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全转动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236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摆梭(15)的一壁(35)包括一引导面(36)、第一垂直面(37)和第二垂直面(38)。连接内端(P5)与第二垂直面的外端(P6)的连线与轴线(L1)的夹角(θ3)小于针尖引导面(72)与轴线(L1)的夹角(θ2),第一垂直面的长度(H3)等于或小于轴线(L1)上针眼(43)内周面的底端部(P2)与针尖(P1)间的距离(H4)。这种结构可防止摆梭碰断针和损坏针尖部以及针与摆梭夹断针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缝纫机的垂直全转动钩,特别涉及用于齿形锁缝缝纫机和绣花缝纫机的垂直全转动钩。图1为现有技术的一摆梭100的针定位孔109及其周围部分的放大剖面图。针线101穿过上下运动的一针103的针尖部108上的线孔104。当针线101由针103供应到一叶尖102的正前方时,叶尖102捕获针线101而形成环线,从而该环线与未示出的梭心线咬合而形成针脚。针103在下移过程中,由于针所穿过的布受缝纫机的送进,因此针103在布的移动方向上会稍稍发生翘曲而接触摆梭100的一凸缘105。为了防止针103因接触该凸缘而发生折断,现有技术在凸缘105的正对针定位孔109的顶部有一斜面107。上述现有技术无法保证针103不发生折断。虽然在布的送进方向保持不变的普通缝纫机中不会出现很大问题,但在齿形锁缝缝纫机或绣花缝纫机中在不断送进布时或者在不时缝制厚布过程中针103会碰撞斜面107。此时针103受到很大冲击力而会折断或针103的针尖部108发生折断。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当针103在针定位孔109中发生翘曲时,针线101会夹住在壁106与针103之间。由于针线101由许多单股线搓合而成,因此针线101与壁106的接触会损坏这些单股线从而发生断线或缠成一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的垂直全转动钩,防止针或针尖部被折断并避免因断针而发生断线或缠成一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全转动钩,包括一沿摆梭径向向外斜向偏离针的轴线的引导面,一沿摆梭径向伸展到该引导面的一内端的第一垂直面,该第一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以及一形成在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一内侧上、比第一垂直面更靠近针的轴线的第二垂直面,该第二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该引导面以及第一和第二垂直面形成在摆梭的一向外凸缘上而正对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其特征在于,一连接摆梭径向上的该引导面的该内端与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一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第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针眼内周面的底端部与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摆梭的该向外凸缘上在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处形成沿摆梭径向向外斜向偏离针的轴线的引导面;沿摆梭径向伸展到该引导面的内端、与针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垂直面以及形成在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内侧上、但比第一垂直面更靠近针的轴线、与针的轴线平行的第二垂直面,因此针在下移过程中针尖不碰撞摆梭的向外凸缘。而且,由于连接摆梭径向上的该引导面的该内端与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第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针眼内周面的底端部与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因此针尖既不碰撞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外端,也不碰撞从该外端连续伸展到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内端、与针的轴线垂直的水平面。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形成在摆梭的向外凸缘上的引导面沿摆梭径向向外斜向偏离针的轴线,因此针的针尖引导面不碰撞该向外凸缘,从而防止发生断针。此外,由于第一垂直面在正对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处沿摆梭径向伸展到该引导面的内端且与针的轴线平行并由于第二垂直面在针定位孔处沿摆梭径向与针的轴线平行地形成在第一垂直面的内侧上但比第一垂直面更靠近针的轴线,因此针在下移过程中针尖不碰撞摆梭的向外凸缘。而且,由于连接摆梭径向上的该引导面的该内端与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第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针眼内周面的底端部与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因此针尖既不碰撞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外端,也不碰撞从该外端连续伸展到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内端、与针的轴线垂直的水平面,从而针线不会夹住在针与第一垂直面之间,从而防止断线。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全转动钩,包括一沿摆梭径向向外斜向偏离针的轴线的引导面,一沿摆梭径向伸展到该引导面的一内端的第一垂直面,该第一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以及一形成在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一内侧上、比第一垂直面更靠近针的轴线的第二垂直面,该第二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该引导面以及第一和第二垂直面形成在摆梭的一向外凸缘上而正对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其特征在于,连接摆梭径向上的该引导面的该内端与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一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第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从针眼内周面的顶端部与底端部之间的一中心位置到针的针尖的距离。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摆梭的该向外凸缘上在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处形成沿摆梭径向向外斜向偏离针的轴线的引导面;沿摆梭径向伸展到该引导面的内端、与针的轴线平行的第一垂直面以及形成在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内侧上、但比第一垂直面更靠近针的轴线、与针的轴线平行的第二垂直面,因此针在下移过程中针尖不碰撞摆梭的向外凸缘。而且,由于连接摆梭径向上的该引导面的该内端与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第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从针眼内周面的顶端部与底端部之间的中心位置到针的针尖的距离,因此针尖既不碰撞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外端,也不碰撞从该外端连续伸展到摆梭径向上的第一垂直面的内端、与针的轴线垂直的水平面。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垂直全转动钩,包括一阶梯形壁,包括许多与针的轴线平行、沿摆梭的径向向里靠近针的轴线的垂直面,该阶梯形壁形成在摆梭的一向外凸缘上而正对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其特征在于,互连摆梭径向上的各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每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针眼内周面的底端部与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摆梭的向外凸缘上在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处形成包括许多垂直面的阶梯形壁,这许多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且沿摆梭的径向向里靠近针的轴线,互连摆梭径向上的各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并且每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针眼内周面的底端部与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因此针尖既不碰撞摆梭径向上的各垂直面的外端,也不碰撞摆梭径向上从各垂直面的外端连续伸展到内端、与针的轴线垂直的水平面。此外,可防止针从叶尖向摆梭的开口端发生很大的翘曲,从而提高缝纫性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垂直全转动钩,包括一阶梯形壁,包括许多与针的轴线平行、沿摆梭的径向向里靠近针的轴线的垂直面,该阶梯形壁形成在摆梭的一向外凸缘上而正对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其特征在于,互连摆梭径向上的各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每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从针眼内周面的顶端部与底端部之间的一中心位置到针的针尖的距离。按照本专利技术,由于在摆梭的向外凸缘上在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处形成包括许多垂直面的阶梯形壁,这许多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且沿摆梭的径向向里靠近针的轴线,互连摆梭径向上的各垂直面的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并且每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垂直全转动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沿摆梭径向向外斜向偏离针的轴线的引导面, 一沿摆梭径向伸展到该引导面的一内端的第一垂直面,该第一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以及 一形成在摆梭径向上第一垂直面内侧、比第一垂直面更靠近针的轴线的第二垂直面,该第二垂直面与针的轴线平行, 该引导面以及第一和第二垂直面形成在摆梭的一向外凸缘上而正对针所插入的针定位孔, 其中,一连接摆梭径向上的该引导面的该内端与摆梭径向上的第二垂直面的一外端的连线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设定成小于针的针尖引导面与针的轴线所成的角,以及 第一垂直面的长度设定成等于或小于针的轴线上针眼内周面的底端部与针的针尖之间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泰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广瀬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