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社明专利>正文

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962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包括传动机构、偏心轮、针盘、缝合针、钩针和线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转动机构,其中一转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偏心轮的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钩针;另一转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偏心轮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线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在圆盘式缝合机上实现包边缝合方式,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缝纫机械,特别是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圆盘式缝合机通常采用单针单线或单针双线的缝合方式,将两片织物缝合成一体,其缝合方式基本为非包边缝合式,因此在织物的缝合处仍留有冗余边。对于易抽线的织物,必需再经过一道锁边工序,以防止织物的冗余边抽线等现象,这样方式不仅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相对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包括传动机构、偏心轮、针盘、缝合针、钩针和线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转动机构,其中一转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偏心轮的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钩针;另一转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偏心轮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线叉。上述转动机构由齿轮盘、枢轴和连接臂组成,齿轮盘与连杆机构的一端连接,枢轴的上端通过传动齿轮与齿轮盘啮合,枢轴的下端与连接臂连接。上述钩针上设有穿线孔和凹槽,该钩针安装于连接臂上。上述另一转动机构由齿轮盘、枢轴和连接臂组成,齿轮盘与连杆机构的一端连接,枢轴的上端通过传动齿轮与齿轮盘啮合,枢轴的下端与连接臂连接。上述线叉的端部有一分叉口,该线叉安装于连接臂上。本技术在现有的圆盘式缝合机基础上,采用一组转动机构控制钩针和线叉的缝合动作,可以方便的实现包边缝合方式,不仅可以省去原来的锁边工序,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而且相对制造成本较低。另外,本技术还可以提高缝合机的转速,其转速可达到700RPM(每分钟700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钩针和线叉的运动轨迹图;图4(a)~4(e)为本技术完成一次缝合过程的状态示意图;图5为面线和底线的走线轨迹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包边缝合方式的缝合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一种圆盘式缝合机,包括传动机构1、偏心轮2、针盘3、缝合针4、钩针5和线叉6,另外还包括一组转动机构51和61,其中转动机构通51过连杆机构52与偏心轮2的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的连接臂513上安装有钩针5;另一转动机构61通过连杆机构62与偏心轮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的连接臂613上安装有线叉6。转动机构51由齿轮盘511、枢轴512和连接臂513组成,齿轮盘511与连杆机构51的一端连接,枢轴512的上端通过传动齿轮514与齿轮盘511啮合,枢轴512的下端与连接臂513连接。另一转动机构61由齿轮盘611、枢轴612和连接臂613组成,齿轮盘611与连杆机构61的一端连接,枢轴612的上端通过传动齿轮614与齿轮盘611啮合,枢轴612的下端与连接臂613连接。缝合针4安装在曲臂41的一端,曲臂41通过枢轴42与另一连杆机构43连接,连杆机构43的末端安装在传动机构1的凸轮11上。该圆盘式缝合机的驱动原理如下传动机构1通过传动轴驱动偏心轮2转动,进而驱动连杆机构52、62,连杆机构52进一步驱动齿轮盘511转动,经传动齿轮514使枢轴512旋转,带动连接臂513使钩针5产生相应的动作;另一连杆机构62进一步驱动齿轮盘611转动,经传动齿轮614使枢轴612旋转,带动连接臂613使线叉6产生相应的动作。另外,传动机构1还驱动凸轮11转动,通过连杆机构43进一步驱动枢轴42旋转,并带动曲臂41做圆弧摆动,使缝合针4产生进针和退针动作。如图3所示为钩针和线叉的运动轨迹图,钩针5在转动机构51的驱动下,在水平方向做圆弧摆动,钩针5上设有两个穿线孔501、502和一凹槽503,穿线孔501和穿线孔502通过凹槽503连通,面线通过穿线孔501,经凹槽503从穿线孔502穿出。线叉6在另一转动机构61的驱动下,在竖直方向做圆弧摆动,线叉6的端部有一分叉口63。以下将具体介绍本技术完成一次包缝式缝合操作的工作过程,如图4(a)~4(e)所示为一次缝合过程中的各步骤状态示意图(1)如图4(a)为勾线状态,缝合针4进针至左锁位,钩针5向前运动,从缝合针4与底线7之间的空隙穿过;(2)如图4(b)为叉线状态,钩针5勾起底线7之后,继续运动至左前位,线叉6向下运动,利用其端部的分叉口63压低面线8,此时缝合针4已经退针; (3)如图4(c)为分线状态,钩针5沿步骤(2)中的相反的行程向后运动,而线叉6在压低面线8之后,向远离钩针5的方向运动,将面线8从钩针5中拉出一段长度;(4)如图4(d)为脱线状态,钩针5继续向后运动,使底线7脱离钩针5并套于面线8上,此时,线叉6仍勾住面线8,并形成一线圈81;(5)如图4(e)为穿线状态,此时,缝合针4穿过上述线圈81,并向左锁位方向行进,线叉6沿向上的轨迹返回,同时释放面线8。当完成步骤(5),即完成一次缝合操作后,缝合机返回步骤(1),进行下一针的缝合操作。缝合机按照上述步骤(1)~(5)的循环往复操作,即可实现包边缝合,底线7和面线8的走线轨迹如图5所示,缝合效果如图6所示。该缝合机还具有较高的速度,其转速可达到700RPM(每分钟700转)。权利要求1.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包括传动机构(1)、偏心轮(2)、针盘(3)、缝合针(4)、钩针(5)和线叉(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转动机构(51、61),其中转动机构(51)通过连杆机构(52)与偏心轮(2)的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钩针(5);另一转动机构(61)通过连杆机构(62)与偏心轮(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线叉(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51)由齿轮盘(511)、枢轴(512)和连接臂(513)组成,齿轮盘(511)与连杆机构(51)的一端连接,枢轴(512)的上端通过传动齿轮(514)与齿轮盘(511)啮合,枢轴(512)的下端与连接臂(513)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5)上设有穿线孔和凹槽。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钩针(5)安装于连接臂(513)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转动机构(61)由齿轮盘(611)、枢轴(612)和连接臂(613)组成,齿轮盘(611)与连杆机构(61)的一端连接,枢轴(612)的上端通过传动齿轮(614)与齿轮盘(611)啮合,枢轴(612)的下端与连接臂(613)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叉(6)的端部有一分叉口(63)。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叉(6)安装于连接臂(613)上。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包括传动机构、偏心轮、针盘、缝合针、钩针和线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转动机构,其中一转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偏心轮的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钩针;另一转动机构通过连杆机构与偏心轮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线叉。本技术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在圆盘式缝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实现包边缝合方式的圆盘式缝合机,包括传动机构(1)、偏心轮(2)、针盘(3)、缝合针(4)、钩针(5)和线叉(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转动机构(51、61),其中:转动机构(51)通过连杆机构(52)与偏心轮(2)的一侧活 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钩针(5);另一转动机构(61)通过连杆机构(62)与偏心轮(2)的另一侧活动连接,其下端部安装有线叉(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社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社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