,二级侧撞行程与一级侧撞行程的长度比大于1:1且小于或等于1:3,且二级侧撞行程的长度范围为20至40毫米。以获得更好的侧撞和收缩效果。

Child safety seat and its retractable side collision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hild safety seat and a retractable side impact protection mechanism thereof. The retractable side impact protection mechanism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flank of the child safety seat and comprises an energy absorption mechanism and a force-bearing mechanism. The force absorbing mechanism is movably located in one of the two adjacent protective blocks, and selectively permits or prevents the overlap of the two adjacent protective blocks; and the force bearing mechanism is on display. In the position, the two adjacent protective blocks expand mutually so that all the protective blocks form a first-order collision stroke protruding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back-to-side flange, while the two adjacent protective blocks fold and fold each other to form a second-order collision stroke, the length ratio of the second-order collision stroke to the first-order collision stroke is greater than 1:1 and less than or equal to 1:3, and the second-order collision stroke is smaller than or equal to 1:3. The length of the trip ranges from 20 to 40 millimeters. For better side impact and shrinkag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
本技术涉及婴儿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儿童安全座椅及其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极其丰富的物质消费品,而儿童安全座椅就是诸多的物质消费品中的一种。众所周知,儿童安全座椅是企业专门针对幼儿所开发的一种婴儿产品,通过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汽车因急刹或撞碰等原因而给婴儿造成伤害,从而确保婴儿的乘车安全,因而使得儿童安全座椅非常地受到人们所喜爱,进而加大了儿童安全座椅的普及力度。目前,对于儿童安全座椅来说,其背靠侧翼不设有侧向保护装置,故在侧撞时,此时的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因不设有侧向保护装置而无法为婴儿提供侧撞保护的功能,因此使得现有的儿童安全座椅安全性能差,无法保护婴儿的安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体积(碰撞行程)以达到侧撞保护效果好及在收合时体积较小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及具有该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的儿童安全座椅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体积(碰撞行程)以达到侧撞保护效果好及在收合时体积较小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展开时具有较大的体积(碰撞行程)以达到侧撞保护效果好及在收合时体积较小的儿童安全座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设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处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受力机构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能量吸收机构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在受力机构位于展出位置时,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而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一级侧撞行程;操作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使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二级侧撞行程,二级侧撞行程与一级侧撞行程的长度比大于1:1且小于或等于1:3,且二级侧撞行程的长度范围为20至40毫米。较佳地,位于收合位置时的受力机构之体积小于位于展出位置时的受力机构之体积。较佳地,保护块中的最内侧者活动地组于背靠侧翼并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较佳地,在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迫使能量吸收机构产生形变或活动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的位置。较佳地,在受力机构位于收合位置时,保护块沿侧撞方向依次收叠而使保护块中的最外侧者与背靠侧翼的表面相平齐。较佳地,每个保护块与背靠侧翼枢接。较佳地,每个保护块与背靠侧翼的枢转中心线相同。较佳地,背靠侧翼上安装有枢转轴,两相邻保护块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枢接部,两相邻保护块中的另一者具有第二枢接部,枢转轴穿过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较佳地,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中的一者分别沿枢转轴的轴向呈彼此间隔开的布置而围成嵌接空间,第一枢接部及第二枢接部中另一者嵌设于嵌接空间内。较佳地,枢转轴沿背靠侧翼的上下方向布置。较佳地,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套接配合,能量吸收机构滑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上,在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两相邻保护块中的另一者之内壁迫使能量吸收机构产生形变或沿着该内壁滑移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的位置。较佳地,能量吸收机构面对内壁的端部具有倾斜受推部,倾斜受推部沿侧撞相反方向朝靠近枢转中心线的方向倾斜。较佳地,最内侧者具有防脱结构,防脱结构在最内侧者由收合位置切换至展出位置时与背靠侧翼抵挡以阻挡最内侧者从背靠侧翼脱落。较佳地,防脱结构向外凸伸于最内侧者的外轮廓处。较佳地,能量吸收机构在最内侧者位于展出位置时凸出背靠侧翼的表面并阻挡最内侧者切换至收合位置。较佳地,本技术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还包括连接于能量吸收机构与设有该能量吸收机构的保护块上的弹性件,弹性件恒具有驱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较佳地,弹性件为拉伸弹簧、压缩弹簧或扭转弹簧。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包括座椅本体、由座椅本体延伸出的背靠侧翼及前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设于背靠侧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技术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受力机构相对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保护块中一者,能量吸收机构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故在受力机构位于展出位置时,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而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一级侧撞行程;同时,于受力机构位于展出位置时,操作使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允许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两相邻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使所有的保护块构成突出于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二级侧撞行程,从而获得多级侧撞行程,故更耐侧向撞击;再由于二级侧撞行程与一级侧撞行程的长度比大于1:1且小于或等于1:3,二级侧撞行程的长度范围为20至40毫米,因而更好提供侧撞保护,从而确保婴儿的安全;同时,正由于受力机构中两相邻保护块之间可选择性收叠或展出,故在受力机构位于收合位置时,此时藉由两相邻保护块之间收叠而缩小受力机构于收合位置时的体积,从而使得位于收合位置的受力机构可靠地收纳于背靠侧翼内,避免受力机构因做成整体且在增加安全性时而需加厚,以及因加厚而导致背靠侧翼无法收纳的缺陷。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在一侧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构成一级侧撞行程而另一侧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收合于背靠侧翼内的在俯视方向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处于收合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构成一级侧撞行程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在一侧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与同侧的背靠侧翼相分离时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在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构成一级侧撞行程且隐藏一侧部分的背靠侧翼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在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后的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在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后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请参阅图1、图2、图3、图5及图6,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00包括座椅本体30、由座椅本体30延伸出的背靠侧翼10及设于背靠侧翼10上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20分别设于左右两侧的背靠侧翼10上,使本技术的儿童安全座椅100的左右两侧各具有多级侧撞保护功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将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20设于左侧或右侧的背靠侧翼10上,故不以此为限。结合图8及图9,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20包括能量吸收机构21、弹性件23及受力机构22。受力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设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所述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所述受力机构相对所述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所述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中一者,所述能量吸收机构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在所述受力机构位于所述展出位置时,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而使所述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所有的所述保护块构成突出于所述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一级侧撞行程;操作使所述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允许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使所有的所述保护块构成突出于所述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二级侧撞行程,所述二级侧撞行程与一级侧撞行程的长度比大于1:1且小于或等于1:3,且所述二级侧撞行程的长度范围为20至40毫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设于儿童安全座椅的背靠侧翼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包括能量吸收机构及受力机构,所述受力机构包括至少两个可选择性地相互收叠或相互展开的保护块,所述受力机构相对所述背靠侧翼具有展出位置及收合位置,所述能量吸收机构活动地设于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中一者,所述能量吸收机构选择性地允许或阻挡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在所述受力机构位于所述展出位置时,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展开而使所述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阻挡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所有的所述保护块构成突出于所述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一级侧撞行程;操作使所述能量吸收机构活动至允许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的位置,则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使所有的所述保护块构成突出于所述背靠侧翼之表面的二级侧撞行程,所述二级侧撞行程与一级侧撞行程的长度比大于1:1且小于或等于1:3,且所述二级侧撞行程的长度范围为20至40毫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的所述受力机构之体积小于位于所述展出位置时的所述受力机构之体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块中的最内侧者活动地组于所述背靠侧翼并相对所述背靠侧翼具有所述展出位置及所述收合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一级侧撞行程的侧撞过程中,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相互收叠而迫使所述能量吸收机构产生形变或活动至允许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之间收叠的位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受力机构位于所述收合位置时,所述保护块沿侧撞方向依次收叠而使所述保护块中的最外侧者与所述背靠侧翼的表面相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保护块与所述背靠侧翼枢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保护块与所述背靠侧翼的枢转中心线相同。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收合侧撞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靠侧翼上安装有枢转轴,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中的一者具有第一枢接部,两相邻所述保护块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大亮
申请(专利权)人:宝钜中国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