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511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0‑28份、铜氨纤维13‑17份、棉纤维55‑60份、金属纤维5‑9份、亚麻纤维1‑4份、薄荷纤维4‑6份;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聚丙烯晴纤维、铜氨纤维、棉纤维、金属纤维、亚麻纤维、薄荷纤维的混合物制备出的混纺纱线,有效增加了混纺纱线的强度和耐磨性。

A kind of wear resistant and heat resistant blended yarn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ear-resistant and heat-resistant blended yarn,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yarn is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according to the weight fraction: polypropylene fine fiber 20_28, copper ammonia fiber 13_17, cotton fiber 55_60, metal fiber 5_9, linen fiber 1_4, Mint fiber 4_6; The invention adopts polypropylene fine fiber and copper ammonia fiber. The blended yarn made from the mixture of fiber, cotton fiber, metal fiber, linen fiber and mint fiber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strength and wear resistance of the blended ya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化,不同种类的纤维混纺作为改善纤维性能的常用方法在纺织领域广泛应用,现有技术中通过将天然纤维与高性能纤维混纺进行混合,并来改善高性能纤维性能,虽然对混纺纱线的质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生产出混纺纱线的耐磨性能比较差,不能满足现有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0-28份、铜氨纤维13-17份、棉纤维55-60份、金属纤维5-9份、亚麻纤维1-4份、薄荷纤维4-6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2-24份、铜氨纤维14-16份、棉纤维57-59份、金属纤维6-8份、亚麻纤维2-3份、薄荷纤维4-6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3份、铜氨纤维15份、棉纤维58份、金属纤维7份、亚麻纤维2份、薄荷纤维5份。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聚丙烯晴纤维、铜氨纤维、棉纤维进行两次清梳联工艺处理,得生条;2)将金属纤维、亚麻纤维、薄荷纤维进行两次清梳联工艺处理,得生条;3)将经过步骤1)以及步骤2)处理后的生条采进行并条处理,得熟条;4)将步骤3)生成的熟条进行纺纱处理,得纱线;5)将经过步骤4)处理后的纱线表面喷涂PU溶液,并静置5-10小时,得到混纺纱线;6)将染缸升温到60-80℃,并向染缸中加入过硼酸钠20-24份进行溶解;7)将步骤5)生成的混纺纱线加入至经过步骤6)的染缸中,并放置30-40分钟;8)将取出混纺纱线,水洗,烘干,即可制得耐磨抗热混纺纱线。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步骤5)中PU溶液的黏度为25-25.7mPa.s。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本专利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采用聚丙烯晴纤维、铜氨纤维、棉纤维、金属纤维、亚麻纤维、薄荷纤维的混合物制备出的混纺纱线,有效增加了混纺纱线的强度和耐磨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0-28份、铜氨纤维13-17份、棉纤维55-60份、金属纤维5-9份、亚麻纤维1-4份、薄荷纤维4-6份。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2-24份、铜氨纤维14-16份、棉纤维57-59份、金属纤维6-8份、亚麻纤维2-3份、薄荷纤维4-6份。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3份、铜氨纤维15份、棉纤维58份、金属纤维7份、亚麻纤维2份、薄荷纤维5份。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取聚丙烯晴纤维、铜氨纤维、棉纤维进行两次清梳联工艺处理,得生条;2)将金属纤维、亚麻纤维、薄荷纤维进行两次清梳联工艺处理,得生条;3)将经过步骤1)以及步骤2)处理后的生条采进行并条处理,得熟条;4)将步骤3)生成的熟条进行纺纱处理,得纱线;5)将经过步骤4)处理后的纱线表面喷涂PU溶液,并静置5-10小时,得到混纺纱线;6)将染缸升温到60-80℃,并向染缸中加入过硼酸钠20-24份进行溶解;7)将步骤5)生成的混纺纱线加入至经过步骤6)的染缸中,并放置30-40分钟;8)将取出混纺纱线,水洗,烘干,即可制得耐磨抗热混纺纱线。所述步骤5)中PU溶液的黏度为25-25.7mPa.s。上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0‑28份、铜氨纤维13‑17份、棉纤维55‑60份、金属纤维5‑9份、亚麻纤维1‑4份、薄荷纤维4‑6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0-28份、铜氨纤维13-17份、棉纤维55-60份、金属纤维5-9份、亚麻纤维1-4份、薄荷纤维4-6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2-24份、铜氨纤维14-16份、棉纤维57-59份、金属纤维6-8份、亚麻纤维2-3份、薄荷纤维4-6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磨抗热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数由如下各组分构成:聚丙烯晴纤维23份、铜氨纤维15份、棉纤维58份、金属纤维7份、亚麻纤维2份、薄荷纤维5份。4.一种权利要求1-3所述的耐磨抗热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明潘勇建华荣
申请(专利权)人:建湖县银海棉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