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机公司专利>正文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57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在送布时不发生起皱和缩拢的缝纫机送布装置。该装置由送布齿2和压布机构1组成,送布齿2有3列送进部,压布机构1具有位于压脚1b的落针部1c的后方和中央送进部的上方、与中央送进部大致等宽的能自由回转的滚轮1a。在滚轮1a从压脚1b的下表面突出的情况下,各送进部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在滚轮1a不从压脚1b的下表面突出的情况下,压脚1b的下表面上形成沟槽,中央送进部的上表面高于两侧送进部的上表面。(*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缝纫机中用压布机构和送布齿送进布料的装置。附图说明图11表示过去已知的缝纫机送布装置。该送布装置由压布机构1和送布齿2构成,当压布机构处于压在布4上的状态时,送布齿2作椭圆运动,当其齿部突出于针板3之上时,将布4沿箭头A的方向送进。不过,在上述的缝纫机送布装置中,只有下布4b与送布齿2直接接触,而上布4a所受到的是压布机构1B方向的压力和来自送布齿2的间接影响,因此,由送布齿2的椭圆运动所引起的下布4b的送进量大于上布4a的送进量。于是,便发生如图12所示的缝完之后下布4b起皱(ィサリ)的情况,结果,各布4a、4b的缝纫末端不齐。缝纫末端的这个差距L称为起皱量(ィサリ量)。下布4b的这种起皱也使上布4a受到影响而发皱,这种布皱称为缩拢。这样的起皱和缩拢是缝制上多年未能解决的大领圈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使缝纫机送布时不引起起皱和缩拢。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缝纫机送布装置由送布齿和具有在压脚的落针部后方随着送布齿的椭圆运动而回转的滚轮的压布机构组成。送布齿和滚轮具有与各布间产生摩擦力的面,并且形成同样的、彼此的齿节成整数倍关系的齿。滚轮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可以调节,以便能向任一方向自由回转。送布齿上形成多列送进部,滚轮在中央的送进部的上方并且宽度与该送进部的宽度大致相等。这样,当滚轮从压脚的下表面向下突出时,各送进部的上表面的高度相同;当滚轮不从压脚下表面向下突出时,压脚的下表面形成沟槽,中央送进部的上表面高于两侧送进部的上表面。在具有上述结构的缝纫机送布装置中,在送布齿的两侧送进部上,靠压脚下表面与送进部上表面之间的摩擦力送布;在中央送进部,上布和下布完全被夹持在滚轮和送进部上表面之间,两片布被同时送进。图1是本技术的送布装置的侧面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送布装置中压布机构的滚轮与送布齿的各齿部之间关系的视图。图3是表示用本技术送布装置进行的曲线缝纫状态的平面图。图4是采用使滚轮从压脚下表面上升的压布机构的本技术缝纫机送布装置的侧面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送布装置的压布机构的视图,(1)是仰视图,(2)是后视图。图6是表示图4所示送布装置的送布齿的视图,(1)是仰视图,(2)是后视图。图7是表示送布装置的缝制状态的平面图。图8是表示在送进滚轮位置处的布状态的侧面图。图9是表示用本技术送布装置进行缝制的真实状态的平面图。图10是表示用本技术送布装置缝制的布状态的断面图。图11是表示过去的送布装置的侧面图。图12是表示用过去的送布装置缝制的布状态的断面图。下面参照图1至图10说明本技术的缝纫机送布装置的实施例。本送布装置由压布机构1和送布齿2组成,压布机构1具有在针板3上从上面压住布料的滚轮1a;送布齿的齿部在进行椭圆运动的过程中的针板3的上表面突出的时候,将布送进。在压脚1b上形成的落针部1c的后方,形成孔1d,使滚轮1a的下部能从压脚1b的下表面向下突出。在压脚1b后方的弯曲部分上,设有图中未示出的纵向长形孔,左右各一个。用两个穿过该长形孔的螺栓1h安装滚轮座1e,并可调节滚轮座1e在上下方向B上的位置。滚轮1a在落针部1c的后方,通过轴1f可自由回转地安装在该滚轮座1e上。所以,滚轮1a不但能沿上下方向B调节位置而且能随着送布齿2的椭圆运动向任一方向自由回转。如图2所示,在送布齿2上,通常有三列齿部2a、2b、2c,它们形成一体,它们的上部在同一平面上,因此各齿部2a、2b、2c以同一速度,沿同一椭圆轨迹运动。滚轮1a在送布齿2的齿部2b的上方,其宽度与齿部2b的宽度大致相同。但是,滚轮1a的宽度根据缝制的条件也可以大到覆盖齿部2a、2b、2c的整个宽度。滚轮1a和送布齿2上最好形成同样的并且彼此地齿节成整数倍关系的齿。根据缝制的条件,也可以双方都做成原来不带齿的平坦的样子,也可以形成滚花齿或者用橡胶制成。关键在于要同布之间产生摩擦力,但是,选择最适合于缝制条件的滚轮1a和送布齿2的材质及表面形状将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如图1所示,当滚轮座1e处在降下的位置,而滚轮1a在从压脚1b的下面突出的情况下作送布运动时,齿部2a、2c通过布料与压脚1b接触,齿部2b则通过布料与滚轮1a啮合。但是,滚轮1a一从压脚1b的下表面突出,该突出的滚轮1a就成了障碍,就使象图3所示那样在布料作小半径回转的同时进行缝制变得很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最好使滚轮座1e升起,将滚轮1a从压脚1b的下面拉回,使其与压脚1b的下表面在同一平面,或保持一定的间隙C。这时,如图5所示,必须在压脚1b的下表面设置沟槽1g,此沟槽1g的起始位置D最好在落针部1c的左右两边。这时的送布齿如图6所示,齿部2b的高度比齿部2a、2c的高度更高,有必要设定高度差E。压脚1b的沟槽1g的深度F以与齿部的高度差E大致相同为好,但若根据缝制物的种类作若干变动则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在采用这种压布机构1和送布齿2的情况下,压布机构1和送布齿2的关系与图2所示的关系一样,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滚轮1a不会从压脚1b的下面突出。因此,象图3所示的那种小半径弯曲缝制也能顺利地进行。图7表示在缝制状态下送布齿2的各齿部2a、2b、2c和接缝5的关系。在过去的送布装置中,无论齿部处在什么位置,都跟图2中齿部2a与压脚1b的关系以及齿部2c与压脚1b的关系一样,布4被送向G方向。但是,在具有滚轮1a的本专利技术送布装置中,如图8所示,上布4a及下布4b被完全夹持在滚轮1a和齿部2b之间,两片布料被同时送进,不会发生起皱现象。另外,由于在齿部2b的位置上,布料4被夹在齿部2b与滚轮1a之间送进,而在齿部2a、2c的位置上,这些齿的齿面与压脚1b的下表面摩擦产生送布力,因此,齿部2b上的送布量多于齿部2a、齿部2c处的送进量。所以,本专利技术中的缝制,如图9所示,就象只有在齿部2b位置上的布被有力地拉曳的状态。然而,在伸长状态下被缝制的布4,如图10所示,在缝制后其歪斜因被释放而复原,不会发生缩拢,接缝本身手感轻柔,而且,上线6a和下线6b的节点H在布4处于伸长状态时已被确定,即使在布4的伸长复原的状态下其位置也不变。过去的不具备压布滚轮的送布装置,当压脚下表面的摩擦系数大时,作用于上布的送布力消失,不能发挥送布装置的功能。而在本专利技术中,压布机构1中滚轮1a的摩擦力虽大,但反而能发挥所谓送布可靠的功效。另外,在无逆向缝纫的缝纫机中,若在轴1f上使用单向离合器防止逆转,则效果更好。具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有以下功效,即,由于上、下布被完全夹持在滚轮和送布齿之间的同时送进,因此即使缝纫机本身的使用方法与过去的缝纫机完全相同、而且不一定要有驱动源,在缝制薄物时也不会产生起皱和缩拢现象;上线和下线的节点牢固确定,能得到柔和的接缝;在滚轮不从压脚下表面突出的情况下,还能顺利地进行小半径的弯曲缝纫。权利要求1.缝纫机的送布装置,由送布齿和压布机构组成,该压布机构具备位于压脚的落针部后方的随着送布齿的椭圆运动而回转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具有能调节滚轮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的送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布齿上有复数列送进部,滚轮在中央的送进部的上方并且与该送进部宽度大致相等。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缝纫机的送布装置,由送布齿和压布机构组成,该压布机构具备位于压脚的落针部后方的随着送布齿的椭圆运动而回转的滚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具有能调节滚轮在上下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调节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作实
申请(专利权)人:重机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