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768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1),它具有包括由一螺线管(34)电磁操作的紧线器(32)的紧线装置(29)。流经螺线管(34)的线圈(33)的电流根据线张紧力相对臂轴速度的关系曲线随该速度改变,以使得在面线和底线之间的结头基本上位于缝料之间。该紧线器(32)可选地以一种开环控制模式或者一种闭环控制模式操作,并设置一单旋钮控制装置(50)以用于闭环控制模式和开环控制模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通过一沿面线进给方向进给至缝料的面线和一底线-通过该面线和底线形成一个结头-将至少两件缝料缝合在一起的缝纫机,包括一臂轴;一以可变速度驱动该臂轴的驱动电机;一缝纫机控制装置;一具有一针的针杆,该针杆可由该臂轴驱动;一紧线装置,它包括一与该面线接触的紧线器,并通过一其中有电流通过的螺线管在面线中产生一线张紧力,所述电流根据线张紧力与臂轴速度之间的确定的曲线关系而随臂轴速度改变,以使得面线和底线之间的结头基本位于缝料之间;和一用于该紧线器的操作装置。
技术介绍
DE10113945 C2描述了一种通用类型的缝纫机,其中根据所述速度并根据一通过经验确定的工作特性而给出面线张紧力。该工作特性的位置和/或形状可以由三个相应调节的电位计而改变。这仅涉及一种控制工作,其中在面线中实际产生的线张紧力对该紧线器没有任何反作用。缺点在于操作者必须记住电位计的设定及其与某一缝纫操作的配属关系。由于有三个电位计要进行设定,所以每一调节工作均变得比较费时间。这还有错误输入的风险。全部操作既不容易也不方便。DE19921516C2描述了一种缝纫机,其中,对于所缝纫的给定部分,紧线痕迹要尽可能地准确。为此,设计一转换器以使得相应的线直接作用在该转换器的一个与该紧线器无关的调整元件上。设计了一评价和控制单元用以确定用于由该缝纫机在所缝纫的一给定部分中所形成每个线迹(每次针刺)时发生的最大线张力,并用以将此记录在一存储器中。借助于统计分析,由这些线张力的最大值确定一特征值并将其与一给定的设定值相比较。当该特征值偏离该设定值时,确定一用于调整该紧线器的控制变量并相应地改变该紧线器的设置。因此不对逐个线迹进行各线张力测量值和设定值之间的比较,而是首先对于多个线迹测量相应的线张力,并然后由此借助于统计分析计算出一特征值,并将该特征值与该给定的设定值相比较。使用一闭环式控制紧线器工作需要几乎恒定的缝纫条件;在剧烈波动条件下的缝纫工作使所述调整器受多个扰动变量的影响,以致于会造成缝纫质量的波动。该紧线器以一种与该速度即缝纫机的操作速度无关的线张紧力工作,从而剧烈变化的速度会导致成形线迹质量的变化。DE3529329 C2(对应于美国专利4662294)描述了一种控制器形式的紧线器,其中可以通过一旋转开关将线张紧力设置成变化值,从而在一线中产生相应变化的线张紧力。缺点在于操作者必须记住调节后的值及其与缝纫操作的配属关系,并且该线张紧力在变化的缝纫机速度下保持恒定。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通用类型的缝纫机以使得所产生的线缝质量得到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可选地以一种开环控制模式或者一种闭环控制模式操作的紧线器实现。根据缝纫条件(状态),该紧线器可以一种开环控制模式或者一种闭环控制模式操作。例如当实际缝纫条件例如每两个至三个线迹不时变化时选择开环控制模式。这些缝纫条件可能会使该调整器受很多扰动变量影响,从而妨碍了线张紧力的任何有利的导引。只要实际缝纫条件在较大长度的线缝上保持几乎不变,就可选择闭环控制模式。根据一优选实施例,线张紧力参数可以存储为一程序并可根据缝纫工作而重新调用。一设置有用于闭环控制模式和开环控制模式的单旋钮控制装置的有利的实施例使得操作者可以方便地工作。该单旋-压(lock-down)按钮可以顺时针或逆时针无限制地旋转并被轴向克服弹簧负载而施压。该旋转给出三个值,这些值可以在按下按钮时被存储。例如可以调节并调用下列各项 线张紧力程序号;操作模式,即开环控制模式或者闭环控制模式;与较低速度相配的线张紧力;与较高速度相配的线张紧力;和线张紧力增加值。附图简介本专利技术的详细内容将从下面结合附图对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说明而变得明显,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一缝纫工作位置的示意图;图2为一紧线器的与图1中相比放大比例的平面图;图3为沿图2的线III-III的紧线器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图2的箭头IV的线张紧力测量装置的视图;图5为该紧线器的电源驱动电路图;图6是通过一双(线)锁式针迹线缝而被缝合到一起的两缝料的视图;图7是通过一双(线)锁式针迹线缝而被缝合到一起的两缝料的视图,在该两缝料之间置有一加强条;和图8是一绘出线张紧力相对于速度的变化的曲线。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图1所示的缝纫工作位置包括一设置于一框架2(粗略地画出轮廓)上的传统结构的缝纫机1。该缝纫机1包括一底部3,即所谓的基板;一顶部4,即所谓的臂;和一支架5,该支架将底部3和顶部4连接到一起以使得该缝纫机的整体形状呈C形。一臂轴6可旋转地支承在顶部4中,通过该臂轴驱动一具有一针8的针杆7作上、下往复运动。一支承在底部3中并与针8相配的钩9由该臂轴6驱动。一压脚10设置在顶部4中。该底部3的顶侧11与属于框架2的支承板12对齐。该臂轴6并从而整个缝纫机1通过一皮带驱动装置4由一安装在框架2中的驱动电机13驱动。为控制该驱动电机13并从而控制该缝纫机1,提供了安装在该驱动电机13上的电机控制装置15,并且为了致动该控制装置提供了一个由操作者操作的操作开关16(粗略地画出轮廓)。一个与该臂轴6连接的位置变送器/传感器17安装在该缝纫机1上;它通过一导线18与一操作单元19连接,该操作单元19又通过导线20与该控制装置15连接。该操作单元19和电机控制装置15结合而形成一缝纫机控制系统。通过该线18,位置变送器17将信号以给定的角距离传递至所述控制装置15,这些信号代表臂轴6的旋转位置。通常该臂轴6每转具有512个信号。其中,臂轴6的速度和针8的相应位置可以由这些信号得出。此外,在每一转时,也称为旋转脉冲发送器的位置变送器17发出一个代表一零位置/起始位置的基准信号。在顶部4的缝纫头21上设置一配属给针杆7的、并也由该臂轴6驱动的线杆22;一来自一供线装置(未示出)的、并在实践中还称作针线/面子线的面线23被通过该线杆22引到针8。缝料-尤其是图6中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缝料24和第二缝料25-在缝纫机1上被缝合到一起,当该缝纫机1为一种双(线)锁式针迹缝纫机时由钩9在面线23和底线26之间形成一结头27(在实践中也称为圈结线)。希望该结头27位于缝料24、25之间的接缝(接合)28的区域中,即所缝合的缝料24、25的中间,以使得如图6中所示从任何一侧都看不到它。至此所述的缝纫机1是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工业自动缝纫装置,在实践中有上百万台在被使用。为了获得结头27的希望位置,如图2和3所示在缝纫头21上安装一紧线装置29,它包括通过一螺纹件30安装在缝纫头21上的一支承板31。在该支承板31上设置有一紧线器32,它包括一装备有一线绕组形式的磁线圈33并布置在支承板31的后部该缝纫头21的一适配凹座35中的螺线管34。一螺栓36可移动地在中心定位于线圈33之中。一种由铁磁材料通常为铁制成的盘37固定在螺栓36上,并基本覆盖该螺线管34并用作一衔铁;当电流流经线圈33时盘37被螺线管34吸引。吸引盘37的力取决于流经线圈33的电流强度。螺栓36穿过支承板31,一张紧垫圈39通过一自锁螺母40紧固到螺栓36的朝向支承板31的前侧38的一个端部。该张紧垫圈39还可以与该螺栓36及固定于其上的盘37一起沿螺栓36的纵向移动;通过一销41将其固定而防止其旋转。一个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通过一沿面线进给方向(44)进给至缝料(24,25)的面线(23)和一底线(26)-通过该面线(23)和底线(26)形成一个结头(27)-将至少两件缝料(24,25)缝合在一起的缝纫机(1),包括:-一臂轴(6);- 一以可变速度(n)驱动该臂轴(6)的驱动电机(13);-一缝纫机控制装置(15);-一具有针(8)的针杆(7),该针杆(7)可由该臂轴(6)驱动;-一紧线装置(29),--它包括一与该面线(23)接触的紧线器 (32),和--通过一其中有电流通过的螺线管(34)在面线(23)中产生一线张紧力(F),---所述电流根据线张紧力(F)与臂轴(6)的速度(n)之间的确定的曲线关系而随臂轴(6)的速度(n)改变,以使得面线(23)和底线( 26)之间的结头(27)基本位于缝料(24,25)之间;和-一用于该紧线器(32)的操作装置(49);其中,所述紧线器(32)可选地以一种开环控制模式或者一种闭环控制模式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霍沙加斯H塞贝特A皮克尔J恩斯
申请(专利权)人:杜尔克普阿德勒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