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鹏举专利>正文

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336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包括: 一主体,其底部架设于机座之上,机座底部延伸出第一脚踏与第二脚踏,且于机座上另设有与该主体的主动轴连接的动力源,该主动轴另端经车针传动机构连接车针,该主动轴的上方处另设有悬臂座,于悬臂座上设置回转悬臂;该主动轴经悬臂动力传输装置连接至设于勾线器座上的勾线器;其特征在于: 该回转悬臂是设置于车针上方的该主体顶部,该回转悬臂包括与主体枢接的主臂及延伸至车针下方的副臂,该主臂与副臂结合成一体,并于副臂底端相对于车针处设置该勾线器座,该悬臂动力传输装置设于回转悬臂内部,而于回转悬臂的主臂顶部另设有转向动力源,该转向动力源与回转悬臂连接,该转向动力源另通过一同步机构连接该勾线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车缝皮件的车缝机结构,如台湾第八八二0一六四五A01号“皮包车缝机结构追加一”专利,其结构是包括一机台侧方配合一U型摇臂体,摇臂体端部另设有勾线器,其中,U型摇臂体是由底部向上设置的结构形态,因此其勾线器下方仍有其U型摇臂体的结构体,如此虽可车缝鞋头端缘或鞋跟与鞋帮接合处,但对鞋面上的车缝则无法为之,因此有人提出改良,将其摇臂结构设成一倾斜状,但其底部仍有较大的摇臂结构,对于空间狭小,摇臂伸入不易之处车缝仍有困难,故需进一步改进以适应不同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为克服皮件车缝机的下方车缝空间甚狭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是于主体设置车针的端部上设一回转悬臂,以便回转悬臂可视不同的车缝实际状态进行转动,可于窄小空间内的转折处车缝皮件,更可同步保持勾线器的定位,可令车缝作业更方便快速且产品品质稳定。本技术于提供一种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包括一主体,其底部架设于机座之上,机座底部延伸出第一脚踏与第二脚踏,且于机座上另设有与该主体的主动轴连接的动力源,该主动轴另端经车针传动机构连接车针,该主动轴的上方处另设有悬臂座,于悬臂座上设置回转悬臂;该主动轴经悬臂动力传输装置连接至设于勾线器座上的勾线器;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悬臂是设置于车针上方的该主体顶部,该回转悬臂包括与主体枢接的主臂及延伸至车针下方的副臂,该主臂与副臂结合成一体,并于副臂底端相对于车针处设置该勾线器座,该悬臂动力传输装置设于回转悬臂内部,而于回转悬臂的主臂顶部另设有转向动力源,该转向动力源与回转悬臂连接,该转向动力源另通过一同步机构连接该勾线器。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动轴容置于主体的顶部,主动轴伸出主体外的端部上设有皮带轮与机座的动力源相互连接,而于主动轴上设有悬臂传动轮配合传动皮带连接回转悬臂,该悬臂传动轮为一齿形皮带轮。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臂座为中空的铸件,于悬臂座内设有座轴,座轴上设置传动轮与上述传动皮带连接,座轴的另端则配合抗压轴承组固定设置第一转向轮,该第一转向轮与第二转向轮啮合,该第一、二转向轮是为伞型齿轮,该第二转向轮固设于第二座轴上,该第二座轴配合轴承定位于轴套内,该轴套是固定于悬臂座上,而第二座轴的第二转向轮与轴套间亦设有抗压轴承组,而该第二座轴另端穿出轴套且固设有第三转向轮,第三转向轮与该悬臂动力传输装置连接,而该轴套则另配合轴承组与大型的抗压轴承组定位于悬臂座内,而该轴套顶部配合固定栓与回转悬臂的主臂连接成一体。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配合各轴设置的抗压轴承组,包括滚轴轴承,该滚轴轴承的滚轴是成径向设置,于滚轴轴承前后端缘设有抗压垫体。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悬臂动力传输装置是于回转悬臂的主臂内穿设有第一臂轴,第一臂轴上设有第一转向轮,第一臂轴伸向主臂转折处设有第二转向轮,第一、二转向轮均为伞型齿轮,第二转向轮与垂直设置于主臂内的第二臂轴上的第三转向轮啮合,该第二臂轴另端伸入副臂中并设有第四转向轮,该第四转向轮与水平设于副臂底部的第三臂轴上的第五转向轮相互啮合,而第三臂轴的另端则设有第六转向轮,第六转向轮则啮合设于勾线器座上的第七转向轮,而勾线器座上设有惰转齿盘与作动齿盘,而第七转向轮与惰转齿盘啮合,惰转齿盘另端与作动齿盘啮合,作动齿盘中心为非圆孔与勾线主体底部非圆柱结构卡制,勾线主体内设有可自转的线轴,勾线主体上方另盖设有勾线盖,而勾线主体另配合轴承组可转动地定位于同步转座内,该轴承组具有一定位件,并于定位件相对勾线主体底部设有滚珠以及垫片,同步转座顶部另盖设有座盖,并以螺栓固定该座盖,并于同步转座的外部设有多数斜向穿槽状的与所述的同步机构配合的同步啮转部。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回转悬臂主臂顶部另设有转向动力源,回转悬臂的主臂顶部另设有一转向座是与转向动力源相对固定于主臂上;一不动轴是配合两组抗压轴承组夹持一轴承以及具有内螺纹的锁固件锁设,该不动轴固定定位于转向座内,不动轴顶端配合设置止动爪将该不动轴夹持定位,该止动爪是以螺栓固定于止动件上,该止动件配合数组螺栓固定于悬臂座侧方。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不动轴的中段处穿过转向动力源,该转向动力源包括一连接该转向动力源的同步转轴;一带动蜗杆是固设于该同步转轴上而与一转向蜗轮啮合,该转向蜗轮是容置于结合座内,该结合座是与转向座贴合并以螺栓螺固;而转向蜗轮则固设在该不动轴上,该不动轴上与转向蜗轮之间并设有止动键。所述的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其特征在于转向动力源的同步转轴自由端则是直接连接同步机构,而该同步机构包括一第一同步轴,其一端部与接合套筒接合,接合套筒两端分别以螺栓形态的固定接件配合螺锁固定伸入该接合套筒两端部的该同步转轴与该第一同步轴端部;而第一同步轴的另端穿过固定于主臂上的第一同步轴架,并配合套设有轴承以及两组抗压轴承组,使第一同步轴定位于第一同步轴架上,而穿过第一同步轴架的第一同步轴端部设有第一转向轮,该第一转向轮与固设在第二同步轴端部上的第二转向轮啮合,而第二同步轴的另端部另设有第三转向轮,第三转向轮与在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三同步轴上固设的第四转向轮啮合,第三同步轴穿过固定于副臂底部的第二同步轴架以及第三同步轴架并设有第五转向轮,该第五转向轮与横向穿置于副臂底部的第四同步轴上固设的第六转向轮啮合,而第四同步轴中段处相对于勾线器另设有蜗杆同步件,该蜗杆同步件与所述的勾线器的同步转座的同步啮转部相啮合。藉由前述的结构,使本技术可达到以下的功能,包括1、本技术全新的结构可适应不同的需要本技术的回转悬臂可视不同的车缝实际状态进行转动,可于窄小空间内的转折处车缝皮件,更可同步保持勾线器的定位,可令车缝作业更方便快速且产品品质稳定,不但提供一全新的车缝方式,更可配合车缝出不同于以往的结构。2、结构稳定度高整体结构中设置有抗压轴承组80使结构可抗轴向的压力,而达到高稳定度的需求。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兹以如后的较佳实施例附以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结合附图所说明的实施例仅是供说明之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平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体局部平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整体结合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主体内部系统分解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主体内部系统分解示意图2。图6是本技术的主体主动轴立体系统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的悬臂座系统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回转悬臂与其内部的转向动力源系统分解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同步机构上半段系统分解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的同步机构上半段组合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同步机构下半段系统分解示意图。图12A、12B、12C是本技术的回转悬臂转动配合脚踏动作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的车针传动机构系统分解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的送布齿系统分解示意图。图15是本技术的压布脚系统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配合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皮件车缝机可旋转悬臂装置,包括一主体10,主体10的底部架设于一机座20之上,机座20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鹏举
申请(专利权)人:尤鹏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