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丽君专利>正文

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15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包括前驱动底板、后驱动底板及中间驱动底板,所述后驱动底板两端设有第一接口,第一接口内设有第一驱动轴,第一驱动轴两端设有行走轮、传动齿口,传动齿口上连接有动力组;所述中间驱动底板上设置有载体、控制装置、转角确定装置以及变速控制装置;所述前驱动底板上设置有转向槽、第二接口,第二接口内设置有转向轴,转向轴设置有转向轮、转向齿口,所述转角确定装置上设置有转向转子,转向转子上设有传感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新的机械结构,使得该机电车辆能够根据驾乘人员的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极大提高了机电车辆的使用性能,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A riding type vehicle that can change speed and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posture of a human bod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iding motor vehicle which can change the speed and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standing posture of the human body, including a front driving plate, a rear driving plate and an intermediate driving plate. A power group is connected on the transmission tooth mouth; a carrier, a control device, a turning angle determination device and a speed change control device are arranged on the intermediate driving plate; a steering groove and a second interface are arranged on the front driving plate; a steering shaft is arranged in the second interface; a steering wheel and a turning tooth mouth are arranged on the steering shaft; and the turning angle is provided. A steering rotor is installed on the device, and a sensing unit is arranged on the steering rotor. The invention adopts a new mechanical structure, which enables the electric vehicle to change speed and direction according to the posture of the driver, greatly improves the service performance of the electric and mechanical vehicle, and has better safety performance, and meets the actual use requirem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属于机动车和感应装置结合

技术介绍
机电车辆的种类很多,已经知道的就有很多种不同设计的风格。例如:传统的私家车、跨斗式摩托车、不同类型的卡车以及房车等。这些不同的机动车辆每个都具有自身的优点,但是在特定条件下使用时也都会存在一定的缺点。当进行短距离旅行时,跨斗式摩托车的比较适合,它耗油量较少,司机和乘客乘坐期间可以坐车室外从而享受着令人舒适的气候;但是,如果装配足够的行李(如桌子和椅子)进行野餐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这种车辆没有提供足够的空间设施,限制了用户的自由。如果使用房车,则解决了空间设施摆放问题,但是油耗量较大,且司机和乘客是在“室内”乘坐,因而就享受不到自然的空气环境。为了改进机动车的行驶特性,已知的是使用车辆系统,所述车辆系统在机动车的多个车桥之间,尤其是前轿和后桥之间,或者在机动车的车桥的车轮之间分配通过驱动机提供的转矩。差速器或差速传动机构实现了把转矩分配至输出轴,其中输出轴的不同的转速是可行的。在机动车中使用了大量不同类型的差速器,以便例如在车轮打滑时阻止转矩再分配至打滑的车轮。在此,已知了解被动的系统,例如简单的锁止式差速器,然而,也已知有针对性地对输出轴进行制动,以便改变转矩分配。纵观多种机电车辆以及功能方面的设计和改进,虽然达到了多功能、多样化使用的功能,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机电车辆在变速和转向
还有待提高。目前,现有技术中的变速和转向技术是应用在车道转弯方面,这种技术的应用确实带来了有益的效果,限制机电车辆转弯时的速度以及提醒了司机机电车辆到了转弯位置,减少了不少交通事故。但是,目前还有没有一种机电车辆结构,能够根据驾乘人员的站立姿势来改变速度和方向的机电车辆。为此,为了提高国内机电车辆先进的技术,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使得机电车辆根据驾乘人员的站立姿势来改变速度和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该机电车辆采用新的机械结构,使得该机电车辆能够根据驾乘人员的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极大提高了机电车辆的使用性能,为交通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技术,极大促进了机电车辆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包括:前驱动底板、后驱动底板以及设置在前驱动底板和后驱动底板之间用于承接作用的中间驱动底板,所述后驱动底板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轴两端设置有行走轮,所述第一驱动轴上且邻近所述行走轮内侧均设置有调紧螺母,所述第一驱动轴上还设置有传动齿口,所述传动齿口上连接有动力组;所述中间驱动底板上设置有载体、控制装置、转角确定装置以及变速控制装置,所述变速控制装置上设置有传感轴,所述传感轴上设置有配合所述传动齿口使用且具有限制转动齿口转动速度的限速齿轮,所述限速齿轮是设置在所述后驱动底板上且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前驱动底板上设置有转向槽,所述转向槽两端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内设置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包括第一转向轴和第二转向轴,所述第一转向轴和所述第二转向轴之间设置有转向联合器,所述第一转向轴和所述第二转向轴上均设置有转向轮以及转向齿口,所述转角确定装置上设置有连接所述转向齿口的转向转子,所述转向转子上设置有用于确定转角位置的传感单元;所述传感单元是设置在所述载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机动车还包括多个用于执行车架运动且配合所述控制装置使用的执行器,所述控制装置用于确定姿态信息,该姿态信息描述至少一个目标设定而言应实施的车架姿态,其中,所述控制装置设计为基于驾乘人员姿态信息而驱动执行器执行车架运动的感应控制系统,从而通过人体姿态信息所描述的姿态配合所述传感轴及限速齿轮对机动车进行控速。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感单元为构成感应作用和磁作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一与所述转向转子一起旋转的感应转子和一静止定子,且所述感应转子和一静止定子是平行且隔离接纳在所述载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传感器具有一传感元件和一磁体,其中,所述传感元件构成用于识别磁体的运动,所述传感元件构成为霍尔传感器、GMR传感器或AMR传感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前驱动底板上还设置有预警机构,所述预警机构包括顶板和连接件,位于所述顶板下方同一侧设置有一组升降柱,所述升降柱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一组配合所述升降柱使用的圆筒,所述升降柱活动设置在所述圆筒内,所述升降柱下方设置有滚轮座,所述滚轮座上活动设置有滚动轮;位于所述连接件一侧还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配合所述顶板使用的位移感应器,且所述位移感应器是位于所述顶板下方设置。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该机电车辆采用新的机械结构,通过设置的载体、控制装置、转角确定装置以及变速控制装置等,配合相应的机械轴件以及感应设备,使得该机电车辆能够根据驾乘人员的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且速度和方向控制的精准度高,极大提高了机电车辆的使用性能,为交通领域的发展开辟了新领域,极大促进了机电车辆的发展;同时,预警机构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中预警机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包括:前驱动底板10、后驱动底板30以及设置在前驱动底板10和后驱动底板30之间用于承接作用的中间驱动底板20,后驱动底板30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31,第一接口3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32,第一驱动轴32两端设置有行走轮33,第一驱动轴32上且邻近行走轮33内侧均设置有调紧螺母34,第一驱动轴32上还设置有传动齿口35,传动齿口35上连接有动力组36;中间驱动底板20上设置有载体21、控制装置22、转角确定装置23以及变速控制装置24,变速控制装置24上设置有传感轴241,传感轴241上设置有配合传动齿口35使用且具有限制传动齿口35转动速度的限速齿轮37,限速齿轮37是设置在后驱动底板30上且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38;前驱动底板10上设置有转向槽11,转向槽11两端设置有第二接口12,第二接口12内设置有转向轴,转向轴包括第一转向轴131和第二转向轴132,第一转向轴131和第二转向轴132之间设置有转向联合器13,第一转向轴131和第二转向轴132上均设置有转向轮14以及转向齿口15,转角确定装置23上设置有连接转向齿口15的转向转子16,转向转子16上设置有用于确定转角位置的传感单元17;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包括:前驱动底板(10)、后驱动底板(30)以及设置在前驱动底板(10)和后驱动底板(30)之间用于承接作用的中间驱动底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底板(30)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31),所述第一接口(3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32),所述第一驱动轴(32)两端设置有行走轮(33),所述第一驱动轴(32)上且邻近所述行走轮(33)内侧均设置有调紧螺母(34),所述第一驱动轴(32)上还设置有传动齿口(35),所述传动齿口(35)上连接有动力组(36);所述中间驱动底板(20)上设置有载体(21)、控制装置(22)、转角确定装置(23)以及变速控制装置(24),所述变速控制装置(24)上设置有传感轴(241),所述传感轴(241)上设置有配合所述传动齿口(35)使用且具有限制传动齿口(35)转动速度的限速齿轮(37),所述限速齿轮(37)是设置在所述后驱动底板(30)上且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38);所述前驱动底板(10)上设置有转向槽(11),所述转向槽(11)两端设置有第二接口(12),所述第二接口(12)内设置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包括第一转向轴(131)和第二转向轴(132),所述第一转向轴(131)和所述第二转向轴(132)之间设置有转向联合器(13),所述第一转向轴(131)和所述第二转向轴(132)上均设置有转向轮(14)以及转向齿口(15),所述转角确定装置(23)上设置有连接所述转向齿口(15)的转向转子(16),所述转向转子(16)上设置有用于确定转角位置的传感单元(17);所述传感单元(17)为构成感应作用和磁作用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具有一与所述转向转子一起旋转的感应转子和一静止定子,且所述感应转子和一静止定子是平行且隔离接纳在所述载体(21)上;所述前驱动底板(10)上还设置有预警机构(50),所述预警机构(50)包括顶板(53)和连接件(51),位于所述顶板(53)下方同一侧设置有一组升降柱(54),所述升降柱(54)之间设有加强筋(55),所述连接件(51)上设置有一组配合所述升降柱(54)使用的圆筒(52),所述升降柱(54)活动设置在所述圆筒(52)内,所述升降柱(54)下方设置有滚轮座(56),所述滚轮座(56)上活动设置有滚动轮(57);位于所述连接件(51)一侧还设置有连接板(58),所述连接板(58)上设置有配合所述顶板(53)使用的位移感应器(59),且所述位移感应器(59)是位于所述顶板(53)下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根据人体站立姿势改变速度和方向的骑站式机动车,包括:前驱动底板(10)、后驱动底板(30)以及设置在前驱动底板(10)和后驱动底板(30)之间用于承接作用的中间驱动底板(20),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驱动底板(30)两端设置有第一接口(31),所述第一接口(31)内设置有第一驱动轴(32),所述第一驱动轴(32)两端设置有行走轮(33),所述第一驱动轴(32)上且邻近所述行走轮(33)内侧均设置有调紧螺母(34),所述第一驱动轴(32)上还设置有传动齿口(35),所述传动齿口(35)上连接有动力组(36);所述中间驱动底板(20)上设置有载体(21)、控制装置(22)、转角确定装置(23)以及变速控制装置(24),所述变速控制装置(24)上设置有传感轴(241),所述传感轴(241)上设置有配合所述传动齿口(35)使用且具有限制传动齿口(35)转动速度的限速齿轮(37),所述限速齿轮(37)是设置在所述后驱动底板(30)上且两端设置有压缩弹簧(38);所述前驱动底板(10)上设置有转向槽(11),所述转向槽(11)两端设置有第二接口(12),所述第二接口(12)内设置有转向轴,所述转向轴包括第一转向轴(131)和第二转向轴(132),所述第一转向轴(131)和所述第二转向轴(132)之间设置有转向联合器(13),所述第一转向轴(131)和所述第二转向轴(132)上均设置有转向轮(14)以及转向齿口(15),所述转角确定装置(23)上设置有连接所述转向齿口(15)的转向转子(16),所述转向转子(16)上设置有用于确定转角位置的传感单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丽君
申请(专利权)人:孙丽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