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廊施工模板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30708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8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廊施工模板系统。所述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包括顶板模板、转角模板、侧壁模板和模板行走装置,顶板模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木模和位于木模两侧的钢模,木模与钢模贴合,转角模板位于钢模和侧壁模板之间并分别与钢模和侧壁模板连接,模板行走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滚轮位于底座的下方并与底座连接,底座承托侧壁模板并与侧壁模板连接。上述管廊施工模板系统省去了模板拆除后集中堆放再转移的步骤,使得模板的转移较为方便和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

Construction formwork system of tube Galler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pipe gallery construction formwork system. The construction formwork system includes the roof plate template, the corner template, the side wall template and the template walking device. The roof formwork consists of the middle wood model and the steel die located on the two sides of the wood mold. The wood model is fitted with the steel mould. The angle template is located between the steel mould and the side wall template and connects with the steel die and the side wall template respectively. The device comprises a base and a roller, the roller is located below the bas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and the base supports the side wall template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wall template. The construction template system of the above corridor saves the steps of the centralized stacking and then transfer after the dismantling of the template, which makes the transfer of the template more convenient and easy to improv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廊施工模板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管廊施工模板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地,管廊结构施工是采用木模板或者小钢模,根据结构进行适配和安装。为了保证管廊内壁不变形、不爆模、不漏浆,需要在管廊内部以紧间距架设满堂支架,同时,管廊外侧需要安装外侧模板,使用对拉螺杆将内外模板相互连接,连接完成后才可进行浇筑。然而,上述施工方法内部支撑较多,使得管廊内部空间狭窄,模板拆除后转移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管廊内部空间狭窄,模板转移较为困难的问题,提供一种模板转移较为方便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一种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包括:顶板模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木模和位于所述木模两侧的钢模,所述木模与所述钢模贴合;转角模板,与所述钢模连接;侧壁模板,与所述转角模板连接,所述转角模板位于所述钢模和所述侧壁模板之间;模板行走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承托所述侧壁模板并与所述侧壁模板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模板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根角钢。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模板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根竖肋。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模板之间通过撑杆进行支撑和拉结,所述撑杆的两端设有调节螺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木模通过脚手架支撑,所述脚手架的顶部从下到上依次层叠有纵向方木和横向方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木模与所述钢模的拼缝处设有倒角。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转角模板包括三块模板,三块所述模板呈角度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包括两根沿所述管廊延伸方向的槽钢,两根所述槽钢之间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槽钢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钢模与所述转角模板之间以及所述转角模板与所述侧壁模板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上述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在顶板模板的木模拆除后,顶板的钢模、转角模板和侧壁模板可以通过模板行走装置整体移动,并通过滚轮具有一定的转向角度,能够在管廊中直接移动,省去了模板拆除后集中堆放再转移的步骤,使得模板的转移较为方便和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一实施例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的截面图;图2为一实施例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的俯视图;图3为一实施例的侧壁模板的正视图;图4为图3所示的侧壁模板的侧视图;图5为一实施例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的撑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实施例的转角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实施例的模板行走装置的底座的俯视图;图8为一实施例的模板行走装置的底座的正视图;图9为一实施例的模板行走装置的滚轮的正视图;图10为图9所示的模板行走装置的滚轮的侧视图;图11为采用一实施例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的浇筑成型图;图12为一实施例的管廊施工模板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一实施例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1包括顶板模板10、转角模板20、侧壁模板30和模板行走装置40,顶板模板10包括位于中间的木模12和位于木模12两侧的钢模14,木模12与钢模14贴合,转角模板20位于钢模14和侧壁模板30之间并分别与钢模14和侧壁模板30连接,模板行走装置40包括底座42和滚轮44,滚轮44位于底座42的下方并与底座42连接,底座42承托侧壁模板30并与侧壁模板30连接。上述管廊施工模板系统1在顶板模板10的木模12拆除后,顶板的钢模14、转角模板20和侧壁模板30可以通过模板行走装置40整体移动,并通过滚轮44具有一定的转向角度,能够在管廊中直接移动,省去了模板拆除后集中堆放再转移的步骤,使得模板的转移较为方便和容易,提高了施工效率。顶板模板10采用木模12和钢模14拼接,可以方便先拆侧壁模板30的流水施工。一般地,顶板模板10的强度需要达到100%时才可拆除模板,而侧壁模板30的强度只需达到75%便可以拆除模板。因此,在施工时,木模12和钢模14拼接,可以使得侧壁模板30方便拆除,以提高施工效率。其中,木模12和钢模14贴合是指二者在接触时木模12的表面紧贴钢模14的表面,即,在拼缝处二者之间的距离非常小。在本实施例中,木模12和钢模14的拼缝处设有倒角,减少浇筑缝隙的产生。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倒角为45度,保证了木模12和钢模14的贴合性。在拆卸模板的时候,先拆卸木模12,然后将两侧的钢模14朝相对的方向收一下,便可以使得钢模14、转角模板20和侧壁模板30通过模板行走装置40进行移动。请参阅图3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模板30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根角钢32。更进一步地,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根竖肋34。多根角钢32和多根竖肋34形成一个网格支撑,保证侧壁模板30的结构强度。其中,角钢32和竖肋34的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角钢32的间距为770毫米,竖肋34的间距为500毫米。当管廊的尺寸较大时,需要将多块侧壁模板30拼接起来以形成管廊的侧壁,其中,侧壁模板30的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模板30的长度和宽度分别为2050毫米和2000毫米。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模板30的边缘设有预留螺栓紧固口304,以方便侧壁模板30之间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模板30的边缘每隔200毫米冲孔形成预留螺栓紧固口304。每块侧壁模板30均按标准尺寸进行制作,当预留螺栓紧固口304对齐时便可以进行拼装,简化了拼装步骤,有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请继续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管廊施工模板系统1一般包括位于顶部的顶板模板10,以及位于顶板模板10两侧的转角模板20和侧壁模板30,侧壁模板30之间相对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侧壁模板30之间通过撑杆36进行支撑和拉结,撑杆36的两端设有调节螺口。位于侧壁模板30之间的撑杆36用于固定侧壁模板30之间的距离,防止侧壁模板30移动。在使用时,撑杆36一端与侧壁模板30连接,另一端与另一侧壁模板30连接。撑杆36的长度可以通过设置在两端的调节螺口进行调节,进而根据侧壁模板30之间的距离使用不同长度的撑杆36。在本实施例中,木模12通过脚手架支撑,脚手架的顶部从下到上依次层叠有纵向方木和横向方木。木模12采用脚手架支撑,在脚手架的顶撑上设置纵向方木,再在纵向方木上放置横向方木,使得木模12与两侧的钢模14齐平。同时,纵向方木和横向方木形成一个网格结构,使得木模12的支撑更为稳定。在本实施例中,脚手架支撑采用直径为48.3毫米,厚度为3.5毫米的钢管,脚手架的立杆间距横向为90米,纵向为120米。脚手架的纵横向水平杆之间的距离为1.5米。请参阅图6,在本实施例中,转角模板20包括三块模板,三块所述模板呈角度连接。转角模板20是根据管廊内壁的转角角度进行设计的。三块模板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夹角。在本实施例中,三块模板呈135°拼接。其中,在与钢模14连接的模板处设置加固钢板,以增强连接的强度。同样地,在与侧壁模板30连接的模板处也设置了加固钢板,以保证结构强度。请同时参阅图1、图2、图7、图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模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木模和位于所述木模两侧的钢模,所述木模与所述钢模贴合;转角模板,与所述钢模连接;侧壁模板,与所述转角模板连接,所述转角模板位于所述钢模和所述侧壁模板之间;模板行走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承托所述侧壁模板并与所述侧壁模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模板,包括位于中间的木模和位于所述木模两侧的钢模,所述木模与所述钢模贴合;转角模板,与所述钢模连接;侧壁模板,与所述转角模板连接,所述转角模板位于所述钢模和所述侧壁模板之间;模板行走装置,包括底座和滚轮,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并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底座承托所述侧壁模板并与所述侧壁模板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模板在横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根角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模板在竖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多根竖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廊施工模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模板之间通过撑杆进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超其陆顺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五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