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针缝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2104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环形针缝纫装置的可使用性并提出一种安全可靠的环形针缝纫装置。由于环形针缝纫装置包括一操纵手柄、一驱动臂、第一针夹持段、第一进给撞针、第二针夹持段、包括有弹性件的第二进给针和用于对第二进给针尖端段进行导向的导向件,其中导向件是弯曲的并且其顶端通过高度和水平位置的变化被倾斜降低到第一进给针位置,可避免细丝缠结和工作时出现的故障。(*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环形针缝纫装置,用于缝合衣物、袜子等或通过插入锁定件将商标标识、价签、用料或注意事项等标签缝缀到产品上。通常应用各种环形针缝纫装置对衣物、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凉鞋、鞋子等进行缝合或实现商标标识、价签等在相关产品上的有效的接合。例如,在通常的环形针缝纫装置中,通过控制手枪型的手柄将插头段插入穿线环段,从而形成线环,其中穿线环段被保持在近似半圆形的导向件的顶端,采用从用一连接杆暂时结合成一体的多个包括有插头段和穿线环段的环形针中将有关的环形针顺序进给的方式。并且用于保持穿线环段的导向件水平设置。但,由于上述通常的环形针缝纫装置采用齿轮机构作为通过操纵手柄进给插头段和穿线环段的机构,因此该机构结构复杂并会引起故障。另外,由于插头段和穿线环段必须保持在相同的高度上,因而细丝容易缠结并易于造成故障。另外,如果插头段插入顶头针的穿线环段内时将会导致针的断裂。所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形针缝纫装置,该装置能够避免环形针的堵塞并避免插头段插入环形针穿线环内时出现的断裂。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环形针缝纫装置,该装置的零部件数量少、成本低、易于生产并且不容易发生故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基本上采用下面的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环形针缝纫装置包括一操纵手柄,该操纵手柄枢接在装置的主体部分的手柄段上;一驱动臂,通过操纵手柄实现该驱动臂的旋摆;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该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通过驱动臂实现在第一导轨上的线性移动;第一进给针,该第一进给针固定在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上;第二进给针夹持部分,该第二进给针夹持部分通过驱动臂实现在第二导轨上的线性移动;第二进给针,该第二进给针包含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在第二针夹持段上;和一个导向件,该导向件用于对第二进给针的尖端段进行导向,其中导向件是弯曲的并且其尖端倾斜降低到可及第一进给针16尖端的位置并且该位置在三维空间上不同于第二进给针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环形针缝纫装置,导向件是弯曲的,用于对第二进给针的顶端段进行导向,第二进给针将环形针的穿线环段压出同时采用改变高度和水平位置的方式将其顶端降低到第一进给针的位置,并且可进行水平高度位置变化的环形针的安装方式可避免细丝的缠绕。另外,凸轮件可以改变第一针夹持段在终端段附近的移动,因而可以避免当插头段插入环形针的穿线环段内时出现断裂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环形针缝纫装置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图2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环形针缝纫装置进给状况的侧视图;图3为环形针缝纫装置第二针夹持段的主要部分的局部侧视图;图4为用于环形针缝纫装置的驱动臂的平面图;图5为说明环形针缝纫装置的第一针夹持段与驱动臂之间关系的举例视图;图6为说明环形针缝纫装置的第一针夹持段与驱动臂之间关系的举例视图;图7为环形针缝纫装置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环形针缝纫装置导向件段的主要部分的局部俯视图;图9为说明环形针缝纫装置环形固定段的带有局部断面的主视图;图10(A)至图10(D)为环形针和一组环形针配置的实施例;图11说明当图1至图9中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环形针枪使用一组环形针时的问题;图12为本专利技术环形针射枪解决上述问题的实施例;图13(A)、图13(B)、图14和图15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环形针枪的不同的实施例;图16为与图15类似的另一个实施例。下面将对照附图具体举例对本专利技术环形针缝纫装置的结构加以详细的说明。图1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环形针缝纫装置的内部结构的侧视图。在该例中,本专利技术的环形针缝纫装置10包含一操纵手柄12,该操纵手柄枢接在装置的主体部分的手柄段11上;一驱动臂13,通过操纵手柄12实现该驱动臂13的旋摆;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15,该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通过驱动臂13实现在第一导轨14上的线性移动;第一进给针16,该第一进给针固定在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15上;第二进给针夹持部分18,该第二进给针夹持部分通过驱动臂13实现在第二导轨17上的线性移动;第二进给针19,该第二进给针包含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在第二针夹持段18上;和一个导向件20,该导向件用于对第二进给针19的尖端段进行导向,其中导向件20是弯曲的并且其间端倾斜降低到可及第一进给针16尖端的位置并且该位置在三维空间上的高度和水平位置的变化不同于第二进给针位置。第二进给针19包含一诸如密绕螺旋弹簧等具有弹性的件。如图1所示,操纵手柄12以销轴21为轴枢转,销轴21与装置本身垂直,同时在内面上形成第一凸轮22,该凸轮与驱动臂13的底端段触接。通过凸轮外形的相应变化,可改变第一进给针16的移动速度。所形成的第一凸轮22的外型应能使第一凸轮与辊子24成直角连续地触接,即使当操纵手柄12围绕销轴21旋转时,也是如此。驱动臂13可转动地支撑在支撑轴23上,该支撑轴23垂直设置在手柄段11内面的接近中心的位置,同时驱动臂13的底端段13a成直角弯曲。另外,辊子24可转动地安装在底端段13a上。另外,弹簧件25被牢固地固定在驱动臂13的部分13b上,弹簧件25的另一端固定在手柄段11上。由弹簧件13驱动驱动臂13顺时针旋转。因此,位于底端段的辊子24在实现与第一凸轮22的连续触接的方向上被驱动。驱动臂13配备有第二凸轮26,该凸轮用于驱动第一针夹持段15。第二凸轮26具有在两侧几乎对称弯曲的弧形段26a、26b,并在顶端具有尖头26c。在驱动臂13的顶端设置有孔13c,于连接第二针夹持段18的连接件27可转动地与孔13c连接。连接件27通过长孔与驱动臂13的顶端连接。图5和图6举例对第一针夹持段15与第二凸轮26之间的关系做了说明。图5所示的状况为操纵手柄12没有被握紧并且驱动臂13被弹簧件25顺时针驱动旋转(见图1)。第一针夹持段15通过第二凸轮26的弧形段26b在图中向右移动,并且第一进给针16向内回缩。第二凸轮26插入第一针夹持段15中心的凹槽内。图6所示的状况为操纵杆12被握紧且驱动臂13克服弹簧件25的力逆时针转动(见图2)。第一针夹持段15通过第二凸轮26的尖头26c在图中向左移动,并且第一进给针16突伸到顶端。第一针夹持段15与第二凸轮26的关系为首先第一针夹持段的凹槽侧壁同弧形段26b触接,但是随着驱动臂13顺序地转动,第二凸轮的凹口段26d开始与第一针夹持段15触接,并且在终端附近第一针固定器部分15的速度被暂时降低。另外,在最后阶段,尖头26c落入凹槽侧壁上形成的小凹陷部分15a内,此时第一针夹持段15被保持在此状况下。第二针夹持段18通过连接件27与驱动臂13连接并被第二导轨17导向实现线性移动(见图3)。当驱动臂13逆时针转动时,以倒置字母V的形式迫使第二针夹持段18的连接件27在长孔内成肘拐状转动,并且在终端部分附近第二针夹持段18的移动速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当连接件27成肘拐状转动时,第二针夹持段18几乎不移动。利用该机构可以避免第二进给针19的堵塞。因此,可以将穿线环段保持和固定在导向件20的顶端。另外,已预先到达导向件20顶端的穿线环段被保持在等待状态。下面将对上述结构的环形针缝纫装置的应用程序进行描述。首先,将环形针28从装置的上面安装到固定部分上。如图9所示,环形针的设置为穿线环段28a设置得较高,而插头段28b设置得较低。该倾斜度与导向件20的倾斜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环形针缝纫装置,该装置包含:一操纵手柄,该操纵手柄被枢接在装置的主体部分的手柄段上;一驱动臂,通过操纵手柄实现该驱动臂的旋摆;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该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通过驱动臂实现在第一导轨上的线性移动;第一进给针,该第一进给针固定在第一进给针夹持部分上;第二进给针夹持部分,该第二进给针夹持部分通过驱动臂实现在第二导轨上的线性移动;第二进给针,该第二进给针包含弹性件,该弹性件的底端固定在第二进给针夹持段上;和一个导向件,该导向件用于对第二进给针的尖端段进行导向,其中导向件是弯曲的并且其尖端倾斜降低到可及第一进给针16尖端的位置并且该位置在三维空间上不同于第二进给针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上野英幸白谷淳二
申请(专利权)人:MIT国际有限公司拉斯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