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曜田专利>正文

拉链头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614 阅读:6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拉链头组装机,包括机台,机台中央装设周缘设有组装模具的组装圆盘,机台下方设有电机,机台上方围绕着组装圆盘依次设有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帽盖进料机构、铆合机构、退料机构,其中,在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之间还设有手动上拉片工位,而铆压机构上还相应设有用于铆合固定拉片的铆压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拉链头组装机上设置一手动上拉片工位,从而可采用手动上拉片方式来适应自动化生产,组装效率高,尤其适合不带铁钩且拉片形状不规则的拉链头;而通过进一步增设铁钩进料机构后还可组装带铁钩的拉链头,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可有效满足非标准形状拉片或小产量产品的组装加工需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生产设备,尤其是一种拉链头组装机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拉链头一般由拉头A、铁钩B、马钩C、帽盖D以及拉片E 构成,帽盖D在其端部Dl进行铆压而将拉头A、铁钩B、马钩C、帽盖D 固定在一起,而拉片E挂在铁钩末端的拉环Bl内后再将拉环Bl的缺口 B3 縮小或闭合而组装好拉片E,从而可方便使用者拉拽拉链头活动。当然,也 有一些拉链头省去了铁钩B,而将拉片E直接由帽盖D来固定住。现有的拉链头组装机,例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ZL99105445.8号所揭露的一种 拉链头自动装配机,其通过在旋转送料机构外围依次安装拉头装配机构、铁 钩装配机构、马钩装配机构以及帽盖装配而完成拉头、铁钩、马钩、帽盖的 自动进料及组装,而对于拉片,由于拉片外形多种多样,而且采用各种新颖 形状的拉片的拉链头产量不一定很大,若专门为其设计一台组装机明显会导 致生产成本大幅上升。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于产量较小或者拉片E 的形状不标准的拉链头的组装常常为手工操作,即手工依次将拉头A、铁 钩B、马钩C、帽盖D组装成一个半成品(如图l左边所示的部件〉;然后再 手工将拉片E挂在铁钩B的拉环Bl上;最后用钳子或手动冲压台将铁钩末 端的拉环B1压合;1人而固定住拉片E,由于后期组装拉片E为手工操作,生产 效率比较低。由于所有的组装工序只能手工完成,生产效率极其低下, 一般 每分钟只能组装5、 6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拉链头组装机,其结构 简洁,能方便组装各种拉片,且组装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拉链头组 装机,包括一机台,机台中央装设周缘设有组装模具的组装圆盘,机台下方 设有电机,A台上方围绕着组装圆盘依次设有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帽盖进料机构、铆合机构、退料机构,其中,在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 构之间还设有手动上拉片工位,而铆压机构上还相应设有用于铆合固定拉片的铆压件。优选地,所述拉头进料机构与手动上拉片工位之间还设有铁钩进料机构。优选地,所述手动上拉片工位设有一拉片进料盘。优选地,在拉头进料机构、铁钩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帽盖进料机 构处分别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正确进料的微动开关。优选地,所述退料机构包括一由电机驱动而可将组装好的成品自组装模 具中顶起的顶柱以及将成品吹入收料斗的气吹管。优选地,所述顶柱底端通过偏心轮机构与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优选地,所述拉链头组装机还包括一模式切换键,其具有两个模式键位, 分别对应于自动进铁钩的铁钩进料机构工作模式和停止自动进铁钩的铁钩进料机构非工作模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拉链头组装机上设置一手动上拉片工位,从而可以采用手动上拉片的方式籴适应自动化生产,组装效率高,尤其适合不带铁钩且拉片形状不规则的拉链头;而通过进一步增设铁钩进料机构 后还可组装带铁钩的拉链头,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可有效满足非标准形状拉 片或小产量产品的组装加工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拉链头未装配拉片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辆型拉链头组装机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拉链头组装机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拉链头组装机的手动上拉片工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拉链头组装机的退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及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拉链头组装机,包括一机台l、 组装圆盘2、电机(图未示出)、拉头进料机构3、铁钩进料机构4、手动上拉片工位、马钩进料机构6、帽盖进料机构7、铆合机构8及退料机构。其中,机台1为其他各部件提供一个安装平台,包括框架10及平板12。 在机台1内部设有电机。所述组装圆盘2组装于机台1顶面中央,组装圆盘2的周缘设有组装模 具20。而拉头进料机构3、铁钩进料机构4、手动上拉片工位、马钩进料机构6、 帽i进料机构7、铆合机构8及退料机构均围绕着组装圆盘2设置于所述机台 1上方,在拉头进料机构3、铁钩进料机构4、马钩进料机构6、帽盖进料机 构处7处还分别设有用于检测是否正确进料的微动开关。由于拉头进料机构 3、铁钩进料机构4、马钩进料机构6以及帽盖进料机构处7与传统的拉链头 组装机的相应结构差异不大,在此不多赘述。而铆合机构8在传统的铆合帽 盖的铆压件基础上还相应设有用于压合铁钩拉环的铆压件。所述手动上拉片工位设置于铁f勾进料机构4、马钩进料机构6之间,如图 3及图4所示,在所述手动上拉片工位设有一拉片进料盘50,在拉片进料盘 50中可以放置较多的拉片,从而在组装时,操作员可以便捷地拿起拉片挂至 铁钩的拉环上。在拉片进料盘50的靠组装圆盘2的一端设有一槽口 50,以使 将拉片自槽口推入组装模具20中。所述退料机构包括一由电机驱动而可将组装好的成品自组装模具20中顶 起的顶柱(图未示出)以及将成品吹入收料斗90的气吹管92,其气吹管92 正对退料工位处的组装模具20 (如图5所示)。所述顶柱设置于组装模具的下 方,其底端通过传动机构与电机输出端相连,从而可以在电机驱动下进行升 降运动,所述传动机构可以为偏心轮机构,当顶杆上升时,其顶端即可顶起 组装模具20内的成品,此时,与高压气源(图未示出)相连的气吹管92即 吹出高压、高速气体,将成品吹落到收料斗90中。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拉链头组装机还包括一模式切换键,其具有两个模 式的键位,分别对应于自动进铁钩的铁钩进料机构工作模式和停止自动进铁 钩的铁钩进料机构非工作模式。铁钩进料机构4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模式主要应用于组装不带铁钩的拉链 头,此时,铁钩进料机构4停止进料,拉头、马钩及帽盖均为自动进料,通 过人工在手动上拉片工位进行上拉片的操作,将拉片的环圈置于拉头的相应 铆合部位之间后由帽盖封盖住,然后由铆压机构8压合帽盖而固定住拉片。而铁钩进料机构4处于工作状态的模式应用于组装带铁钩、且拉片形状 不规则的拉链头,此时,拉头、铁钩、马钩及帽盖均由相应的拉头进料机构3、 铁钩进料机构4、马钩进料机构6、帽盖进料机构7自动进料,并在手动上拉 片工位进行人工上拉片,将拉片挂在铁钩的拉环上,铆压时,铆压机构8不 仅压合帽盖来固定住铁钩,还铆压铁钩的拉环使之闭合从而固定住拉片,自 动化程度高。本技术拉链头组装机可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动组装机的自动化特点, 生产效率较之传统完全人工组装拉片方式要高很多,可达每分钟50~80个。在具体应用时,本技术组装机也还可用于组装带铁钩而不带拉片的 拉链头半成品,通过将拉头、铁钩、马钩及帽盖自动组装成半成品后,再手 工或在其他专门的拉片组装机上组装上拉片,虽然自动化程度略低,但其组 装效率比传统的全手工操作仍要高hB不少。上述仅为本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本技术当然还可作其他一些改 动,例如可省去铁钩进料机构4,则其专用于组装不带铁钩的拉链头,其具 体应用即相'当于上述实施方式中铁钩进料机构4处于非工作状态的模式。权利要求1、一种拉链头组装机,包括一机台,机台中央装设周缘设有组装模具的组装圆盘,机台下方设有电机,机台上方围绕着组装圆盘依次设有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帽盖进料机构、铆合机构、退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之间还设有手动上拉片工位,而铆压机构上还相应设有用于铆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头组装机,包括一机台,机台中央装设周缘设有组装模具的组装圆盘,机台下方设有电机,机台上方围绕着组装圆盘依次设有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帽盖进料机构、铆合机构、退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拉头进料机构、马钩进料机构之间还设有手动上拉片工位,而铆压机构上还相应设有用于铆合固定拉片的铆压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曜田
申请(专利权)人:陈曜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