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3403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包括上盒体、中盒体以及下盒体,上盒体的顶部开有入料口,上盒体的下方连接有上连接块,上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尼龙网,上盒体通过上连接块安装在中盒体的上侧,下盒体的上方连接有下连接块,下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收集盒,收集盒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模块,单片机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与显示终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植物根系分泌物进行吸附、收集,通过当收集量过一定重量时,可以发送信息至用户显示终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
本技术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属于植物学和生态学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某些植物种间存在化感作用,植物根系分泌是植物化感作用的途径之一。Decandolle发现根系分泌物对邻近植株有促生和抑制作用。Halsted在1888年的报道加深了对根际效应的认识,他发现细菌在苜蓿根尖周围的聚集是由于根系分泌的刺激物质导致的。1904年,Hiltner提出了根际的概念,并认为根系分泌物是引起根际土壤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主要原因。20世纪70~90年代,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方法的飞速发展,并且伴随着根系分泌物在植物营养、设施园艺、农业生与环境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根系分泌物的研究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获得相对丰量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是深入研究根系分泌物化学组成及根系分泌物与其他植物或微生物相互作用机制的前提。现有的根系分泌物收集装置,大都结构复杂,需要使用泵将水培或沙培的培养液通过吸附介质,进而使培养液中的根系分泌物收集到吸附介质中。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3837936U一种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中提及了相应的收集方法,但是该专利中的机构结构简单,稳定性不好,同时不能判断收集量。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包括上盒体、中盒体以及下盒体,所述上盒体的顶部开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活动门,所述上盒体的下方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尼龙网,所述上盒体通过上连接块安装在中盒体的上侧,所述下盒体的上方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与显示终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块的中间位置开有通孔,尼龙网贯穿通孔与入料口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块的外表面滚有外螺纹,所述中盒体的内表面滚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所述上连接块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继而安装在中盒体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块的外表面滚有外螺纹,所述中盒体的内表面滚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所述上连接块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继而安装在中盒体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重量传感器的输出端与单片机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与无线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无线信息传输模块的输出端与显示终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单片机与储存器双向数据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为一种ZigBee信息传输芯片,所述显示终端为一种智能移动设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在实际使用时可以有效的对植物根系分泌物进行吸附、收集,通过当收集量过一定重量时,可以发送信息至用户显示终端。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的上盒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的下盒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的重量信息采集原理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32,包括上盒体1、中盒体2以及下盒体3,上盒体1的顶部开有入料口,入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活动门11,上盒体1的下方连接有上连接块12,上连接块12的下方设置有尼龙网13,上盒体1通过上连接块12安装在中盒体2的上侧,下盒体3的上方连接有下连接块31,下连接块31的上方设置有收集盒32,收集盒32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33,重量传感器33与控制器34数据连接,控制器34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341、储存器342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模块343,单片机341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343与显示终端344连接。上连接块12的中间位置开有通孔,尼龙网13贯穿通孔与入料口连接。上连接块12的外表面滚有外螺纹,中盒体2的内表面滚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上连接块12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继而安装在中盒体2的上方。上连接块12的外表面滚有外螺纹,中盒体2的内表面滚有内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上连接块12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继而安装在中盒体2的上方。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重量传感器33的输出端与单片机341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341的输出端与无线信息传输模块343的输入端连接,无线信息传输模块343的输出端与显示终端344的输入端连接,单片机341与储存器342双向数据连接。无线信息传输模块343为一种ZigBee信息传输芯片,显示终端344为一种智能移动设备。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的时候,用户可以通过活动门11向上盒体1内部投入石英砂,然后在石英砂中植入植物,使植物的根系完全被石英砂覆盖,每日向石英砂中浇培养液,每次浇培养液时,溶解于石英石中培养液的植物根系分泌物会通过尼龙网13进入收集盒32,用户可在收集盒32内放置大孔吸附树脂,当植物根系分泌物通过尼龙网13进入收集盒32时,会被收集盒32中的大孔吸附树脂所吸附。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实际使用之前,工作人员可输入一重量的临界值至储存器342中,在实际使用的时候,重量传感器33可检测收集盒32上方的重量信息并传输至单片机341中,单片机341在进一步的计算和处理后,通过与储存在储存器342中的重量临界值进行对比,若高于这个临界值,则说明收集完成,单片机341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343向显示终端344发送信息,提醒工作人员收集。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包括上盒体、中盒体以及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的顶部开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活动门,所述上盒体的下方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尼龙网,所述上盒体通过上连接块安装在中盒体的上侧,所述下盒体的上方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与显示终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包括上盒体、中盒体以及下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盒体的顶部开有入料口,所述入料口的外侧设置有活动门,所述上盒体的下方连接有上连接块,所述上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尼龙网,所述上盒体通过上连接块安装在中盒体的上侧,所述下盒体的上方连接有下连接块,所述下连接块的上方设置有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底部设置有重量传感器,所述重量传感器与控制器数据连接,所述控制器的内部设置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上焊接有单片机、储存器以及无线信息传输模块,所述单片机通过无线信息传输模块与显示终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的中间位置开有通孔,尼龙网贯穿通孔与入料口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双层结构的植物根系分泌物收集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块的外表面滚有外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素慧徐金强秦旭束靖尉辉王猛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