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埋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预埋件的复合材料结构技术

技术编号:18669919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0: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预埋件、制备方剂及包含该预埋件的复合材料结构,该预埋件为单向或多向浸渍树脂并固化的纤维束构成的稀疏网状或片状结构;所述预埋件可预埋到纤维铺层中,使用树脂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及超混杂复合材料部件;所述预埋件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为树脂流动提供流道,提高树脂的浸渍效果;成型后和复合材料形成均一的整体,不降低复合材料的性能。使用该预埋件预埋到织物中,再导入树脂,具有树脂浸润快,树脂中未排或残存的气泡极易导出,消除干斑等优势。所述预埋件还可用于其它阻碍树脂导流的预成型件与织物铺层的一次灌注成型,金属和玻璃纤维超混杂复合材料的层合成型等方面。

Embedded part, preparation method and composite material structure including the embedded par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mposite material embedded part, a preparation prescription and a composite material structure comprising the embedded part. The embedded part is a sparse network or sheet structure composed of unidirectional or multidirectional resin impregnated and cured fiber bundles; the embedded part can be embedded in a fiber layer, and the composite material is manufactured by resin introduction process; and The embedded part provides a flow channel for resin flow during the forming process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improves the impregnation effect of the resin, and forms a uniform whole with the composite material after forming without reduc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The pre-embedded part is embedded into the fabric, and then the resin is introduced,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resin infiltration, easy derivation of undrained or residual bubbles in the resin, and elimination of dry spots. The embedded parts can also be used for one-time pouring molding of other resin conductive preforms and fabric layers, lamination synthesis of metal and glass fiber superhybrid composites, et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埋件、制备方法及包含该预埋件的复合材料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预埋件及复合材料结构。
技术介绍
将树脂导入预置的纤维铺层,是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下面简称复合材料)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之一,包括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法(VARTM)、树脂传递模塑法(RTM)、真空辅助渗透法(VARI)、反应注射成型(RIM)等具体工艺方法。为了提高树脂的浸渍性,使树脂完全、快速的充满纤维铺层,使用上述工艺制造复合材料制品,特别是制造厚制品时,需要引入导流介质。一般情况下,可以在复合材料增强层外部铺设以聚丙烯(PP)等材料制成的导流网,待树脂固化、复合材料成型完成后,再将导流网移除、丢弃。这种方法通常不影响复合材料本体的性能,但会产生很多一次性使用的废弃物,既增加材料成本,增加施工工作量,而且又不环保。如果需要在复合材料增强层中间引入导流介质,目前主流为使用玻璃纤维或聚丙烯(PP)长纤维连续毡。长纤维连续毡最大的劣势是容易积聚树脂中残存的气泡且难以导出,导致成型的复合材料部件出现泛白的现象,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且该织物会增加树脂含量,最终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且使得产品的重量增加、成本上升。另外,在复合材料中,需要预埋金属件或其它嵌入件制成超混杂复合材料时,也会引起树脂浸渍不良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复合材料预埋件,在不降低复合材料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树脂的浸渍性,减少复合材料中的泛白、气泡等缺陷;提高树脂的浸渍速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纤维含量,提高产品性能;并提高树脂导入工艺的环保性,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上述预埋件的复合材料,同时提供了一种制备上述预埋件的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材料预埋件,预埋件为单向或多向浸渍树脂并固化的纤维束构成的有间隙的网状或片状结构;所述预埋件可预埋到纤维铺层中,使用树脂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及超混杂复合材料部件;所述预埋件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为树脂提供流道,提高树脂的浸渍效果;成型后和复合材料形成均一的整体,不降低复合材料的性能。所述的树脂导入工艺指的是复合材料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树脂传递模塑、真空辅助渗透、反应注射成型及其组合与改进。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树脂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及其组合与改性产物。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纤维束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涤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尼龙纤维丝束及其复合。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纤维束为10~8000tex,优选地,所述的纤维束为50~800tex。上述预埋件中,所述的有间隙的网状或片状结构指的是纤维束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率为10%-90%,优选地为30%-70%,此处及本文中的空隙率指的是预埋件中空隙的体积占预埋件总体积的比率。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结构,该材料由多层结构形成,至少预埋有一层结构为上述预埋件,通过树脂导入工艺制备上述复合材料。本专利技术同时公开了预埋件的制备方法,其中一种为将未浸渍树脂的纤维束排列、编织、缝编制成稀疏网状或片状结构,然后浸渍树脂并固化制成。另一种方法为先将纤维束浸润树脂,然后将浸润了树脂后的纤维束排列、编织、缝编或粘接成稀疏网状或片状结构,最后使树脂固化。或者先将纤维束浸润树脂,然后进行固化,固化后再排列、编织、缝编或粘接成稀疏网状或片状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较佳的使用±45°纤维束构成的预埋件;图2为一种较佳的使用0°/90°纤维束构成的预埋件;图3为一种较佳的使用0°(单向)纤维束构成的预埋件;图4为实施例2所述预埋了预埋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3预埋了1层预埋件及阻碍导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4预埋了多层预埋件及阻碍导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为三种典型结构的复合材料预埋件,其中图1是±45°纤维束构成的预埋件,包括2层纤维束层,每层纤维束由多束同方向排列的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之间一般采用粘接固定以形成稀疏的间隙,两层纤维束层的纤维束排布方向分别为±45°,最终的预埋件为有间隙的网状或片状,有间隙的网状或片状结构指的是纤维束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率为10%-90%,优选地为30%-70%。图2是使用0°/90°纤维束构成的预埋件,包括2层纤维束层,每层纤维束由多束同方向排列的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之间一般采用粘接固定以形成稀疏的间隙,两层纤维束层的纤维束排布方向分别为0°/90°。图3为使用0°(单向)纤维束构成的预埋件,包括1层纤维束层,由多束同方向排列的纤维束组成,纤维束之间一般采用纱线缝编固定以形成稀疏的间隙。通过将预埋件预埋在纤维铺层中,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为树脂提供流道,提高树脂的浸渍效果;待复合材料成型后又和复合材料形成均一的整体,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性能。实施例2一种复合材料结构,结构如图4所示,由上到下依次为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其制备过程如下:在模具上,依次铺设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其中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由10层3AX(0°/±45°)1200g/m2多轴向布形成,最后铺设脱模布,真空袋,在-0.095MPa真空度下,灌注专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测试灌注时间为25分钟。待树脂固化后脱模,除去真空袋、脱模布,测试产品厚度约为17mm,产品外观透明。实施例3一种复合材料结构,结构如图5所示,由上到下依次为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钢板层03。其制备过程如下:在模具上,依次铺设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钢板层03,其中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由2层3AX(0°/±45°)1200g/m2多轴向布形成,最后铺设脱模布,真空袋,在-0.095MPa真空度下,灌注专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测试灌注时间为10分钟。待树脂固化后脱模,除去真空袋、脱模布,测试产品厚度约为4.1mm。实施例4一种包含预埋件的复合材料,结构如图6所示,由上到下依次为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钢板层03、预埋件02、钢板层03、预埋件02、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其制备过程如下:在模具上,依次铺设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预埋件02、钢板层03、预埋件02、钢板层03、预埋件02、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其中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01由2层3AX(0°/±45°)1200g/m2多轴向布形成,最后铺设脱模布,真空袋,在-0.095MPa真空度下,灌注专用低粘度环氧树脂,测试灌注时间为16分钟。对比例1不使用任何导流材料,其它制备步骤包括玻璃纤维铺层(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使用树脂、灌注距离、真空压力等参数和实施例2保持一致,测试灌注时间为80分钟。待树脂固化后脱模,除去真空袋、脱模布,测试产品厚度为17.5mm,产品外观半透明。对比例2不使用预埋件,在脱模布外铺设1层导流网,其它制备步骤包括玻璃纤维铺层(玻璃纤维多轴向布层)、使用树脂、灌注距离、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材料预埋件,其特征在于:预埋件为单向或多向浸渍树脂并固化的纤维束构成的有间隙的网状或片状结构;所述预埋件可预埋到纤维铺层中,使用树脂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及超混杂复合材料部件;所述预埋件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为树脂提供流道,提高树脂的浸渍效果;成型后和复合材料形成均一的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材料预埋件,其特征在于:预埋件为单向或多向浸渍树脂并固化的纤维束构成的有间隙的网状或片状结构;所述预埋件可预埋到纤维铺层中,使用树脂导入工艺制造复合材料及超混杂复合材料部件;所述预埋件在复合材料成型过程中为树脂提供流道,提高树脂的浸渍效果;成型后和复合材料形成均一的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树脂导入工艺指的是复合材料真空辅助树脂传递、树脂传递模塑、真空辅助渗透、反应注射成型及其组合与改进。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树脂包括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乙烯基酯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树脂、酚醛树脂及其组合与改性产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纤维束为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芳纶纤维、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涤纶纤维、丙纶纤维、腈纶纤维、尼龙纤维丝束及其复合。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材料预埋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百思通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