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7070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1: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属于建筑物套建技术领域,包括设置在旧建筑上方的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为框桁架结构体系,所述框桁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底部横梁和若干个设置于底板横梁上方的桁架横梁,所述框架柱设置于旧建筑四周,所述底部横梁设置于旧建筑上方,所述底部横梁与其相邻的桁架横梁间、相邻的两个桁架横梁间均设有斜撑柱,所述斜撑柱靠近两侧框架柱设置,所述底部横梁与最底部桁架横梁间设有桁架立柱。通过在旧建筑外套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框架柱设置在旧建筑的四周,上方的底部横梁、桁架横梁、桁架立柱及斜撑柱构成框桁架结构体系,满足了在旧建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在旧建筑之上通过框桁架结构体系实现套建加层,达到原地增层扩建、就地安置的目的。

Build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multi-storey buildings to build high-rise buildings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building structure suitable for multi-storey buildings to build high-rise buildings,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ncluding a high-rise building above an old building.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 frame truss structure system. The frame truss structure system comprises a frame column, a bottom beam and a number of bottom beams. The frame column is arranged around the old building, the bottom beam is arranged above the old building, and the bottom beam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bottom beam and its adjacent truss beams, and the adjacent two truss beams are all provided with oblique pillars. The oblique pillars are arranged near the frame columns on both sides, and the bottom beam and the bottom beam are arranged above the old building. Truss column is installed between truss beams. The frame column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set around the old building, and the bottom beam, truss beam, truss column and oblique brace column form the frame truss structure system. The frame truss structure system meet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normal use of the old building and the frame truss structure system is built on the old building.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creasing the floor area and placing in situ.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本技术属于固定建筑物套建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加快,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导致城市中心地段的土地越来越少。目前我国城市中存在有大量的90年及其之前代建造的4层左右的旧砌体房屋,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旧建筑与城市面貌和人们的需求产生差距,存在功能差、抗震能力差等缺陷,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城市旧城改造中,由于一些旧建筑未达到使用年限,但又需要进行综合改造提升。如果对这些旧建筑拆除新建,必然带来建筑垃圾无处排放、异地搬迁安置等问题,这与建设绿色发展、和谐社会的宗旨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旧建筑拆除新建导致建筑垃圾处理难、异地搬迁安置难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设置在旧建筑上方的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为框桁架结构体系,所述框桁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底部横梁和若干个设置于底部横梁上方的桁架横梁,所述框架柱设置于旧建筑四周,所述底部横梁设置于旧建筑上方,所述底部横梁与其相邻的桁架横梁间、相邻的两个桁架横梁间均设有斜撑柱,所述斜撑柱靠近两侧框架柱设置,所述底部横梁与最底部桁架横梁间设有桁架立柱。进一步地,所述高层建筑的基础紧邻旧建筑的基础设置,所述旧建筑的基础为灰土基础,所述高层建筑的基础为多个灌注桩,所述灌注桩向下延伸至灰土基础下方土层内,所述框架柱设置在所述灌注桩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灌注桩为扩底桩,所述扩底桩包括扩底部、直段部和桩帽部,所述桩帽部的底标高不低于灰土基础底面。进一步地,所述扩底桩的扩底部的最大外边缘不超出灰土基础内边线;所述灰土基础的宽度为a,所述扩底桩的直段部长度H大于2a。进一步地,所述框架柱内侧面设有用于与后期续建部分相连的预留节点,所述预留节点设置在底部横梁下方。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横梁下方设有与桁架立柱相对应的连接节点,所述连接节点包括设置于底部横梁下方的混凝土连接墩,所述连接墩底部设有用于与后期续建部分下延柱相连的预埋钢板,所述预埋钢板通过连接结构与上方的桁架立柱及下方的下延柱相连。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包括锚筋和植筋,所述锚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连接墩中,所述锚筋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预埋钢板并固定;所述植筋的一端设置于所述下延柱内,所述植筋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预埋钢板并植入所述连接墩及桁架立柱内。进一步地,所述锚筋为多个、且间隔并列设置于所述预埋钢板中部;所述植筋为多个、且设置于所述下延柱的四周。进一步地,所述桁架立柱内的纵筋贯穿所述连接墩后焊接固定在所述预埋钢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延柱内的纵筋在预埋钢板底面折弯后焊接固定在预埋钢板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预埋钢板的上方与连接墩之间、下方与下延柱之间均灌注早强补偿收缩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通过在旧建筑外套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框架柱设置在旧建筑的四周,上方的底部横梁、桁架横梁、桁架立柱及斜撑柱构成框桁架结构体系,满足了在旧建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在旧建筑之上通过框桁架结构体系实现套建加层,达到原地增层扩建、就地安置的目的。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中旧建筑基础与高层建筑基础的位置关系图;图3为图2中的A-A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中连接节点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图4中预埋件的上表面结构图;图6为图4中预埋件的下表面结构图;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1-旧建筑,2-框架柱,3-底部横梁,4-斜撑柱,5-桁架立柱,6-高层建筑,7-桁架横梁,8-灰土基础,9-灌注桩,10-预留节点,12-连接墩,13-下延柱,14-预埋钢板,15-锚筋,16-植筋,17-纵筋一,18-纵筋二;80-底面,81-内边线,90-扩底部,91-直段部,92-桩帽部,93-最大外边缘,94-扩底部开挖起始段。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请参阅图1,现对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进行说明。所述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包括设置在旧建筑1上方的高层建筑6,所述高层建筑6为框桁架结构体系,所述框桁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2、底部横梁3和若干个设置于底部横梁3上方的桁架横梁7,所述框架柱2设置于旧建筑1四周,所述底部横梁3设置于旧建筑1上方,所述底部横梁3与其相邻的桁架横梁7间、相邻的两个桁架横梁7间均设有斜撑柱4,所述斜撑柱4靠近两侧框架柱2设置,所述底部横梁3与最底部桁架横梁7间设有桁架立柱5。其中,底部横梁及其上方的桁架横梁均为结构相同的桁架梁。通过采用框桁架结构体系套建于原有砌体结构的旧建筑以上,能够承受建筑荷载与地震作用,与原有砌体结构的旧建筑分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元。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拆除既有多层建筑并正常使用的前提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多层结构套建高层技术,通过在旧建筑外套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框架柱设置在旧建筑的四周,上方的底部横梁、桁架横梁、桁架立柱及斜撑柱构成框桁架结构体系,满足了在旧建筑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在旧建筑之上通过框桁架结构体系实现套建加层,达到原地增层扩建、就地安置的目的。利用本技术解决了拆迁带来的建筑垃圾和异地安置问题,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旧建筑上方的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为框桁架结构体系,所述框桁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底部横梁和若干个设置于底部横梁上方的桁架横梁,所述框架柱设置于旧建筑四周,所述底部横梁设置于旧建筑上方,所述底部横梁与其相邻的桁架横梁间、相邻的两个桁架横梁间均设有斜撑柱,所述斜撑柱靠近两侧框架柱设置,所述底部横梁与最底部桁架横梁间设有桁架立柱。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旧建筑上方的高层建筑,所述高层建筑为框桁架结构体系,所述框桁架结构体系包括框架柱、底部横梁和若干个设置于底部横梁上方的桁架横梁,所述框架柱设置于旧建筑四周,所述底部横梁设置于旧建筑上方,所述底部横梁与其相邻的桁架横梁间、相邻的两个桁架横梁间均设有斜撑柱,所述斜撑柱靠近两侧框架柱设置,所述底部横梁与最底部桁架横梁间设有桁架立柱。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层建筑的基础紧邻旧建筑的基础设置,所述旧建筑的基础为灰土基础,所述高层建筑的基础为多个灌注桩,所述灌注桩向下延伸至灰土基础下方土层内,所述框架柱设置在所述灌注桩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桩为扩底桩,所述扩底桩包括扩底部、直段部和桩帽部,所述桩帽部的底标高不低于灰土基础底面。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底桩的扩底部的最大外边缘不超出灰土基础内边线;所述灰土基础的宽度为a,所述扩底桩的直段部长度H大于2a。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多层建筑套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柱内侧面设有用于与后期续建部分相连的预留节点,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习朝位史永健蒋义平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