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澍专利>正文

鱼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326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7: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渔具,尤其涉及鱼钩。公开了一种鱼钩,包括钩基、倒刺和钩尖,钩基和倒刺之间套设一弹簧,弹簧两末端,其中一端的内径小于钩基的横向最大宽度,其另一端的内径小于倒刺末端到钩尖末端的垂直高度。其有益效果是,通过钩基和倒刺之间套设一弹簧,增大了饵料与鱼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饵料附钩性、抗水流冲激性增强,从而使饵料雾化均匀,延长了饵料的雾化时间;同时也使得拉饵时更轻松,快捷,饵料易成型,不易散落,从而降低和饵料的技术要求,且提高了饵料的适水深度;同时中鱼后,鱼嘴会被弹簧和倒刺夹持,有效的防止了脱钩现象,且提杆刺鱼时,鱼钩倒刺端的弹簧会向钩基处收缩移动,对鱼嘴有个缓冲,起到防止拉破鱼嘴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渔具,尤其涉及鱼钩
技术介绍
传统鱼钩钩体较小,与商品饵料的接触面积也小,于是对和饵料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饵料的技术决定着饵料的适水深度、雾化时间、成型,而这些直接影响诱鱼的效果。且由于钩体面积小,饵料在下沉或起杆过程中会被水冲击,饵料没沉到水底就已经雾化完了,饵料半水就被小鱼抢光的现象时有发生。而鱼在试探吸食饵料过程中,饵料轻易就能剥离鱼钩,容易导致饵料脱落,且使得鱼儿只吃饵料不吸钩,造成空钩的现象出现。同时,传统鱼钩提杆一次,必须上一次饵料,上饵频率较高,浪费垂钓时间,不但浪费饵料,而且会导致脱落的饵料过多,鱼只吃脱落的饵料,不吃鱼钩上的饵料,进而降低了中鱼率;且传统鱼钩提杆刺鱼后,常常因力量过大,造成拉破鱼嘴的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增强饵料附钩性、增加饵料雾化时间、增强饵料抗水流冲击性、降低和饵料技术要求、提高饵料适水深度、防止脱钩和防止鱼嘴拉破的鱼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鱼钩,包括钩基、倒刺和钩尖,钩基和倒刺之间套设一弹簧,弹簧两末端,其中一端的内径小于钩基的横向最大宽度,其另一端的内径小于倒刺末端到钩尖末端的垂直高度。其有益效果是,通过钩基和倒刺之间套设一弹簧,增大了饵料与鱼钩的接触面积,从而使饵料附钩性、抗水流冲激性增强,从而使饵料雾化均匀,延长了饵料的雾化时间;同时也使得拉饵时更轻松、快捷、易成型,不易散落,从而降低和饵料的技术要求,且提高了饵料的适水深度;同时中鱼后,鱼嘴会被弹簧和倒刺夹持,有效的防止了脱钩现象,且提杆时,鱼钩倒刺端的弹簧会向钩基处收缩移动,对鱼嘴有个缓冲,起到防止拉破鱼嘴的效果。一些实施方式中,弹簧两端内径小于弹簧上其他任意位置的内径。其有益效果是,弹簧两端内径小于弹簧上其他任意位置的内径,使得进一步增大了饵料与鱼钩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使饵料附钩性、抗水流冲激性增强,增加饵料的雾化时间;同时也使得拉饵时更易成型,不易散落,从而进一步降低和饵料的技术要求,且提高了饵料的适水深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鱼钩的前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鱼钩的钩基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结合图1和图2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鱼钩,包括钩基1、倒刺2和钩尖4,钩基1和倒刺2之间套设一弹簧3,弹簧3两末端,其中一端的内径小于钩基1的横向最大宽度5,其另一端的内径小于倒刺2末端21到钩尖4末端41的垂直高度。弹簧3两末端,其中一端的内径小于钩基1的横向最大宽度5,其另一端的内径小于倒刺2末端21到钩尖4末端41的垂直高度,其中弹簧3的另一端是指倒刺2所在的一端,使得弹簧3只能限于钩基1和倒刺2之间活动,不会滑出,从而使得饵料与鱼钩的接触面积变大,进而增加了饵料附钩性,增强抗水流冲激性,使饵料雾化均匀,延长了饵料的雾化时间;也使得拉饵时容易成型,不易散落,降低和饵料的技术要求,且提高了饵料的适水深度。且因为有弹簧3对饵料的包裹,即使有鱼咬食试探,也不会导致饵料全部脱落,饵料脱落减少了,鱼儿尝到了少量脱落的美味饵料,就会再一次来吸食鱼钩上的饵料,减少了鱼只吃饵不吸钩的现象,进而还可提高了中鱼率。中鱼后,鱼嘴会被弹簧3和倒刺2夹持,有效的防止了脱钩现象,且提杆刺鱼时,鱼钩倒刺2一端的弹簧3会向钩基1处收缩移动,对鱼嘴有个力的缓冲,起到防止拉破鱼嘴的效果。为了进一步使得饵料与鱼钩的接触面积变大,弹簧3两端内径小于弹簧3上其他任意位置的内径,比如将弹簧3制成鼓形状,呈两端窄,中间宽。增大接触面积后,进一步增加了饵料附钩性,增强抗水流冲激性,使饵料雾化均匀,延长了饵料的雾化时间;也使得拉饵时更易成型,不易散落。且能更好对饵料的起到更好的包裹效果,即使有鱼咬食试探,也不会导致饵料全部脱落。因本技术鱼钩良好的饵料附钩性、抗水流冲激性,通常情况下,还使得饵料浸泡时间不超过5分钟时,还能进行二次垂钓,而无需再次更换饵料,从而减小换饵频率。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鱼钩,包括钩基(1)、倒刺(2)和钩尖(4),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基(1)和所述倒刺(2)之间套设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钩基(1)的横向最大宽度(5),另一端的内径小于所述倒刺(2)末端(21)到所述钩尖(4)末端(41)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鱼钩,包括钩基(1)、倒刺(2)和钩尖(4),其特征在于,所述钩
基(1)和所述倒刺(2)之间套设弹簧(3),所述弹簧(3)一端的内径小于
所述钩基(1)的横向最大宽度(5),另一端的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澍
申请(专利权)人:彭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