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钰涵专利>正文

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7252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属于实验器材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第一漏斗本体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和下筒体,第一过滤筒体的下端设置第一倒锥形过渡部,下筒体上设置锥型过渡部,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锥型过渡部之间通过竖直的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漏斗本体包括第二过滤筒体和设置在第二过滤筒体下部的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下端设置竖直的第一出液管口,第二过滤筒体的内径与下筒体的外径相匹配,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部均设置倒锥形过滤架,过滤架的底部为平面,过滤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可同时实现两次过滤,且滤纸与漏斗内壁结合紧密,过滤效果较好。

A funnel capable of filtering two tim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unnel which can be filtered twice, belonging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xperimental equipment, including a first funnel body and a second funnel body; the first funnel body comprises a first filter cylinder body and a lower cylinder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first filter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inverted cone transition part; the lower cylind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e transition part; and the first cone transition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lower cylinder body. The inverted conical transition part and the conical transition part are fixedly connected by a vertical connecting pipe; the second funnel body comprises a second filter cylinder body and a second inverted conical transition part arranged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filter cylinder body;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inverted conical transi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vertical first outlet pipe mouth, and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second filter cylinder body and the lower cylinder body are provided with the second inverted conical transition part. The inner part of the first inverted cone transition part and the second inverted cone transi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inverted cone filter rack, the bottom of the filter rack is plane, and a number of through holes are evenly arranged on the filter rack.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twice filtering at the same time, close combination of the filter paper and the inner wall of the funnel, and better filter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
本技术涉及实验器材
,具体涉及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
技术介绍
漏斗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在化工、食品、医药、生物等行业广泛应用。过滤时,漏斗中要装入滤纸。目前实验室中常见的是锥型漏斗,过滤时,需要将滤纸折成漏斗状,然后装入漏斗内。使用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将玻璃棒下端紧靠滤纸处,液体沿玻璃棒流入漏斗内。该仪器存在以下不足:1)滤纸贴在漏斗的内壁上,可能贴合不严,影响过滤效果;2)玻璃棒容易把滤纸弄破,影响过滤效果;3)一次只能进行一次过滤,过滤效果不好。公开号为CN204932988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过滤香油的可二次过滤漏斗,由上漏斗体、下漏斗体、过滤粗网、过滤细网组成;所述的上漏斗体下端、下漏斗体上端开有螺纹,二者通过螺纹连接,所述的上漏斗体上设有过滤粗网,所述的下漏斗体设有过滤细网。所述的过滤粗网的网孔直径是所述的过滤细网的网孔直径的两倍。该技术可以实现二次过滤,过滤效果好,同时漏斗排渣方便,但是当液体内能通过过滤粗网,但不能通过过滤细网的颗粒较多时,颗粒会蓄积在上漏斗和下漏斗之间的夹层,影响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所提供了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该漏斗可同时实现两次过滤,且滤纸与漏斗内壁结合紧密,过滤效果较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包括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所述第一漏斗本体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和下筒体,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下端设置第一倒锥形过渡部,所述下筒体上设置锥型过渡部,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锥型过渡部之间通过竖直的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斗本体包括第二过滤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下部的第二倒锥形过渡部,所述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下端设置竖直的第一出液管口,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内径与所述下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部均设置倒锥形过滤架,所述过滤架的底部为平面,所述过滤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筒体为倾斜面。进一步的,所述下筒体的端部设置第三倒锥形过渡部,所述第三倒锥形过渡部的端部设置竖直的第二出液管口。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架的端部设置环形凸起圈。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端部套设垫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包括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在第一漏斗本体内进行第一次过滤,在第二次漏斗本体内进行第二次过滤。第一漏斗本体中第一过滤筒体的下端设置第一倒锥形过渡部,下筒体上设置锥型过渡部,二者之间通过竖直的连接管固定连接。第二漏斗本体中第二过滤筒体下部设置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下端设置竖直的第一出液管口。第二过滤筒体的内径与下筒体的外径相匹配,下筒体可以安放在第二过滤筒体的内部。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部均设置倒锥形过滤架,过滤架的底部为平面,过滤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使用时,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内放置网孔偏大的滤纸,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放上过滤架,将滤纸压紧,贴在第一倒锥形过渡部的内侧。同样第二倒锥形过渡部内放置网孔偏小的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然后放上过滤架,将滤纸压紧,贴在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侧。然后将第一漏斗本体套设在第二漏斗本体上,便可进行过滤。第一过滤筒体的筒体为倾斜面,便于向内部倒入液体,防止液体向外部飞溅。下筒体的端部设置第三倒锥形过渡部,第三倒锥形过渡部的端部设置竖直的第二出液管口,便于液体从第一漏斗本体流入到第二漏斗本体内。过滤架的端部设置环形凸起圈,方便过滤架的取放。第二过滤筒体的端部套设垫圈,减小第二过滤筒体与下筒体之间缝隙,使二者结合更加牢固,同时也防止玻璃之间碰撞。本技术将滤纸放置在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壁上,并用过滤架压紧,防止滤纸与漏斗内壁贴合不严。使用玻璃棒引流时,用玻璃棒的端部接触过滤架,不与滤纸接触,解决了以往用玻璃棒容易弄破滤纸的问题。第一漏斗本体内进行第一次过滤,第二漏斗本体内进行第二次过滤,两次过滤,效果更好。本技术,操作方便,过滤效果较好。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漏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二漏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一漏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相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过滤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的第二漏斗本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1-7,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包括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所述第一漏斗本体包括第一过滤筒体1和下筒体5,所述第一过滤筒体1的下端设置第一倒锥形过渡部2,所述下筒体1上设置锥型过渡部3,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2和锥型过渡部4之间通过竖直的连接管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斗本体包括第二过滤筒体7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7下部的第二倒锥形过渡部8,所述第二倒锥形过渡部8的下端设置竖直的第一出液管口9,所述第二过滤筒体7的内径与所述下筒体5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2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8的内部均设置倒锥形过滤架6,所述过滤架6的底部为平面,所述过滤架6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所述第一过滤筒体1的筒体为倾斜面。使用时,第一倒锥形过渡部2内放置网孔偏大的滤纸,进行第一次过滤,然后放上过滤架6,将滤纸压紧,贴在第一倒锥形过渡部2的内侧。同样第二倒锥形过渡部8内放置网孔偏小的滤纸,进行第二次过滤,然后放上过滤架6,将滤纸压紧,贴在第二倒锥形过渡部8的内侧。然后将第一漏斗本体套设在第二漏斗本体上,便可进行过滤。第一过滤筒体1的筒体为倾斜面,便于向内部倒入液体,防止液体向外部飞溅。第一漏斗本体、第二漏斗本体、过滤架6的材质均为为玻璃。过滤时,可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烧杯放在第一出液管口9的下部。实施例二如图4-5所示,该实施例所提供述的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述下筒体5的端部设置第三倒锥形过渡部10,所述第三倒锥形过渡部10的端部设置竖直的第二出液管口11。下筒体5的端部设置第三倒锥形过渡部10,第三倒锥形过渡部10的端部设置竖直的第二出液管口11,便于液体从第一漏斗本体流入到第二漏斗本体内。实施例三如图6-7所示,该实施例所提供述的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所述过滤架6的端部设置环形凸起圈12。所述第二过滤筒体7的端部套设垫圈13。环形凸起圈12为玻璃材质,在过滤架6的端部的两侧对应设置1个,方便过滤架6的取放。第二过滤筒体7的端部套设垫圈13,减小第二过滤筒体7与下筒体5之间缝隙,使二者结合更加牢固,同时也防止玻璃之间碰撞。以上所述是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所述第一漏斗本体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和下筒体,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下端设置第一倒锥形过渡部,所述下筒体上设置锥型过渡部,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锥型过渡部之间通过竖直的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斗本体包括第二过滤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下部的第二倒锥形过渡部,所述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下端设置竖直的第一出液管口,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内径与所述下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部均设置倒锥形过滤架,所述过滤架的底部为平面,所述过滤架上均匀设置若干个通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二次过滤的漏斗,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漏斗本体和第二漏斗本体;所述第一漏斗本体包括第一过滤筒体和下筒体,所述第一过滤筒体的下端设置第一倒锥形过渡部,所述下筒体上设置锥型过渡部,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锥型过渡部之间通过竖直的连接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漏斗本体包括第二过滤筒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滤筒体下部的第二倒锥形过渡部,所述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下端设置竖直的第一出液管口,所述第二过滤筒体的内径与所述下筒体的外径相匹配,所述第一倒锥形过渡部和第二倒锥形过渡部的内部均设置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钰涵
申请(专利权)人:王钰涵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