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伟华专利>正文

棉维纺织物及其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6318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棉维纺织物及其制作工艺,属于棉纺织技术领域。棉维纺织物的特点是经线、纬线采用由棉纤维和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而成的棉维纱,其中棉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重量配比为70-85∶15-30。上述棉维纺织物制作工艺流程:棉维纱的纺制,整经,浆纱,烘干,坯布织造,脱维处理,织物后处理。织物蓬松柔软,吸湿透气,有弹性,织物经脱维后其纱线的支数提高,解决了普通棉布纱线捻度低带来的织成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棉维纺织物及其制作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棉纺织
,特别是一种由棉纤维和维纶混纺而成的织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织物的制作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消费者对衣着布料也日益有了更高的要求,希望衣着美观、舒适。舒适性主要表现在布料的柔软度、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等指标方面。棉布以其天然、柔软、吸湿透气性较强而适宜穿着和应用,受到人们的欢迎。但现在的棉布所用都是加捻棉纱织造,加捻纱在纺织过程中会使棉花固有的特性受到一定程度的压抑和挫折。正常情况下,24s纯棉布的编织过程需要80个捻度,如捻度下降可纺性差、织成率低,再降捻度则织不成布。如捻度加大,单纱的内部结构紧密,致使面料发硬,蓬松柔软、吸湿透气性受到一定影响,进而穿着和应用的舒适度也受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无捻布以其软、暖、轻、透以及组织结构变化多端、穿着舒适、外在美观等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无捻纱的纺织是将加捻棉纱与维纶纱反向缠绕,形成棉维合股纱;再将上述棉维合股纱作纬纱、普通棉纱作经纱,进行机织,形成坯布;将上述坯布放入水中煮练、解捻,形成无捻布。无捻布的经线为普通加捻棉纱,纬线为无捻纱,因而纬向强力低,经向强力大,造成布面经纬强力不均衡。同时因无捻布工序多、工艺复杂,加大了织造难度和织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棉纤维和维纶混纺成的棉维纱织造而成的棉维纺织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织物的制作工艺。-->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线、纬线分别采用由棉纤维和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而成的棉维纱,织造成坯布后,脱维处理而成,其中棉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重量配比为70-85∶15-30。制作上述棉维纺织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流程:棉维纱的纺制,整经,浆纱,烘干,坯布织造,脱维处理,织物后处理。本专利技术制作的棉维织物与无捻布比,省去了纺水溶性维纶纤维单纱、棉维合股、退捻等工艺过程,使工艺简化、降低织造成本。织物强力和谐、均匀,结实、耐用,拓宽了应用范围。解决了无捻布面料强力不均衡问题。同时可降低生产成本4-25元/m。本专利技术制作的织物与纯棉布相比较:首先是蓬松柔软度增强,提高了应用的舒适度,更加适宜人们穿着和应用。其次是在总紧度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脱去维纶,重量减少、质地较轻、支数提高,形成的织物具有一定的弹力,比纯棉布增加了功能。与纯棉布比纺纱支数提高1s-6s,低捻度织成率提高5-25%。本专利技术产品具有如下技术效果:①织物蓬松柔软。在坯布脱维和水洗过程中,在水和温度的作用下脱去水溶性维纶纤维后在纱线的表面留下空间,其表面空间由多次煮练和加压水洗膨胀开来的棉纤维占据。使总重量减少20%,总重量减少造成单纱截面上的总纤维量减少,进而引起纱线内部结构松懈,硬度和密度下降。由于纱线硬度和密度降低带来布料的柔软。从单纱的截面上看也留有不规则的空间,其空间中充盈着空气。由于涨开的纤维占据纱线表面,其纤维受压后呈扁平状,进而使织物覆盖系数增大,加之空气充盈纱线组织内,使织物蓬松感好。②解决了普通棉布纱线捻度低带来的织成率低的问题。纱线的捻度低,柔性就好,但织造难度大。本专利技术织物中水溶性维纶纤维参与纺纱、织布全过程,由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作用,增强了支撑抗拉强度,改善了棉纤维的可纺性和纱线的可织性,降低了织造难-->度,提高了成纱质量和织布成品率,从而使低捻度纱线织布成为可能。③本专利技术织物与普通绵织物相比,增加了弹性功能。产生弹性的原因在于:纱线加捻后纤维呈“S”状,即一个捻回。棉维混纺纱的直径大,捻回紧,受外力后“S”状的长短距离变化不大。棉维坯布经水溶脱维后纱的直径变小,捻回变松,受外力后“S”被拉长,当外力消失“S”又恢复原状,所以产生弹力。④织物脱维后其纱线的支数提高。如24s纱脱维后提高为30s纱。24s纱重为24.3克/千米,当脱去20%的维纶后,变为19.44克/千米,即为30s纱。{其计算公式为:支数=583.1÷号数,号数=583.1÷支数。以24s为例,脱维后支数=583.1÷24s=24.3号,24.3号×80%(脱维去掉20%)=19.44号,583.1÷19.44号=29.99s≈30s。}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一、棉维纱纺制棉维纱由棉纤维和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而成,其中棉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重量配比可采用85∶15或80∶20或75∶2或70∶30。其制作方法有二种:(1)棉台混法。即在纺纱的第一道工序棉台上完成。取上述重量比的棉花、水溶性维纶纤维放入棉台进行混合,混合均匀,然后经清花、梳棉、并条、粗纱、细纱、络筒完成纺纱过程。(2)并条混法。是在并条工序将棉与水溶性维纶纤维混合而成。经清花、梳棉后,取棉条6根,维纶2根,上机并条。通过并条I、并条II、并条III达到棉维混合均匀之目的。并条时根据棉维配比不同其棉条根数和克重都有变化。棉85∶维15配比时棉条4根/22g、维纶条1根/15g;棉80∶维20配比时棉条6根/23g、维纶条2根/15g;棉75∶维25配比时棉条6根/22g、维纶条2根/21g;棉70∶维30配比时棉条5根/22g、维纶条3根/15g。再经粗纱、细纱、-->络筒完成纺纱过程。二、织物织造其工艺流程为:1、棉维纱经络筒后进入整经、浆纱工序。因混纺纱中掺有水溶性维纶,它既溶于水又怕高温,因而采用低温上浆。上浆温度控制在60℃-70℃之间。温度太低不易上浆,温度太高则易溶化而产生结晶体。上浆时采用变性淀粉浆料为宜。2、烘干。经浆纱后进入烘干。烘干时,纱线与烘筒不直接接触,而是在烘筒上镶嵌木条若干,木条之间保持5cm的间隙,要求上浆后的纱线快而匀速通过,既要烘干又不伤及纱线。由于水溶性维纶纤维怕高温的习性而采取低温烘干,烘燥温度掌握在75℃-85℃之间(常规烘干烘筒温度都在110℃以上)。3、坯布织造。将浆好的纱线经穿筘后上机织布。织布过程中经纬线全部采用棉维混纺纱。在工艺技术上采用纬密小、经密大的组织结构。织造时的经密范围为200--420根/10cm,纬密范围为160--360根/10cm。经密以260根/10cm,纬密以226根/10cm为宜。4、脱维处理将上述坯布放入16立方米密封的容器内,实施三级水溶脱维,二次冲洗。脱维与冲洗全过程为控水量、控时、控水压、控速、控温。在一级脱维时水温85℃,压力1.6kg/cm2,坯布煮练时间15分钟;二级脱维中水温90℃左右,压力1.8kg/cm2,煮练时间20分钟,三级脱维水温不超过100℃,煮练时间20分钟,压力1.6kg/cm2。以上三级脱维是连续进行的,脱维浴比1∶20。二次冲洗:冲洗水温为常温,冲洗时间10分钟。经三级脱维二次冲洗,在水和温-->度的双重作用下,织物上的维纶全部脱去。5、后处理织物经脱维后,再经漂白、拉幅、烘干定型,完成本专利技术棉维纱织物的生产过程。经实验检测,本专利技术棉维织物的技术参数如下:1、经纬纱支数:实验确定值24s,经纬支数实验范围:7s-40s。2、经纬密:实验确定值:经密260根/10cm,纬密226根/10cm。实验经密范围:200-420根/10cm,实验纬密范围:160-360根/10cm。3、总紧度:实验确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线、纬线分别采用由棉纤维和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而成的棉维纱,织造成坯布后,脱维处理而成,其中棉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重量配比为70-85∶15-30。

【技术特征摘要】
1、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线、纬线分别采用由棉纤维和水溶性维纶纤维混纺而成的棉维纱,织造成坯布后,脱维处理而成,其中棉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重量配比为70-85∶15-3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棉纤维与水溶性维纶纤维的重量配比为80∶20。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上述棉维纱的单纱捻度在55-7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织造时采用纬密小、经密大的组织结构;经密范围为200--420根/10cm,纬密范围为160--360根/10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棉维纺织物,其特征在于:织造时的经密为260根/10cm,纬密为226根/10cm。6、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棉维纺织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艺流程:棉维纱的纺制,整经,浆纱,烘干,坯布织造,脱维处理,织物后处理。7、根据权利要求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马伟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