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4095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技术领域的平缝机吸供油装置,它由下轴吸供油偏心套,吸供油轴套和柱塞等组成了两套柱塞泵,利用吸供油偏心套或旋转轴偏心和柱塞进行吸供油,由进、出油嘴、油线、输油管、调油器、滤油器等组成了油路系统。利用出油嘴和油线两种方式进行充分润滑,油量可调,油管直接相连。其结构简单,不需其它专门的叶片吸供油泵,体积小、油量大、油压高(高低速油压一致)、回油快、效率高、无渗漏油现象。(*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缝纫机
,更进一步涉及一种用于平缝机润滑的吸供油装置。现有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大多采用叶片泵、离心泵等油路系统,比较烦琐、联接不理想等。以GC型平缝机为例(GC6-1,GC38-1等)均采用叶片泵供油,柱塞吸油或叶片泵组合吸供油。其主要缺点是由于叶片泵的叶轮安装在竖轴上,因制造装配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的增加了机器的传动力矩,叶片泵的叶轮要沉浸在油盘(贮油器)的润滑油中,增加了油盘深度,使油盘压铸困难。叶片泵的叶轮一般采用塑料件易损坏,并且油压很小致使油泵效率低,造成供油不足,必须要达到一定的转速才能润滑机器。在机器停止转动,输油管中的润滑油迅速下降,再启动时达到一定的转速才能供油,并且油泵体结构复杂、制造要求高,油泵体的连接孔与竖轴传动的相对位置也要求高,制造成本高。特别在低速运转时油泵压力太小,造成吸供油不足。供油不足使部分润滑不充分,机件磨损加剧,缩短机器使用寿命。严重时会使机器“咬死”,而无法使用,吸油不足又使机头内的润滑油无法正常排回到油盘,而从针杆等机构的间隙渗漏下去,严重污染了缝料。本技术的目的主要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吸供油装置,它使回油畅通,供油充足,吸供压力增加,尤其是提高了低速时的供油压力。本技术包括旋转轴(下轴、竖轴或上轴)吸供油轴套、吸供油偏心套、柱塞及油路。柱塞装置本身就有两个功能,吸油(进油)与供油(出油)。吸供油轴套或轴支承孔,它装于缝纫机的旋转轴,吸供油轴套或轴支承孔上有若干个通孔,通孔上分别装有至少一个出油嘴,至少一个进油嘴,至少一个柱塞,柱塞由弹簧和档板支撑。缝纫机旋转轴上至少有一个偏心缺口,或吸供油偏心套上至少有一个偏心缺口,吸供油偏心套紧固在旋转轴上,偏心缺口的位置对准柱塞。吸供油轴套的进油嘴上联有软管,软管的另一头装有滤油器。吸供油轴套的出油嘴与输油管连接。经输油管的润滑油分二路,一路接入调油器,调油器接左下输油管,调节油量润滑旋梭,另一路与上输油软管连接,把润滑油输入轴支承孔,通过上轴(通孔)润滑机头机件,吸供油轴套的进油嘴经回油管与机头前端滤油毡连接,把机头前部的油吸入油盘。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下轴(旋转轴)吸供油偏心套、轴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油路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的吸供油轴套或轴支承孔(13),吸供油偏心套(10),它装于缝纫机的下轴(1)或其它旋转轴上。吸供油轴套(13)上有6个通孔分别设置两个出油嘴(22)、(23),两个进油嘴(14)、(15),两个柱塞(16)、(21)。吸供油轴套(13)的通孔C连接着进油嘴(吸油嘴)(15),进油嘴(15)装有吸油软管(12)与滤油器(11)连接。滤油器(11)放在机头的油盘中进行滤油。吸供油轴套(13)的B通孔装有柱塞(21),再装上柱塞弹簧(20)和柱塞档板(19),通过螺钉(18)把柱塞档板(19)固定在吸供油轴套(13)上。吸供油轴套(13)的A通孔上装有出油嘴(23),通过塑料软管输油管(9)向调油器(8)组件供油。调油器(8)与左下输油管(7)连接,左下输油管(7)的前段与下轴前轴套(2)联接,通过下轴(1)把油润滑旋梭。另一路通过输油管(9)把油经过调油器组件(8)的三通油嘴与上输油软管(6)连接,把润滑油输入上轴支承孔(中轴套)(5),通孔上轴润滑机头机构,上述为一套吸供油装置。在吸供油轴套(13)的通孔C1联接着进油嘴(吸油嘴)(14),吸油嘴(14)装有塑料软管(4),与机头滤油毡(3),把机头前部的余油全部吸回。吸供油轴套(13)的B1通孔装着柱塞(16),再装上柱塞弹簧(17)和柱塞档板(19),通过螺钉(18)把柱塞档板(19)固定在吸供油轴套(13)上,吸供油轴套(13)的A1通孔上装有出油嘴(22),通过塑料软管向运动机件供油,构成另一套吸供油装置。通孔A、A1轴线与B、B1轴线和C、C1轴线的夹角各为60°-65°。本技术吸供油过程当下轴(1)接图1所示方向旋转时,润滑油通过滤油器(11)、输油软管(12)、进油嘴(15),油被过滤后吸进吸供油轴套(13),再从出油嘴(23),输油软管(9)与调油器组件(8)、左下输油管(7)把润滑油输入下轴前轴套(2)。通过下轴前轴套(2)的油槽把油输入下轴(1),通过下轴(1)的油孔把油润滑旋梭,调油器组件(8)调节供给旋梭油量的大小。调油器组件(8)一段的三通油嘴与上轴输油管(6)连接,把油输入上轴中轴套(5),通过上轴中轴套(5)的油槽把油输入上轴,再从上轴向机头各部供油。由于各部机件在运动,这样各机件可得到充分润滑。机头前部的回油过程吸供油轴套(13)在下轴按图所示方向旋转过程中,机头前部的油通过机头滤油毡(3),塑料软管(回油管)(4)接在吸供油轴套(13)的吸油嘴(14)上,机器下轴的旋转使紧固在下轴(1)上的吸供油偏心套 (10)进行旋转,使其产生吸力,把机头前部的余油通过滤油毡(3)及回油管(4)直接吸回,再通过A1孔的出油嘴 (22)经塑料软管把油吸回,过滤过的油喷到所运动的机件上,同时消除了机头前部的漏油现象。旋转轴的上轴设有一个偏心缺口与柱塞对准。竖轴上设有一个偏心缺口或二个偏心缺口,且与一个或二个柱塞对准。本装置结构非常简单,最大的特点是“一物两用”,即利用吸供油轴套做轴承套,利用吸供油偏心套或旋转轴做油套芯,既不降低原有各项性能,又增添了新的功能。油路各部分联接均采用塑料软管直接相通,无任何中间间接接头等环节。本技术的吸供油迅速,润滑充分,回油畅通降低了机件磨损,减少了故障发生,延长了机器使用寿命,吸供油快速使漏油现象消除。直联式管路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输油效率和吸供油压力,增大了油量。吸供油轴套结构简单,既节省零件又减少机壳的加工,降低成本,还简化了装配工艺。权利要求1.一种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它包括旋转轴的下轴(1)(竖轴或上轴)、吸供油偏心套(10)、吸供油轴套(13)、柱塞(16)及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供油轴套(13)或轴支承孔(5),装于平缝机的下轴(1)或其它旋转轴上;吸供油轴套(13)或轴支承孔(5)上有若干个通孔,分别装有至少一个出油嘴(22)、至少一个进油嘴(15),至少一个由弹簧(20)和档板(19)支撑的柱塞(16);所述的吸供油偏心轴套(10)上至少有一个对准柱塞(16)的偏心缺口;所述的吸供油轴套(13)的进油嘴(15)经软管(12)接滤油器(11),出油嘴(23)经软管(9)接调油器(8),调油器(8)接左下输油管(7);出油嘴(23)经软管(9)、上输油软管(6)接于轴支承孔(5),所述吸供油轴套(13)的进油嘴(14)经回油管(4)与机头前端的滤油毡(3)连接,出油嘴(22)通过油管向运动机件供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轴的上轴设有一个偏心缺口与柱塞对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轴上设有一个偏心缺口或二个偏心缺口,且与一个或二个柱塞对准。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供油轴套(13)或轴支承孔(5)上的各通孔轴线间的夹角各为60°-65°。专利摘要一种缝纫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缝机的吸供油装置,它包括旋转轴的下轴(1)(竖轴或上轴)、吸供油偏心套(10)、吸供油轴套(13)、柱塞(16)及油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供油轴套(13)或轴支承孔(5),装于平缝机的下轴(1)或其它旋转轴上;吸供油轴套(13)或轴支承孔(5)上有若干个通孔,分别装有至少一个出油嘴(22)、至少一个进油嘴(15),至少一个由弹簧(20)和档板(19)支撑的柱塞(16);所述的吸供油偏心轴套(10)上至少有一个对准柱塞(16)的偏心缺口;所述的吸供油轴套(13)的进油嘴(15)经软管(12)接滤油器(11),出油嘴(23)经软管(9)接调油器(8),调油器(8)接左下输油管(7);出油嘴(23)经软管(9)、上输油软管(6)接于轴支承孔(5),所述吸供油轴套(13)的进油嘴(14)经回油管(4)与机头前端的滤油毡(3)连接,出油嘴(22)通过油管向运动机件供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立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标准缝纫机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