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61590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19:10
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方法,建立包括以下八个有机生态体系:1)建立蓄水池体系;2)建立菌种体系;3)建立以种定养的畜禽养殖场体系;4)建立饲料—肥料厂体系;5)建立沼液水肥药一体化灌溉体系;6)建立露天生态茶园—稻田—鱼塘体系;7)建立茶制品加工及冷链贮存运输和办公生活区体系;8)建立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体系。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绿色有机生态茶业体系、茶业田园综合体、茶业特色小镇建设和精准产销衔接的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

Green organic holography ecological recycling tea garde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ystem and method

Green organic holographic ecological cycle tea garde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ystem method,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eight organic ecosystems: 1) the establishment of a reservoir system; 2) the establishment of bacteria system; 3) to establish a breeding livestock and poultry farm system for breeding; 4) to establish a feed and fertilizer plant system; 5) build an integrated irrigation system of biogas liquid, water, fertilizer and medicine; 6) Jian Lilu Ecological tea garden - rice field - fish pond system; 7) establishment of tea processing and cold chain storage transportation and office living area system; 8) the establishment of large data - block cha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ystem. The invention has realized the green organic holographic ecological cycle with the green organic tea industry system, the tea industry complex, the tea industry characteristic tow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ecise production and market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绿色环保生态循环茶园产业领域,具体涉及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当前,我国推进具有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回顾近代茶叶产业的发展,一个重要特征是:伴随着工业的飞跃发展,茶产业自身的发展中越来越多地渗入了工业性元素,具体表现在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工厂化生产在带来高产出的同时造成了大量的农业资源浪费和农业面污染,比如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过度使用,地膜污染,农药、兽药和重金属污染,秸秆和畜禽粪便不能资源化利用造成的污染,最终土壤劣质化和板结,引入了茶叶产业的生产和发展,造成茶叶质量的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将现代顶尖高新科技成果与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绿色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个绿色有机全息生态茶园系统,填补我国绿色有机茶产业的空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及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工厂化生产带来的农业资源浪费和农业污染,比如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饲料添加剂和兽药的过度使用,地膜污染,农药、兽药和重金属污染,秸秆和畜禽粪便不能资源化利用造成的污染,填补我国绿色有机茶产业的空白。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方法,包括建立以下各个有机体系:1)建立蓄水池体系:在高山山顶地带保留现有的生态林或栽种培育生态林做为主体,进行蓄纳降水和凝集云雾水分,进而形成高山水源,并利用该高山水源的流动、浸润矿物岩石获得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浸润树、草根系获得植物活性成分,及自然界有益微生物后,最终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水,采用渗滤设施和管道系统收集起来贮藏到储水池中待用;所述的渗滤设施设置在所述生态林的根系下方的山体上;所述储水池设置在所述渗滤设施下方的山体上,利用重力实现生态水循环输送;2)建立菌种体系:在山顶部建立菌种采集中心,从当地森林土中采集标本,按常规方法,筛选并培育本地区的有益微生态菌种,建立好氧微生态菌群和厌氧微生态菌群形成菌种待用;3)建立以种定养的畜禽养殖场体系:根据实施区域内的种植面积和植物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先测算出本区域内绿色有机质和氮磷钾各种植物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并换算成欲养畜禽粪尿量;在人员以及畜禽养殖粪尿排泄量与植物利用量的基础上,采用科学配置的种养模式,建立畜禽养殖场及按种养模式配置的畜禽数量;养殖场的畜禽粪尿采用自动出料的微生态动态平衡发酵的“广沼牌”球形沼气池,沼液供灌溉体系使用,沼渣供肥料厂体系使用,沼气和太阳能、地能联合起来供该养殖场的能源消耗使用;所述畜禽养殖场体系建立在所述储水池下方的山体上;4)建立饲料—肥料厂体系:所述饲料—肥料厂临近所述畜禽养殖场设置;按常规方法,采用步骤2)的菌种对植物茎叶、果实进行发酵,制成养殖专用饲料供给步骤3)的所述畜禽养殖场畜禽食用;采用步骤2)的菌种对步骤3)中产生的沼渣或畜禽粪尿进行发酵制成种植专用肥料供灌溉体系使用;5)建立沼液水肥药一体化灌溉体系:利用混合装置将步骤1)储水池的生态水和步骤3)产生的沼液或步骤4)的种植专用肥料,按种植植物需求配制均匀混合,所述混合装置位于畜禽养殖场、饲料—肥料厂下部山体上,利用高低位置产生势能或水泵通过灌溉管道将所述混合装置混合后的液体灌溉目标作物;6)建立露天生态茶园—稻田—鱼塘体系:利用地势将保护地或露天栽培的生态茶园建设在生态养殖场周边及稻田和鱼塘的上方;田地内科学合理地建设田间道路、进排水渠、灌溉管道,利用太阳能灭虫灯、防虫网、粘虫板物理防治病虫害设施;7)建立茶制品及动植物水产等农产品加工、冷链贮存运输和办公生活区体系,并配套冷鲜库和冷藏运输工具;8)设置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体系:与国家大数据中心接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北京农产品平台跟国内外市场实时互动,实现优质生产可在位操作监控与安全绿色消费可追溯一体化。所述混合装置为液体搅拌机或液体磁化均质机。所述沼气池采用自动出料的微生态动态平衡发酵的“广沼牌”球形沼气池。其中,所述有益微生态菌种选用:甲烷菌、光合菌、放线菌、芽孢杆菌、酵母菌、乳酸菌、链球菌;所述好氧微生态菌种选用:光合菌、放线菌、芽孢杆菌、酵母菌;所述厌氧微生态菌种选用:甲烷菌、乳酸菌、链球菌。绿色有机茶园m平方米绿色有机茶叶所需植物营养计算公式为:植物营养需求量(公斤)=﹝(每m平方米目标产量×每百公斤需要纯植物营养量)÷100-茶园土壤某元素实测值×换算系数﹞÷植物营养元素利用率式中,某元素包括氮、磷、钾,且氮采用碱解氮﹝(全氮+0.0686)÷0.02243﹞;磷采用有效磷;钾采用速效钾;换算系数为土壤耕层养分测定值换算成每m平方米茶园0—20厘米土壤养分含量的系数。一种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包括设置蓄水池体系,所述蓄水池体系包括高山山顶地带栽种的生态林,设置在山体上的渗滤收集装置和与其连接的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另一端连通位于山体上的储水池,所述储水池通过输送管道与灌溉体系的混合装置连通;所述山顶地带上设置菌种体系包括菌种配液池,所述储水池下方山体上设置养殖场体系包括养殖场,所述养殖场底部设置沼气池,所述沼气池的气相出口连接输送气体管道、液相出口连接所述混合装置、固相出口连接饲料肥料厂体系的肥料发酵池,所述菌种配液池连接所述肥料发酵池及沼气池,所述肥料发酵池连通所述混合装置;所述混合装置位于所述养殖场下方;所述混合装置通过水泵将混合液体由灌溉管道送入作物体系;所述作物体系包括生态茶园、稻田和鱼塘,所述生态茶园建设在所述养殖场周围及稻田和鱼塘上方的山体上;还设置建立茶制品及动植物水产农产品加工、冷链贮存运输和办公生活区体系和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体系;所述输送气体管道连接所述茶制品及动植物水产等农产品加工厂和办公生活区的燃气气具和养殖场的能源入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中茶园处在稻田和鱼塘上方,稻田和鱼塘形成的雾气沐浴着茶园,生长在这些环境中的茶树,受云雾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形成独特内含物质,使得茶叶鲜叶品质优良,最终使得加工出来的茶叶品质优异。太阳光质与茶叶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红光利于茶多酚形成,而蓝紫光则促进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长波光受云雾阻挡在云层被反射,以蓝紫光为主的短波光穿透力强,这也是高山氨基酸、叶绿素和含氮芳香物质多,茶多酚含量相对较低涩味主要原因。2)本专利技术真正实现了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化运作,在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在全息象数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生态林、生态水、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平衡等科学概念,采用全息生态产业工程和微生态动态平衡发酵技术结合沼气等生物质能、太阳能与地能形成以清洁能源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体系,成为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技术支撑。3)本专利技术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将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与消费市场实时连接,向社会提供无污染、好口味、食用安全的茶制品等,有利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并且可以精准产销衔接,减少人为浪费,减轻环境污染,有利恢复生态平衡,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以下各个有机体系:1)建立蓄水池体系:在高山山顶地带保留现有的生态林或栽种培育生态林做为主体,进行蓄纳降水和凝集云雾水分,进而形成高山水源,并利用该高山水源的流动、浸润矿物岩石获得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浸润树、草根系获得植物活性成分,及自然界有益微生物后,最终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水,采用渗滤设施和管道系统收集起来贮藏到储水池中待用;所述的渗滤设施设置在所述生态林的根系下方的山体上;所述储水池设置在所述渗滤设施下方的山体上,利用重力实现生态水循环输送;2)建立菌种体系:在山顶部建立菌种采集中心,从当地森林土中采集标本,按常规方法,筛选并培育本地区的有益微生态菌种,建立好氧微生态菌群和厌氧微生态菌群形成菌种待用;3)建立以种定养的畜禽养殖场体系:根据实施区域内的种植面积和植物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先测算出本区域内绿色有机质和氮磷钾各种植物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并换算成欲养畜禽粪尿量;在人员以及畜禽养殖粪尿排泄量与植物利用量的基础上,采用科学配置的种养模式,建立畜禽养殖场及按种养模式配置的畜禽数量;养殖场的畜禽粪尿采用自动出料的微生态动态平衡发酵的“广沼牌”球形沼气池,沼液供灌溉体系使用,沼渣供肥料厂体系使用,沼气和太阳能、地能联合起来供该养殖场的能源消耗使用;所述畜禽养殖场体系建立在所述储水池下方的山体上;4)建立饲料—肥料厂体系:所述饲料—肥料厂临近所述畜禽养殖场设置;按常规方法,采用步骤2)的菌种对植物茎叶、果实进行发酵,制成养殖专用饲料供给步骤3)的所述畜禽养殖场畜禽食用;采用步骤2)的菌种对步骤3)中产生的沼渣或畜禽粪尿进行发酵制成种植专用肥料供灌溉体系使用;5)建立沼液水肥药一体化灌溉体系:利用混合装置将步骤1)储水池的生态水和步骤3)产生的沼液或步骤4)的种植专用肥料,按种植植物需求配制均匀混合,所述混合装置位于畜禽养殖场、饲料—肥料厂下部山体上,利用高低位置产生势能或水泵通过灌溉管道将所述混合装置混合后的液体灌溉目标作物;6)建立露天生态茶园—稻田—鱼塘体系:利用地势将保护地或露天栽培的生态茶园建设在生态养殖场周边及稻田和鱼塘的上方;田地内科学合理地建设田间道路、进排水渠、灌溉管道,利用太阳能灭虫灯、防虫网、粘虫板物理防治病虫害设施;7)建立茶制品及动植物水产等农产品加工、冷链贮存运输和办公生活区体系,并配套冷鲜库和冷藏运输工具;8)设置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体系:与国家大数据中心接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北京农产品平台跟国内外市场实时互动,实现优质生产可在位操作监控与安全绿色消费可追溯一体化。...

【技术特征摘要】
1.绿色有机全息生态循环茶园产业工程系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立以下各个有机体系:1)建立蓄水池体系:在高山山顶地带保留现有的生态林或栽种培育生态林做为主体,进行蓄纳降水和凝集云雾水分,进而形成高山水源,并利用该高山水源的流动、浸润矿物岩石获得矿物质、微量元素和浸润树、草根系获得植物活性成分,及自然界有益微生物后,最终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水,采用渗滤设施和管道系统收集起来贮藏到储水池中待用;所述的渗滤设施设置在所述生态林的根系下方的山体上;所述储水池设置在所述渗滤设施下方的山体上,利用重力实现生态水循环输送;2)建立菌种体系:在山顶部建立菌种采集中心,从当地森林土中采集标本,按常规方法,筛选并培育本地区的有益微生态菌种,建立好氧微生态菌群和厌氧微生态菌群形成菌种待用;3)建立以种定养的畜禽养殖场体系:根据实施区域内的种植面积和植物需肥规律,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先测算出本区域内绿色有机质和氮磷钾各种植物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并换算成欲养畜禽粪尿量;在人员以及畜禽养殖粪尿排泄量与植物利用量的基础上,采用科学配置的种养模式,建立畜禽养殖场及按种养模式配置的畜禽数量;养殖场的畜禽粪尿采用自动出料的微生态动态平衡发酵的“广沼牌”球形沼气池,沼液供灌溉体系使用,沼渣供肥料厂体系使用,沼气和太阳能、地能联合起来供该养殖场的能源消耗使用;所述畜禽养殖场体系建立在所述储水池下方的山体上;4)建立饲料—肥料厂体系:所述饲料—肥料厂临近所述畜禽养殖场设置;按常规方法,采用步骤2)的菌种对植物茎叶、果实进行发酵,制成养殖专用饲料供给步骤3)的所述畜禽养殖场畜禽食用;采用步骤2)的菌种对步骤3)中产生的沼渣或畜禽粪尿进行发酵制成种植专用肥料供灌溉体系使用;5)建立沼液水肥药一体化灌溉体系:利用混合装置将步骤1)储水池的生态水和步骤3)产生的沼液或步骤4)的种植专用肥料,按种植植物需求配制均匀混合,所述混合装置位于畜禽养殖场、饲料—肥料厂下部山体上,利用高低位置产生势能或水泵通过灌溉管道将所述混合装置混合后的液体灌溉目标作物;6)建立露天生态茶园—稻田—鱼塘体系:利用地势将保护地或露天栽培的生态茶园建设在生态养殖场周边及稻田和鱼塘的上方;田地内科学合理地建设田间道路、进排水渠、灌溉管道,利用太阳能灭虫灯、防虫网、粘虫板物理防治病虫害设施;7)建立茶制品及动植物水产等农产品加工、冷链贮存运输和办公生活区体系,并配套冷鲜库和冷藏运输工具;8)设置大数据—区块链信息技术体系:与国家大数据中心接轨,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结合北京农产品平台跟国内外市场实时互动,实现优质生产可在位操作监控与安全绿色消费可追溯一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旭芝董应卓钟希榜郑晓康林继和张安洲李丽云张勇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亿纳夫科技有限公司泰顺县益恒种养专业合作社温州三贯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