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55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包括顶素子调节杆、拉脚夹、气缸夹紧机构、驱动连杆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连杆连接并带动驱动连杆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与气缸夹紧机构连接并带动气缸夹紧机构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顶素子调节杆上下运动,所述气缸夹紧机构与拉脚夹连接并控制拉脚夹的开合,所述拉脚夹位于所述顶素子调节杆的上方。采用气动元件与夹持器械的配合,将素子的导针往上拉,使得素子进入胶粒孔内,同时采用扶正夹,避免素子芯包与胶粒组装不正。

Capacitor prime pul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pacitor prime pulling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top prime regulating rod, a pulling pin, a cylinder clamping mechanism, a driving connecting rod and a lifting and driving mechanism. The driv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driving rod and drives the driving rod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driving rod is connected to the cylinder clamping mechanism and is driven to drive the driving rod. The cylinder clamping mechanism moves up and down. The drive connecting rod drives the top and bottom adjusting rod to move up and down. The cylinder clamp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to the pulling pin clamp and controls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pulling pin clamp. The tie pin is above the top of the top of the top of the top.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neumatic element and the clamping apparatus, the guide needle of the prime is pulled up, so that the prime is entered into the colloidal hole, and the clamp is used to avoid the improper assembly of the prime and the 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
本技术属于电容器加工工具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容器的生产过程中,素子在含浸机内含浸后,手工把素子放入组立机的素子振动盘,将素子底部往上顶,以将素子上端的导针顶入胶粒中,然后进行组立封口完成裸品,这样的素子与胶粒的加工方式易造成素子芯包内部损伤,所以需要更好的装置使得素子与胶粒完全贴紧又不损伤芯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采用气动元件与夹持器械的配合,将素子的导针往上拉入胶粒孔,避免素子被顶伤,同时采用扶正夹,避免素子与胶粒组装时倾斜,提高素子与胶粒结合的一致性。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包括顶素子调节杆、拉脚夹、气缸夹紧机构、驱动连杆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连杆连接并带动驱动连杆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与气缸夹紧机构连接并带动气缸夹紧机构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顶素子调节杆上下运动,所述气缸夹紧机构与拉脚夹连接并控制拉脚夹的开合,所述拉脚夹位于所述顶素子调节杆的上方。进一步地,在所述顶素子调节杆和拉脚夹之间设置扶正素子的气动夹爪,气动夹爪夹住素子的外壳。具体地,所述气动夹爪包括扶正夹、气缸和气缸固定座,所述气缸固定座将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气缸与扶正夹连接并控制扶正夹的开合。优选地,所述扶正夹的夹口相向面设置契合素子外形的一对圆弧面。具体地,所述气缸夹紧机构包括拉脚气缸、拉脚平面凸轮、轴承及拉簧,所述拉脚气缸与所述拉脚平面凸轮连接并驱动所述拉脚平面凸轮上下运动,所述拉脚平面凸轮的两侧楔形面各设置一个轴承,两个轴承分别通过一个支架连接拉脚夹的两个夹脚,两个支架之间通过拉簧拉紧。优选地,所述拉脚平面凸轮两侧的楔形面为上宽下窄的楔形面。优选地,所述支架的中部位于滑槽内,所述滑槽为两个支架的相对运动提供滑行轨道。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连杆与气缸夹紧机构通过顶素子滑块连接,所述顶素子滑块的下端与所述驱动连杆固定连接,所述顶素子滑块的上端与所述气缸夹紧机构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素子调节杆固定在电解液盘内,所述电解液盘通过电解液盘固定板固定在所述顶素子滑块上。进一步地,所述顶素子滑块的上端连接拉脚滑块的下端,所述拉脚滑块的上端与气缸夹紧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拉脚滑块的中部固定连接拉脚上下定位块,所述拉脚上下定位块下方设置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设置在电解液盘固定板上。优选地,所述顶素子滑块位于滑块套内上下滑动,所述滑块套外壁与拉脚滑块通过弹簧拉紧,所述滑块套固定在机架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的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采用气动元件与夹持器械的配合,将素子往上顶的同时将素子的导针往上拉,往上的拉力提供素子上升的引导力,使得素子不易偏斜的进入胶粒孔内,同时采用扶正夹,进一步避免素子芯包与胶粒组装不正,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提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气缸夹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与迫紧圆盘配合示意图。其中:1-气缸夹紧机构,101-拉脚气缸、102-拉脚平面凸轮,103-轴承,104-拉簧,105-支架,106-滑槽,2-拉脚夹,3-顶素子调节杆,4-驱动连杆,5-气动夹爪,501-扶正夹,502-气缸,503-气缸固定座,504-圆弧面,6-顶素子滑块,7-拉脚上下定位块,8-调节螺母,9-电解液盘,10-滑块套,11-拉脚滑块,12-电解液盘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更加清晰,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技术,并非为了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技术的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采用机械动作带动拉脚夹具组上下运动,当迫紧圆盘转动到拉脚组工位时,拉脚夹具开始闭合,之后机械动作就开始上升带动拉脚组上升从而完成素子导针(引线)与胶粒完全贴紧,完成拉脚动作。如图1-2所示,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包括顶素子调节杆3、拉脚夹2、气缸夹紧机构1、驱动连杆4及升降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与驱动连杆4连接并带动驱动连杆上下运动,驱动连杆4与气缸夹紧机构1连接并带动气缸夹紧机构上下运动,驱动连杆4带动顶素子调节杆3上下运动,气缸夹紧机构1与拉脚夹2连接并控制拉脚夹2的开合,拉脚夹2位于所述顶素子调节杆3的上方。其中,升降驱动机构可以为升降气缸或其他动力源。由此可知,迫紧圆盘间歇转动,穿插上胶粒的素子转动到拉脚夹2下方的工位时,升降驱动机构驱使驱动连杆4上升,带动顶素子调节杆3上升,从而将素子导针(引线)顶入胶粒孔内,同时气缸夹紧机构1驱使拉脚夹2将素子导针夹住,驱动连杆4带动气缸夹紧机构1和拉脚夹2上升,从而使素子导针与胶粒完全贴紧,完成拉脚动作。完成拉脚后,拉脚夹2打开,迫紧圆盘转动,将拉脚后的素子移入下一工位,驱动连杆4往下运动,则带动气缸夹紧机构1和拉脚夹2一起下降进行复位,顶素子调节杆3可以靠自重下降复位或者随驱动连杆4一起下降,等待下一个进入该工位待拉脚的素子。参阅图1-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作详述,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顶素子调节杆3和拉脚夹2之间设置扶正素子的气动夹爪5,气动夹爪,5住素子的外壳。其中,气动夹爪5包括扶正夹501、气缸502和气缸固定座503,气缸固定座503将气缸502固定在机架上,气缸502与扶正夹501连接并控制扶正夹的开合。优选地,扶正夹501的夹口相向面设置契合素子外形的一对圆弧面504,从而素子在被夹住时自动随圆弧面竖向扶正。由此,迫紧圆盘间歇转动,穿插上胶粒的素子转动到拉脚夹2和扶正夹501之间的工位时,固定在气缸502上的扶正夹501合拢,把圆盘上的素子扶正,升降驱动机构驱使驱动连杆4上升,带动顶素子调节杆上升,从而将素子导针(引线)顶入胶粒孔内,同时气缸夹紧机构驱使拉脚夹将素子导针夹住,驱动连杆带动气缸夹紧机构和拉脚夹上升,从而使素子导针与胶粒完全贴紧,完成拉脚动作。完成拉脚后,扶正夹501打开,拉脚夹2打开,迫紧圆盘转动,将拉脚后的素子移入下一工位,驱动连杆4往下运动,则带动气缸夹紧机构1和拉脚夹2一起下降进行复位,顶素子调节杆3可以靠自重下降复位或者随驱动连杆4一起下降,等待下一个进入该工位待拉脚的素子。参阅图1-3,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其具有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此处不作详述,而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气缸夹紧机构1包括拉脚气缸101、拉脚平面凸轮102、轴承103及拉簧104,拉脚气缸101与拉脚平面凸轮102连接并驱动拉脚平面凸轮102上下运动,拉脚平面凸轮102的两侧楔形面各设置一个轴承103,两个轴承103分别通过一个支架105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素子调节杆、拉脚夹、气缸夹紧机构、驱动连杆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连杆连接并带动驱动连杆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与气缸夹紧机构连接并带动气缸夹紧机构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顶素子调节杆上下运动,所述气缸夹紧机构与拉脚夹连接并控制拉脚夹的开合,所述拉脚夹位于所述顶素子调节杆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素子调节杆、拉脚夹、气缸夹紧机构、驱动连杆及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与所述驱动连杆连接并带动驱动连杆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与气缸夹紧机构连接并带动气缸夹紧机构上下运动,所述驱动连杆带动所述顶素子调节杆上下运动,所述气缸夹紧机构与拉脚夹连接并控制拉脚夹的开合,所述拉脚夹位于所述顶素子调节杆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顶素子调节杆和拉脚夹之间设置扶正素子的气动夹爪,气动夹爪夹住素子的外壳。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动夹爪包括扶正夹、气缸和气缸固定座,所述气缸固定座将气缸固定在机架上,气缸与扶正夹连接并控制扶正夹的开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夹的夹口相向面设置契合素子外形的一对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容器素子拉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夹紧机构包括拉脚气缸、拉脚平面凸轮、轴承及拉簧,所述拉脚气缸与所述拉脚平面凸轮连接并驱动所述拉脚平面凸轮上下运动,所述拉脚平面凸轮的两侧楔形面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眭柏林杨君成呙德红李延开谭国彪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诚捷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