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584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装置包含一拉线杆(23),受驱动而摆动,与缝纫机之针杆(5)同步,并携带线f的抓钩(23c),线由通过缝纫机外壳上臂的上面上所构制的一纵向槽(12)中而移至些钩可及之处。通过简单地将线插进于槽(12)中而可达成缝纫机之穿线操作,无需将线穿过眼环。(*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系有关缝纫机,包含一外壳,它具有一下臂,一上臂,连接二臂之一立柱;且在其上臂中可滑动地安装一针杆,并安装一拉线杆,可摆动位移;用以驱动此针杆及拉线杆,使其同步分别交替移动之装置;及用以引导线于一馈线轴及针杆所携带之一针间之装置,限定一径路给此线,此相当于拉线杆之径路之一部分,以便可在拉线杆之至少一位移方向上驱动该线。在JP-U-61-151681中已提出一种穿线系统,其中,拉线装置包含一抓线开口及一倾斜部,倾斜部邻接此抓线开口之进入通道。此拉线装置受驱动而摆动,与针杆之交替滑动同步,一包含拉线装置之径路之通道设置于缝纫机外壳之上臂中,使线可在抓线开口处离开外壳。线之引导装置用以维持从线导件越过出口通道之线部分在与进入通道相邻之倾斜部之径路中,以便当拉线装置朝该线移动时,倾斜部与该线会合,并由其从其径路中移出而滑动于倾斜部上,直至其通过进入通道而进入抓线开口中为止。位于与抓线开口之进入通道相对位置处之一延伸部防止该线未在一定的时间离开,因此,该拉线装置就简单地由引导线横过线导件之出口通道,而且,其结果横向延伸至其径路中,而能自动引进线。如果将线引进线导件之抓线开口中为自动进行,则用以引导线从馈线轴至针杆之针上的线引导装置并非同样。在实际上,若干线导件沿线之径路上设置,尤其是在线改变方向而下降至针上之狭窄地点上。在受引导进入水平导槽(沿其上设有抓线装置)中后,线离开该槽,且必需进入一保持导件中,然后受引导进入包含引导构件之一垂直槽中,线必需引进其中。结果,除拉线装置外,穿线动作仍相当传统,故需要烦琐工作,操作者尤其是需要良好之眼力。而且,如此穿线还会引起许多错误。在美国专利US3,347,195中提出了一种简化之穿线系统,其中,馈线轴置于缝纫机之后表面上,缝纫机外壳之上表面横置一横槽,以便可向前面引导线,抓线装置沿此横槽上设置。穿线动作之其余部分为传统,该线尤其是需引进拉线杆之开口中。还提出尝试由拉线装置驱动该线,而无需拉线装置抓住线。采用此线驱动方式,一简单的杆即够,无需将线引进线导杆之开口中。此种机构说明于DE-A-1,809,863及EP-A1-0,251,633。与上述其他解决办法同样,线仍必需通过线导件,因为线径路上有尖锐的方向改变。本专利技术之目的在于有利地进一步简化此穿线操作。为此目的,本专利技术具有如所附的权利要求1所述之缝纫机作为其主题。附图以实例显示本专利技术之二主题的构形。附图说明图1至4分别以正视、俯视,及以图1为基准之右及左侧视图显示本专利技术之缝纫机。图5为与图1相当的在一些构件的另一位置上的部分视图。图6为与图4相似之视图,比例较大,且缝纫机外壳部分切去。图7为图2之左部的详细的较大比例之视图。图8为在图7之线Ⅷ-Ⅷ上之剖面图。图9a至9d显示在四个操作位置(线的攫取及拉起)中之拉线装置。附图(图1至4)所示之缝纫机具有一基板1,其右部竖立一立柱2,立柱携带二臂3及4,位于下位置之臂3特别包含一线环拾起装置及其控制机构,此二者均未显示。上臂4携带一针杆5及其驱动机构6(部分显示),一线提取组件7(其结构以下详细说明之),用以调整线f之拉力之一装置8及其控制钮9(图2),一轮10,及与此轮相连之一线盘卷轴11(图3)。诸如由参考编号8所指示之装置(此可调整线拉力)之结构及操作方式说明于例如瑞士专利号(申请号3454/88-5),有关更详细之情形,可参考该专利。同样,有关轮10及线盘卷轴11之驱动方式之资料,可参考本申请者之瑞士专利号(申请号4042/88)。缝纫机外壳之上左面(图2及4)设有一直线槽12,沿外壳之纵向延伸,约在臂4之中平面中。如图8清楚显示,此槽具有大致呈V形横断面,其底部为部分圆形。而且,注意用以调整线拉力之装置8部分位于此槽12内部,更明确言之,即其所包含之线夹板之作用部分。所示缝纫机之外壳还具有一第二槽13,该槽延伸于一横平面中,并与槽12在此槽之右端相连接(图2)。槽13不仅构制于外壳之立柱2之上表面之一部分上,而且在外壳之后表面上,槽13在此处延伸远至轮10及上述线盘卷轴11之区域。槽13之横断面为与槽12相似之形状。槽12及13在实际上分别容许从馈线轴14提取之线通过而至针杆5之末端上所固定之针5a,或通过而至线盘卷轴11,此可视是否需要用所示之缝纫机进行缝纫,或卷线于线盘卷轴11上而定。故此,立柱2包含一凹穴2a,可经由一孔口2b出入(图3及5),沿其下边线上可转动地安装一盖15,盖可由手动移至二端位置。二端位置之一为一倾斜位置,如图5中实线所示,此容许出入立柱2中之凹穴2a。另一位置为休息位置,盖15在此位置时关闭孔口2b。由沿盖15之上边缘上所固定之一掣子16确保维持该盖15在其关闭凹穴2a之位置中,掣子与孔口2b之上边缘附近所固定之一突耳(未显示)合作。盖15之一基部17构成一线轴支轴18之本体,该支轴与盖15成平行竖立。固定于支轴18之上端上之一可移去的碟19确保在缝纫或卷线于线盘上时可由线轴14正常供应线。在缝纫机操作期间,盖15在垂直位置。关闭立柱2中之凹穴2a;仅当有例如更换线轴14之问题时,才打开至其倾斜位置(图5)。在其上部,凹穴2a之壁具有一孔口2c,使此凹穴可与槽12及13的底部分别相通,且在其边缘上分别固定二线导件20a及20b。其他相似之线导件20c及20d(图1)以及20e及20f(图3)可确保在槽12或槽13内之自线轴14上提取之线f受正确引导至第一情形中之针环,及第二情形中之置于线盘卷轴11上之任何线盘。至于线f在槽12中之通道,此线事实上先必需拉至拉紧装置8之夹板之间,在此装置之板可确保最佳可作用之程度上。该线且必需本身垂直呈现于槽12之图中(图1、2及7)左端所构制之一孔22处,在其通过时可由线提取组件7抓住。线提取组件7包含一拉线杆23,此构成一弯成U形的棍之左肢(图1),该棍具有一中间部分24装于缝纫机之框壳中所固定之二轴承25a及25b中。此棍右端之肢26可滑动地啮合由一插座27所提供之一对应孔中。该插座可转动地装于一轴29上所固定之一臂28之末端上。此轴29控制针杆5之交替轴向移动,此移动由机构6获得。线提取组件之二肢23及26并不在同平面中。自缝纫机之前面观之,肢23位于较肢26为后退之位置,故当其在其最向前倾斜之位置时,肢23位于图6之实线所示之位置。轴线23*相当于肢23可移至之最大向后位置;在此情形,同时,肢26大致位于与肢23之最大向前位置(图中实线)相当之一角位置。在其自由端,由肢23所构成之线提取装置弯成一种眼环23a之形状,后随一直线部分23b,此本身后随一弯曲部分23c,形成一“钩”,其末端后随一部分23d,此形成一“倾斜部”。此包含三段,第一段自钩23c之开口之边缘开始,大致平行于眼环23a之端部,并与此眼环一起限定一通道23c。第二段延伸平行于钩之上肢,及第三段延伸离开此钩至一高度,该高度在与钩之23b部分成整体的钩的一肢的下方。应注意,由钩之二肢所涵盖之空间长度较所述之缝纫机可使用之线之最大直径大数倍。例如,可为此直径之五至七倍。而且,钩之长度(上述钩之开口端及23b部分间的分开距离)及出入通道之宽度(由此部分及“倾斜部”23d限定)大致等于且取决于缝纫线之最大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包含:一外壳,它具有一下臂(3),一上臂(4),连接此二臂之一立柱(2);及在其上臂(4)中可滑动地安装一针杆(5),并安装一拉线杆,可摇动位移;用以驱动此针杆(5)及此拉线杆(23),使其同步分别交替移动之装置(26、27、28、29);及用以引导该线(12)于一馈线轴(14)及由针杆(5)所携带之一针(5a)之间的装置,限定一径路给此线(f),此为拉线杆之径路之一部分,以便可沿拉线杆(22)位移的至少一个方向上驱动该线;其特征在于,该引导装置由一连续槽构成,该槽延伸于上臂(4)的所述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及邻近针杆(5)的侧表面的一部分上,在一孔(22)的二侧,该孔开口进入该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东尼尔吉门兹迈克康比派
申请(专利权)人:曼飞那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