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舒淞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4640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11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结构包括放置槽、自动下料操作箱、操作平台、底部支架、固定支架,推动组设于保护层内部,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将包装盒放置于第四传输带上方,当其第四传输带开始运输时,将触碰到触碰开启块,触发电源箱,当旋转块转动时,第十一转轴将推动第二推动杆的转动,当第二推动杆转动一定的位置时,将托物平台上方的包装盒推送至第二传输带上,通过防滑块对其的阻挡放置其滑出,在将其输送至外面,只要将其包装盒放置在输送带上,其将自动下料装箱,不需一直看守,当没有包装盒放置在传输带上,其设备将停止工作,便不会触碰到触发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属于自动装箱下料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装箱机用于完成运输包装,它将包装成品按一定排列方式和定量装入箱中,并把箱的开口部分闭合或封固,装盒机是用于产品销售包装的机械,它将经过计量的一份定量物料装入盒中,并把盒的开口部分闭合或封固,装箱机和装盒机均有容器成形(或打开容器)、计量、装入、封口等功能。但是该现有技术自动装箱下料的设备需要人力去对其进行操作,也需要时时把关,若没人看守或者操作的话,机箱较可能长时间在不需工作的时候也处于工作状态,如若机器多了,需看守和操作的人也多了,工作效率不仅没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以解决现有自动装箱下料的设备需要人力去对其进行操作,也需要时时把关,若没人看守或者操作的话,机箱较可能长时间在不需工作的时候也处于工作状态,如若机器多了,需看守和操作的人也多了,工作效率不仅没能够有很大的提高,还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结构包括放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结构包括放置槽(1)、自动下料操作箱(2)、操作平台(3)、底部支架(4)、固定支架(5)、运行操作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嵌入安装于运行操作箱(6)内部,所述运行操作箱(6)安装于自动下料操作箱(2)内部,所述操作平台(3)焊接于自动下料操作箱(2)侧方,所述底部支架(4)顶部外表面与自动下料操作箱(2)底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固定支架(5)焊接于运行操作箱(6)侧表面,所述放置槽(1)设于自动下料操作箱(2)内部,所述运行操作箱(6)通过自动下料操作箱(2)与操作平台(3)相连接;所述放置槽(1)包括传动齿轮组(11)、升降托物平台(12)、下料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结构包括放置槽(1)、自动下料操作箱(2)、操作平台(3)、底部支架(4)、固定支架(5)、运行操作箱(6),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槽(1)嵌入安装于运行操作箱(6)内部,所述运行操作箱(6)安装于自动下料操作箱(2)内部,所述操作平台(3)焊接于自动下料操作箱(2)侧方,所述底部支架(4)顶部外表面与自动下料操作箱(2)底部外表面相贴合,所述固定支架(5)焊接于运行操作箱(6)侧表面,所述放置槽(1)设于自动下料操作箱(2)内部,所述运行操作箱(6)通过自动下料操作箱(2)与操作平台(3)相连接;所述放置槽(1)包括传动齿轮组(11)、升降托物平台(12)、下料操作安装箱(13)、搅拌下料装置(14)、推动齿轮组(15)、电机组(16)、传送组(17)、推动组(18)、推动装置(19)、保护层(110);所述传动齿轮组(11)与推动装置(19)相连接,所述升降托物平台(12)设于传动齿轮组(11)侧方,所述下料操作安装箱(13)内部设有搅拌下料装置(14),所述推动齿轮组(15)与电机组(16)相连接,所述传送组(17)安装于升降托物平台(12)侧方,所述推动组(18)设于升降托物平台(12)下后方,所述电机组(16)安装于下料操作安装箱(13)内侧表面,所述升降托物平台(12)嵌入安装于保护层(110)内部,所述推动组(18)设于保护层(110)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齿轮组(11)包括第一推动杆(111)、齿纹(112)、支撑杆旋转杆(113)、第一齿轮(114)、第一转轴(115)、第二转轴(116)、第二齿轮(117)、第三转轴(118)、第一传输带(119)、第四转轴(1110)、第一固定杆(1111),所述第二转轴(116)嵌入安装于第一推动杆(111)内部,所述齿纹(112)焊接于第一转轴(115)外表面,所述支撑杆旋转杆(113)安装于第一齿轮(114)内侧表面,所述第二转轴(116)嵌入安装于第一转轴(115)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第三转轴(118)安装于第二齿轮(117)内部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一传输带(119)与第三转轴(118)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固定杆(1111)嵌入安装于第四转轴(1110)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第一齿轮(114)与第二齿轮(117)齿纹连接,所述第一转轴(115)嵌入安装于支撑杆旋转杆(113)内部,所述第一转轴(115)与第一齿轮(114)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第一转轴(115)通过第二转轴(116)与第一推动杆(111)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下料装置(14)包括出料口(141)、置料搅拌格(142)、搅拌浆(143)、第五转轴(144)、档块(145)、衔接块(146)、第六转轴(147),所述出料口(141)嵌入安装于置料搅拌格(142)内部,所述搅拌浆(143)焊接于外表面,所述档块(145)设于置料搅拌格(142)侧方,所述第六转轴(147)嵌入安装于衔接块(146)内部且位于同一轴心上,所述第五转轴(144)通过衔接块(146)与第六转轴(147)相连接且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第五转轴(144)下方设有出料口(14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装箱下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齿轮组(15)包括螺纹(151)、第七转轴(152)、第三齿轮(153)、第四齿轮(154)、第五齿轮(155),所述螺纹(151)安装于第七转轴(152)外表面,所述第三齿轮(153)与第七转轴(152)螺纹连接,所述第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舒淞
申请(专利权)人:杨舒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