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一梭式绣花机的梭子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5053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按照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机器运行过程中,梭子(27)总是保持在一个导梭爪(15、17)上,从而防止梭子的振动,并将绣花机的噪音程度降到很低。由于梭子(27)沿着一个下导梭爪(15)向上运动,直到穿过线圈的大致一半,于是,梭子就被上导梭爪(17)接纳。所述驱动梭子的装置包括两个凸轮,其具有不同的导梭爪(15、17)的位移曲线(21、23),该曲线控制梭子从下导梭爪(45)向上导梭爪(17)的转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驱动梭式绣花机的梭子的方法和装置,在这种绣花机中,各梭子前后运动,向前运动时通过面子纱的一线圈。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可以参见Leipzig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Shoner、Spitzen所著《刺绣百科全书》一书的第316-317页。在那里,梭子在机器的后侧运动,而且梭子是一个钢罩,无芯的纱线筒子,所谓梭芯装在该钢罩内。较早的机器具有水平的梭子轨道。新的机器具有倾斜的,呈75度角升高的梭子轨道。各梭子轨道的最重要的部分构成实际的滑道和与其垂直的针板。针板直接放在张紧的刺绣底布上。在梭子轨道上有针道,在刺绣时针穿过针道,然后再经过一个短回程,使刺绣纱线行程一个线圈,梭子在该线圈中穿过。梭子的驱动通过皮结实现的。皮结是使梭子前后移动的销子。在当今的机器中,向前的运动是向上的,向后的运动是向下的。梭子在两皮结之间时没有东西将其卡住。确切地说,在上皮结与梭子的前部之间有一段距离。这是必要的,这样才能使梭子穿过线圈时不卡住刺绣纱线。梭子与皮结之间的所述距离使得在每一次运动转向时皮结都振打到梭子。在最近的20年里,梭式绣花机的绣花效率不断地提高。在前面引用的Schoner的文章中,一种高效率的绣花机的最大绣花效率是每分钟170,而现在的绣花机的最大效率已经是每分钟600毛圈。随着当今的绣花机的工作速度提高了,机器的噪音程度也增大了很多。这种升高的噪音反馈到梭子驱动装置上的一个重要部分上。这引起皮结对梭子的击打,这种振打在机器高转速时相当强烈,而且是很频繁的。在每分钟600转的速度下,每秒钟就振打20下。为了衰减这种噪音,很长时间以来,就在皮结上覆一塑料层,甚至最近干脆就用塑料制作皮结整体。但这样也只能在很小的程度上减弱噪音。用塑料制造梭子也不能显著地降低噪音等级。皮结对梭子的持续振打不仅造成了所述的噪音效果,而且也导致磨损现象。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创造一种驱动梭子的方法和装置,其在很高的绣花速度的情况下也可以使机器实现无噪音运行,并使磨损很小。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的特征在于,当梭子前后运动时,总是由一个导梭爪握持着,即,由一个接合在梭子后面的第一导梭爪或一个接合在梭子前面的第二导梭爪握持,当梭子向前运动时,从第一导梭爪向第二导梭爪转移发生在梭子穿过面子纱的线圈的过程的一半左右处。这样,在运动过程中,梭子总是与一个导梭爪连接着,不会形成可以产生任何噪音和磨损的振打。尽管如此,梭子穿过面子纱的线圈时也不会受到妨碍,因为从这个穿过过程一开始时,第二导梭爪并未与梭子连接,另一方面,当该梭子穿过线圈的过程结束时,第一导梭爪不再与梭子连接。适宜的是,各导梭爪夹住梭子以便于输送。然而,这种夹持允许导梭爪与梭子之间的相对运动,即使接合之后出现相当大的力。但,也可以使梭子与导梭爪钩住接合。有利的是,梭子从一个导梭爪向另一个导梭爪的转移通过该另一个导梭爪在与梭子运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相对运动实现的。为了实现这一方案,导梭爪的运动曲线设计成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在市售的机器中,通常梭子在一个呈75度角升高的梭轨上运动,对于这种机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梭子也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运动。这样的优点是,在针与针之间的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为每个梭子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可以有较大的尺寸,从而接收一个较大的梭芯。这样就使运行时间得到了提高。这种提高是相当大的,因为梭芯的纱线长度与梭芯直径呈二次方的关系上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梭式绣花机中用于驱动梭子的装置,在这种绣花机中,各梭子由一个驱动机构带动往复运动,在向前运动时穿过面子纱的一个线圈。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具有一个可接合在梭子后部的第一导梭爪和一个可接合在梭子前部的第二导梭爪,并设有控制装置,其在梭子穿过面子纱的线圈的一半左右时将梭子从第一导梭爪转移到第二导梭爪。事实表明如下的特征是有利的,即,各导梭爪带有一个固定的和一个运动的导梭爪夹具,该运动的导梭爪夹具借助于弹簧卡紧在固定爪夹具的方向上,所述控制装置具有多个曲线,其使一个导梭爪张开,以便使梭子从一个导梭爪向另一个导梭爪转移。本专利技术的一个适宜的实施形式规定,多个第一导梭爪向着第一导梭爪轨运动或从其离开,多个第二导梭爪向着第二导梭爪轨运动或从其离开。适宜的是,第一导梭爪可单独地从第一导梭爪轨上卸下。这使得当一个刺绣位置上没有形成刺绣时梭子可以停下来。下面借助于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图1示出了梭子驱动装置的示意性视图以及两个导梭爪轨的运动曲线。图2为所述梭子驱动装置。图3为图2所示的梭子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4示出了梭子从第一导梭爪向第二导梭爪转移时的透视图。图5为图4中的主题的俯视图。图6a和6b至9a和9b示出了处于不同位置的梭子和导梭爪,不仅示出了透视图,而且示出了俯视图,但在俯视图中没有示出面子纱。正如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梭子驱动装置具有一个下导梭爪轨11和一个上导梭爪轨13。下导梭爪15可与下导梭爪轨11连接。上导梭爪17固定在上爪轨13上。直线运动引导件19(只示出一个)用于引导导梭爪轨11、13。优选凸轮盘(未示出)提供导梭爪轨11和13的往复运动。导梭爪轨11和13的驱动基本上可以如通常的绣花机的皮结梁的驱动一样。但是,每个导梭爪轨有一个单独的驱动装置。下爪轨11具有行程曲线21,上导梭爪轨13具有行程曲线23。在大致位于梭子27的移动的中间位置上的区域25,两曲线相交。这样,梭子在从下导梭爪15到上导梭爪17的向前运动过程中穿过面子纱的线圈,这在后面还要更详细地叙述。在附图中示出,直线运动引导件19以通常的方式设置成与针所在的平面大致呈75度角。然而,已经证明,大致90度角特别有利,因为正如前面提到的,这样就可以使用梭芯较大的大梭子。在图2至5中清楚地示出了梭子27的驱动机构的详细的结构。在此,图2对应于图1所示的机构。为了更好地理解,在相邻的图3中还示出了侧视图。在图3中可以看出针板29,为了看得更清楚,在图4中没有示出该针板。在图5中还示出了针31和面子纱的线圈33。下导梭爪15具有一个固定的导梭爪夹具35和一个运动的导梭爪夹具37。导梭爪夹具37通过一个弹簧39相对导梭爪夹具35预压紧。在图4中,梭子27由下导梭爪夹紧。类似地,上导梭爪17具有一个固定的导梭爪夹具41和一个运动的导梭爪夹具43,该运动的导梭爪夹具通过一个弹簧相对固定的导梭爪夹具41预压紧。凸轮47和49用作导梭爪的控制结构,当梭子27从一个导梭爪向另一个导梭爪转移时,该控制结构将导梭爪打开。在图4中,下导梭爪15处于开启的位置,在图5中,上导梭爪17处于开启的位置。从图2可以看出,若干导梭爪15与第一导梭爪轨11连接,若干导梭爪17与第二导梭爪轨连接。为了使梭子27停下,导梭爪15可以单个地与导梭爪轨11脱离连接。下面结合附图6a,b至9a,b描述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工作方式。图6a、b梭子27从下导梭爪15向上运动,接触面子纱的线圈33。图7a、b在继续向上运动时,曲线47使导梭爪夹具43开启,梭子27将从下导梭爪15进入上导梭爪17。图8a、b梭子27继续向上运动,上导梭爪17关闭,下导梭爪15打开。这样,实现了从下导梭爪15向上导梭爪17的转移。图9a、b梭子27到达上转向点,向下运动。大致在运动的中点,梭子27从上导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驱动一梭式绣花机的梭子(27)的方法,在所述绣花机中,各梭子(27)往复运动,在向前运动中穿过面子纱的线圈(33),其特征在于:梭子(27)在往复运动中总是由一个导梭爪(15、17)握持,即一个与梭子(27)在后面接合的第一导梭爪(15),或者一个与梭子(27)在前面接合的第二导梭爪(17),其中向前运动时,梭子(27)从第一导梭爪(15)向第二导梭爪(17)的转移发生在梭子(27)穿过面子纱的线圈的过程的一半左右。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朗兹拉泽
申请(专利权)人:拉泽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