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695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尤指一种特别在缝纫机腕臂接近末端所设送布齿的后方处设一下拉布件容置空间,再于送布齿之后方同步联动设容于该容器空间中之一下拉布件,且在送布齿上方所设的压布脚的后方由一上座装设一上拉布组,使之对应压靠于该下拉布件的上方,并藉一摇杆带动之;利用该设置于压布脚及送布齿后方的上下拉布件组合机构,能够有效上下协同滚动拉带缝制完成之布料,以便协助布料随着缝纫动作之后产生一拉布需求,而该下拉布件被设置在腕臂末端处之容置空间中,搭配上拉布组形成一独立的拉布结构,恰可改善传统的送布机构直接以一上拉布组设置于该送布齿之末端处,极易造成送布齿磨损的缺失。(*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所惯见的缝纫机在缝制衣物时,欲缝合的布材系藉由压布脚下方的送布齿逐渐推送,以通过缝制点来达成至少两布料间的缝合;然而,由于送布齿仅能在布疋的下方产生推送布料的力量与作用,常因而造成上下拉布力量不均,使缝合部位产生皱褶不良的情况;此在早期系仰赖操作者以手在压布脚后方辅助拉带缝制好的布材来解决力量不足与不均的缺失,后来则有人在压布脚后方加设一上拉布轮压制于送布齿的未端上方,如台湾专利申请第84203235号、申请第90112085号,以搭配下送布齿的上升引动,产生在压布脚后方的辅助拉布作用,此确能有效解决上述拉布力不足的情况;惟,上述的送布齿在上升引动时,会与压布脚产生轻重不一的干扰摩擦现象,使用日久经常造成送布齿的摩损,无形间衍生出另一前所未有的缺失,而且,在接受车缝的布材有搭接加厚的情况产生时,来自送布齿的直线推送距离与上拉布组的滚压推送距离则会产生误差,仍会造成车缝针距不均的不良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独立且不会干扰磨耗送布齿的改良的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系在缝纫机的腕臂接近末端之前,设有一送布机构,其特点是所述送布机构的后方接近腕臂末端处设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容纳枢设有一下拉布件,该下拉布件的上方相对搭配有一上拉布组,以形成一独立且稳固的辅助拉布机构。所述送布机构由一装设在腕臂中的一送布齿,搭配于送布齿上方的一压布脚所构成。所述拉布机构由容装在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盒中的下拉布件,及压靠在下拉布件上方的一上拉布组所构成。所述下拉布件与送布机构间,设有一推引件相联。所述上拉布组架设在一上座上,且受一摇杆所拉引带动。所述推引件以一主动端枢接于送布齿之上,再以另一被动端枢接于一往复推动件,该往复推动件与下拉布件之间,藉由一单向推动组件相联结。所述上拉布组设在一位于压布脚后方的上座下端;且受一来自缝纫机驱动机构所联动的摇杆所引动,且其间设有单向推动组件。所述上拉布组由前后两拉布组的型态配设在上座上。所述两拉布组间以一推动连杆或一同步齿带加以同步联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有效改善传统的送布齿易磨损的缺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5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图4所示实施例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拉布组设为前后拉布件型式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上拉布组设为另一种前后拉布件型式的侧向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腕型缝纫机10....腕臂2....缝纫机头 20....送布齿 30....压布脚 23....送布机构4....容置盒 40....容置空间50....下拉布件57....拉布机构60....推引件 601..主动端602..被动端 603..往复推动件604..单向堆动组件 70....上拉布组701..前拉布组 702..后拉布组703..推动连杆 704..同步齿带71....上座72....摇杆73....单向堆动组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一腕型缝纫机1的一腕臂10,在该腕臂10的接近末端处的内部装设有送布齿20,送布齿20的上方,压靠有自缝纫机头2向下伸设出的一压布脚30,合成一送布机构23;且在该送布齿20与压布脚30的后方朝腕臂10末端附近,设有一容置空间40,该容置空间40的内部容设枢结有一下拉布件50,且送布齿20与下拉布件50之间,系藉由一推引件60来联结带动;另位于下拉布件50的上方更压设有一上拉布组70,以合成一拉布机构57,该上拉布组70系装设在一位于压布脚30后方的上座71的下端,且受一来自缝纫机1的驱动机构所联动的摇杆72所引动;上述的推引件60系以一主动端601枢接于送布齿20之上,再以另一被动端602枢接于一容设在上述容置空间40中的往复推动件603上,该往复推动件603与该下拉布件50之间,再藉由一单向推动组件604加以联接,使得在往复推动件603进行往复推动操作时,可以藉由单向推动组件604致使下拉布件50仅能朝上且向腕臂10末端的外行单向旋转;再者,该上拉布组70的摇杆72与上拉布组70之间,亦设有一单向推动组件73,使在摇杆72上下引动间,能由该单向推动组件73致推上拉布组70产生朝下且往外的旋动,恰与下拉布件50的转向相反。藉由以上结构描述,可发现本技术的上拉布组70不再压制于送布齿20的上方,不会再产生拉布间对送布齿20的干扰及磨损现象;且由于对布料的压送系采上下拉布组件(50、70)压合且同步朝外拉带的引动方式,不致有上下或前后拉送不均的情况,恰足以解决前揭传统的缺失。请再参阅图4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与前述图1至图3所示的不同点,仅系在于上述用以容设下拉布件50及往复推动件603的容置空间40,在实施的态样上,系可直接设置在缝纫机腕臂10的末端之前的内部空间,如图4至图6所示;亦可将该容置空间40另以一加设于腕臂10末端处的容置盒4来达成,实施上可随应用场合的不同需求加以调配。再者,请参图7及图8所示,系本技术的上拉布组70在型式上,除如图1至图6所示的单件组型式之外,更可为双件组的型式,该等双件组系在上座71之上分别枢结配置有一较接近压布脚30的前拉布组701,以及一压制于下拉布件50之上的后拉布组702,前后两拉布组(701、702)之间则以一推动连杆703或同步齿带704加以同步联结;如此可形成更为稳定确实且强有力的拉布机构。依以上所述的缝纫机送布机构,与传统者相比较之下,确已具有明显的效能改善,且不致有干扰送布齿或致使上下送布力道或行程不均称的现象。权利要求1.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系在缝纫机的腕臂接近末端之前,设有一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机构的后方接近腕臂末端处设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容纳枢设有一下拉布件,该下拉布件的上方相对搭配有一上拉布组,以形成一独立且稳固的辅助拉布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布机构由容装在一具有容置空间的容置盒中的下拉布件,及压靠在下拉布件上方的一上拉布组所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拉布件与送布机构间,设有一推引件相联。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机构由一装设在腕臂中的一送布齿,搭配于送布齿上方的一压布脚所构成。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机构由一装设在腕臂中的一送布齿,搭配于送布齿上方的一压布脚所构成。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布组架设在一上座上,且受一摇杆所拉引带动。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拉布组架设在一上座上,且受一摇杆所拉引带动。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腕型缝纫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腕型缝纫机送布机构改良,其系在缝纫机的腕臂接近末端之前,设有一送布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机构的后方接近腕臂末端处设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中容纳枢设有一下拉布件,该下拉布件的上方相对搭配有一上拉布组,以形成一独立且稳固的辅助拉布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荣全陈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建联缝衣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