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机的底纱和/或面纱的整平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505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为了将刺绣机的底纱加以整平,在填装飞梭(11)之后,将底纱(13)进行热处理。这一点例如可通过下述措施加以实现:底纱(13)围绕一个筒状的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元件(23)偏转。这样,在填装飞梭(11)之后,便可将为刺绣所需的底纱长度加以整平,以确保实现可靠的刺绣。底纱(13)的整平是在飞梭(11)嵌置到刺绣机上之前进行的。与之相比,面纱(14)则是在刺绣机的刺绣过程中加以整平的。为此,面纱例如围绕一个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筒状元件(47)偏转,该加热元件同时用作为固定的小的导纱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刺绣机的底纱和/或面纱的一种整平方法。在本说明书中凡是述及到刺绣机都指的这样的刺绣机,它们按两种纱线系统工作,即是用一根面纱和一根底纱工作,其中,面纱每一针脚都与底纱相扭结。这里还包括多头式自动绣花机及所谓的套口机,它们都是以飞梭进行工作的。近年来,飞梭刺绣机的工作速度不断提高。几年前还是大型刺绣机以每分钟185个针脚、小型刺绣机以每分钟250个针脚为其上限,而现在已超过每分钟600个针脚了,甚至还有进一步提高机速的趋势。为此目的,对刺绣机进行了许多结构上的改进,其目的在于减小被移动的质量。但是,高的刺绣速度也提高了对底纱和面纱的材料的要求。在这一方面也取得了进步。例如改进了底纱和面纱的抗断裂强度。若刺绣机工作越快,则飞梭便变空得越快,所以必须更快地加以更换。因此,飞梭刺绣机为了更换飞梭只得以较短的时间间隔停机。为了加大飞梭更换之间的时间间隔,很久以前就配置较大的飞梭在飞梭刺绣机上,这样的飞梭能容受较大的梭心。但也不能任意加大飞梭。手工在空的飞梭上填装梭心是很费时间的。最近有了用于填装飞梭的机器,半自动的或自动的。然而采用这种新式的填装机也带来新的问题。所以在飞梭刺绣机上往往出现故障,这是因为在更换飞梭之后,底纱未被刺上。事实证明上述问题都源自飞梭的机械填装。附图说明图1表示一个可用手工填装的飞梭11,从该飞梭中伸出一个用于刺绣的底纱13的纱段。图2表示一个以传统方法机械填装的飞梭11。从图中可以看出从飞梭11的梭孔12中伸出的底纱13的纱段被强烈的卷曲。其原因在于如图3所示,为了梭心15的成卷,纱的始端须卷绕在一个多棱边的芯子17上。因此,在梭心15从芯子17脱绕之后,底纱13的第一段便卷曲起来。在手工填装飞梭时从飞梭中伸出来的纱段可用手指整平(图1),而采用已知的填装机时则不会有这种整平(图2)。在100多年之前,DE 129744提出面纱在其从卷筒到刺绣针的行程中用水或肥皂水加以润湿,借以达到高的强度。稍晚一些,DE199676提出将面纱适时地浸入到多个染液槽之一中,然后经过加热管导向移动,以使之干燥。为此应达到下述目的,在使用一根和同一根面纱的条件下,刺出极不同的色调,在CH 144540中也介绍一种类似的染色装置,同时也指出了该装置的一个问题,即必须及时地更换染液槽,以确保在刺绣图案中不出现假的色。其它的问题则是由于在加热管上沉积的色料造成的,后者会妨碍干燥处理。上述缺点也可能是造成所介绍的方法不被实际采用的原因所在。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下面将要描述的主题可以看出为了实现干燥而使用较低的温度,在大约40℃的范围内,不足以实现纱的整平。这一点也根本不是所述及的专利文件提出的方法的目的。在所述及的专利文件的方法上涉及的是面纱的颜色更换,而本专利技术则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用于刺绣的纱线的整平方法。因此,刺绣所需的底纱长度须加以整平。但是还有一个目的,就是面纱在刺到刺绣底上之前即加以整平。依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在底纱方面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措施加以解决的将为刺绣所需的底纱长度予以热处理。借助这一热处理以实现这一底纱长度的整平,从而达到底纱的可靠刺绣过程。热处理的作用也就是与使用熨斗熨烫衣物织品相似。所以也可以说是底纱的“熨烫”。优选的是,底纱的整平是在飞梭的填装之后进行的。这一过程可在飞梭填装机上实施,因此是填装方法的一部分。其优点在于梭心不需要单独处理。从而获得另一种合理化效果。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提出用于面纱的一种整平方法。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在刺绣过程中将面纱加以热处理。通过对面纱的整平特别地改进刺绣图案的质量。这种整平最好是通过将面纱从一个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面上拉引而过的做法予以实施。热传递主要是通过对流实现的。但也有这样的可能性,就是利用一种热源优选一种红外线热源对面纱的照射以实现整平。激光可用作为这种热源。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形式是为了整平将面纱围绕一个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最好呈圆柱形的元件偏转。作为这种元件可使用市售的加热元件。底纱的偏转最好在一个数量级为30°至180°最好为60°的角度内实施。试验已证明这样做可获得对纱的良好整平效果。面纱可以在一个数量级为30°至270°最好是180°的角度范围内实现偏转。这就有可以将固定的小的导纱器用作为转向点。但还可以为了整平而将面纱引导经过一个对所有刺绣点都是共同的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轨道。在某些情况下,有利的是在整平过程中例如用水对底纱及面纱进行润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调整底纱的退绕张力的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一种用于刺绣所需飞梭底纱段的整平的装置。这样一种装置可以具有一些机构来输送底纱,并测量出所产生的纱线张力,其中,为了整平而配置了一个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面,在调整退绕张力时,底纱可滑移经过该可加热的面。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刺绣机特别是一种飞梭刺绣机,其特征在于在面纱卷筒和刺绣针之间的区域内安置了一个用于整平面纱的装置。可取的是,在这种刺绣机上,用于面纱的整平的固定导纱器是可以直接或间接加热的。但还可以配置一个可直接或间接加热的轨道,将所有刺绣点的面纱都在该轨道上加以引导。附图表示图1一个以手工填装了一个梭心的飞梭,从其中伸出为刺绣所需的底纱段,图2一个用传统方法机械填装的飞梭,图3一个从一个梭心转绕机的芯子脱出的梭心,图4用于底纱退绕张力的调整装置,配有一个用于为刺绣所需的底纱段的整平的装置。图5a飞梭分解图,图5b图4所示局部放大,带有嵌置的飞梭,图6飞梭刺绣机的所谓的刺绣针车的透视图,多刺绣点有面纱整平装置,图7图6的一个局部,图8刺绣针车的一个断面图,其中可看出用作为固定的小的导纱器的加热元件。在采用手工填装飞梭11时,从飞梭的梭孔12伸出的底纱13的纱段是以手工方式加以整平的(图1),而采用已知的填装机来填装飞梭时就没有那种整平了(图2)。底纱13的第一个长度也是不变地卷绕的,如梭心15从梭心卷绕机的芯子17退绕以后的情况那样(图3)。图4中绘示出一个用于调整底纱13的退绕张力的装置19。调整装置19,其局部在图5b中加以放大示出,可以是飞梭填装机的组成部分。为了进行调整,将飞梭11嵌置在容纳孔21中,将底纱13经过可加热的面23、转向销25和传感辊29引导到轧辊31、32。例如可使用一个加热筒作为可加热的面23。由传感辊29将一个相应于底纱张力的压力施加到传感器30上,以产生一个调整信号。调整装置19具有一个调整头35,该调整头可与飞梭11的定位器37相衔接。定位器37压在一个板簧38上。在图5b中并未将板簧38的前部绘示出,为的是能够看到底纱13从槽隙40到槽隙42再从该处到飞梭11的梭孔12的导引过程(图5a)。板簧38将压力施加到在板簧38和飞梭盖39之间延伸的底纱13上。因此,借助对定位器37的调节,便可改变底纱的退绕张力。若在将飞梭11嵌置在容纳孔21中之后启动调整装置19,则轧辊31、32开始旋转,并将底纱13从飞梭11中拉出。此时,飞梭13围绕筒状加热元件23被导引。这时,底纱被加热到为整平所需的温度。这一温度取决于底纱的材质,大致在60℃至100℃范围内。于是实现底纱的整平。借助传感器30来测量出纱的张力。根据所测得的值,借助调整头35以调节定位器37,直到达到所希望的退绕张力。随后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刺绣机的底纱(13)和/或面纱(14)的处理方法,    其特征在于:刺绣所需的一个底纱长度或者说在刺绣时的底纱(14)经过一次热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蒂森R斯皮里希
申请(专利权)人:拉泽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