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6979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4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属于建筑施工领域,解决了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用于夹持型钢梁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两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操作板,还包括用于抱紧梁箍筋的抱紧器,所述抱紧器包括套设在梁箍筋上的C型箍,所述C型箍的两端设有形状互补且相互贴合的楔块,所述C型箍的两端设有操作杆,两个所述操作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操作板连接。固定夹夹持型钢梁,抱紧器抱紧梁箍筋,固定夹和抱紧器通过操作板同时操作,型钢梁与梁箍筋之间的连接稳固且连接方便。

Connector for steel beam and beam stirr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nector between a section steel beam and a beam stirrup,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nd solves the connection problem between the section steel beam and the beam stirrup. The key points of the technical scheme are: a fixing clamp for clamping the section steel beam, the fixing clamp comprises a connecting part and a clamping part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the clamping part. An operating plate is extended near one end of the connecting part and a clamping device for holding the beam stirrups is also included. The clamping device comprises a C-shaped hoop sleeved on the beam stirrups. The two ends of the C-shaped hoop are provided with wedges of complementary shapes and each other is fitted. The two operating ro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wo said operating rods. Make plate connection. Fixed clamping section steel beam, gripper gripping beam stirrups, fixed clamp and gripper operating simultaneously through the operating plat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ection steel beam and beam stirrups is stable and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超高层及大跨度建筑经常采用型钢梁作为主体结构,型钢梁因受力整体性及抗剪性的要求需要在型钢梁上架设梁箍筋。但由于型钢梁腹板的存在,两箍筋不易锚固,给现场施工带来较大的不便。现有的连接方式一般是采用焊接或采用钢筋预焊拉结孔进行施工,焊接时由于受梁箍筋及现场位置的影响,焊接难度大,焊接效率低;而采用钢筋预焊拉结孔进行施工时由于钢筋弯钩非工厂制作,焊接孔大小差异大,施工可靠性低,连接材料多,造成了一定的资源浪费。目前,公告号为CN205116422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型钢梁与拉结箍筋的连接结构,它包括型钢梁、梁箍筋和拉结箍筋,所述的型钢梁腹板上固连有螺母,所述的拉结箍筋一端套接于螺母的孔内固定,另一端与梁箍筋固定。上述型钢梁与拉结箍筋的连接结构通过拉结箍筋一端固定在梁箍筋,另一端插入螺纹中实现梁箍筋和型钢梁之间的固定,本技术提供另外一种连接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优点是操作方便,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稳固。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包括用于夹持型钢梁的固定夹,所述固定夹包括连接部和设置在连接部两端的夹持部,所述夹持部靠近连接部的一端延伸有操作板,还包括用于抱紧梁箍筋的抱紧器,所述抱紧器包括套设在梁箍筋上的C型箍,所述C型箍的两端设有形状互补且相互贴合的楔块,所述C型箍的两端设有操作杆,两个所述操作杆分别与两个所述操作板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架用于夹持型钢梁,两个夹持部由于连接部的弹性作用有相互靠拢的趋势,因此可通过两个夹持部来夹持型钢梁,操作板用于操作固定架,当捏动两个操作板靠拢时,两个夹持部张开,方便固定架夹持型钢梁。抱紧器用于抱紧梁箍筋,C型箍套设在梁箍筋上并且通过自身的弹性抱紧梁箍筋,C型箍两端设有形状互补的楔块,又由于两个楔块相互啮合,因此捏动两个操作杆时,两个楔块相互滑动,C型箍张开,C型箍能够在梁箍筋上移动。将两个操作杆分别连接在两个操作板上,实现了同时对固定夹和抱紧器的操作,同时,操作杆和操作板上的作用力还能相互补偿,提高固定夹夹持型钢梁以及抱紧器抱紧梁箍筋的稳定性,型钢梁与梁箍筋之间的连接稳固且连接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在相对的一侧设有咬合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夹夹持型钢梁时,咬合齿抵触在型钢梁的表面上,使得夹持部不易在型钢梁上滑动,固定夹不易脱离型钢梁。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板远离夹持板的一端在相对的一侧设有顶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板靠拢到一定程度时,两个顶板抵触,因此两个操作板之间不易靠拢太近,固定夹不易因过度变形而失效,操作杆连接在操作板上,因此操作杆也不易靠拢太近,C型箍的楔块不易因过度位移而错位。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板远离夹持部的一端在相背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加长板,所述加长板靠近操作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抵触顶板的定位板。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加长板转动至与操作板同平面时,定位板抵触在顶板上,此时捏动加长板即可带动操作板靠拢,加长板距离连接部的距离更远,根据杠杆原理,加长板使得操作更加省力,方便对该连接器的操作。在不需使用加长板或者加长板使用完毕后,通过转动加长板至合适位置减小加长板的占用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定位板上设有用于插入第一固定孔的第一固定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加长板时,加长板转动至与操作板同平面的位置,第一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中,加长板与操作板的位置固定,便于操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长板上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夹持部设有用于插入第二固定孔的第二固定柱。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无需使用加长板时,将加长板转动与操作板贴合的位置,此时第二固定柱插入第二固定孔中实现加长板与操作板之间的固定,加长板不易晃动,减小加长板的占用面积。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均设为圆台形,所述第一固定柱靠近定位板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定位板的一端,所述第二固定柱靠近夹持部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夹持部的一端。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设为圆台形且端部直径小底部直径大,便于第一固定柱插入到第一固定孔中、第二固定柱插入到第二固定孔中,固定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操作板在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一加强肋,所述加长板位于定位板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加强肋和第二加强肋分别用于加强操作板和加长板的强度,使得操作板和加长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弯曲,提高其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加强肋延伸至顶板并在顶板处设有第一斜肋,所述第二加强肋延伸至定位板并在定位板处设有第二斜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斜肋提高了顶板的强度以及顶板与操作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同样的,第二斜肋提高了定位板的强度以及定位板与加长板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顶板与定位板在工作过程中不易弯折变形,进一步提高整体功能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夹持部上设有第三加强肋,所述夹持部远离连接部的位置设有加强轴。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加强肋提高夹持部的强度,使得夹持部不易变形,加强轴加强夹持部端部的强度,使得夹持部在使用过程中不易卷边,提高其功能可靠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固定夹夹持型钢梁、抱紧器抱紧梁箍筋实现型钢梁与梁箍筋之间的连接,操作杆和操作板连接在一起,实现了同时对固定夹和抱紧器的操作,同时,操作杆和操作板上的作用力还能相互补偿,提高固定夹夹持型钢梁以及抱紧器抱紧梁箍筋的稳定性,型钢梁与梁箍筋之间的连接稳固且连接方便;2、第一加强肋、第二加强肋、第一斜肋、第二斜肋、第三加强肋和加强轴共同提高了固定夹的强度,提高了其功能的可靠性;3、加长板使用时通过第一固定柱插入第一固定孔中实现与操作板的固定,加长板不使用时通过第二固定柱插入第二固定孔中实现与操作板的固定,加长板不易晃动,便于操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型钢梁与梁箍筋之间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抱紧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加长板收纳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1、固定夹;2、连接部;3、夹持部;4、操作板;5、抱紧器;6、C型箍;7、楔块;8、操作杆;9、咬合齿;10、顶板;11、加长板;12、定位板;13、第一固定孔;14、第一固定柱;15、第二固定孔;16、第二固定柱;17、第一加强肋;18、第二加强肋;19、第一斜肋;20、第二斜肋;21、第三加强肋;22、加强轴;23、型钢梁;24、梁箍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参考图1和图2,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用于型钢梁23与梁箍筋24的连接,包括固定夹1和抱紧器5,固定夹1用于夹持在型钢梁23上,抱紧器5用于抱紧梁箍筋24,固定夹1和抱紧器5连接在一起,因此型钢梁23和梁箍筋24实现了连接和固定。参考图2和图3,固定夹1包括连接部2和设置在连接部2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型钢梁的固定夹(1),所述固定夹(1)包括连接部(2)和设置在连接部(2)两端的夹持部(3),所述夹持部(3)靠近连接部(2)的一端延伸有操作板(4),还包括用于抱紧梁箍筋的抱紧器(5),所述抱紧器(5)包括套设在梁箍筋上的C型箍(6),所述C型箍(6)的两端设有形状互补且相互贴合的楔块(7),所述C型箍(6)的两端设有操作杆(8),两个所述操作杆(8)分别与两个所述操作板(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夹持型钢梁的固定夹(1),所述固定夹(1)包括连接部(2)和设置在连接部(2)两端的夹持部(3),所述夹持部(3)靠近连接部(2)的一端延伸有操作板(4),还包括用于抱紧梁箍筋的抱紧器(5),所述抱紧器(5)包括套设在梁箍筋上的C型箍(6),所述C型箍(6)的两端设有形状互补且相互贴合的楔块(7),所述C型箍(6)的两端设有操作杆(8),两个所述操作杆(8)分别与两个所述操作板(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3)远离连接部(2)的一端在相对的一侧设有咬合齿(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4)远离夹持板的一端在相对的一侧设有顶板(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板(4)远离夹持部(3)的一端在相背离的一侧转动连接有加长板(11),所述加长板(11)靠近操作板(4)的一端设有用于抵触顶板(10)的定位板(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钢梁与梁箍筋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0)上设有第一固定孔(13),所述定位板(12)上设有用于插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升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