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6159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7 19:10
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有选地、整地、选种、刺梨的移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石蒜的移植、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收获。将石蒜与刺梨采取套种,刺梨能很好地为石蒜遮阴,为石蒜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该环境基本模拟了石蒜的原生态优良环境。通过采取间套种植方法,其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不同农作物,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其肥水资源可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A method of Interplanting with Lycoris and Rosa roxburghii

The interplanting method of Lycoris and Roxburg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planting method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land, whole land, seed selection, transplantation of Roxburgh, pruning, pest control, Lycoris transplantation, weed control and fertilization, pest control and pest management,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 and harvest. The Lycoris and Roxburgh are Interplanted, and roxa can well cover the shade of Lycoris and provide a good growth environment for the growth of Lycoris. The environment basically simulates the origi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Lycoris.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interplant planting, the cost of planting is greatly reduced, and two different crops can be harves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the unit area is increased. The fertilizer and water resources can be shared and the fertilizer and water are saved.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per unit area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
技术介绍
石蒜(学名:Lycorisradiata(L’Her.)Herb.):鳞茎近球形,直径1-3厘米。秋季出叶,叶狭带状,长约15厘米,宽约0.5厘米,顶端钝,深绿色,中间有粉绿色带。花茎高约30厘米;总苞片2枚,披针形,长约35厘米,宽约05厘米;伞形花序有花4-7朵,花鲜红色;花被裂片狭倒披针形,长约3厘米,宽约05厘米,强度皱缩和反卷,花被简绿色,长约05厘米;雄蕊显著伸出于花被外,比花被长1倍左右。花期8-9月,果期10月。野生于阴湿山坡和溪沟边;庭院也栽培。分布于中国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也有。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但产地不明。石蒜是东亚常见的园林观赏植物,冬赏其叶,秋赏其花。是优良宿根草本花卉,园林中常用作背阴处绿化或林下地被花卉,花境丛植或山石间自然式栽植。因其开花时光叶,所以应与其他较耐明的草本植物搭配为好。可作花坛或花径材料,亦是美丽的切花。鳞茎含有石蒜碱、伪石蒜碱、多花水仙碱、力可拉敏、加兰他敏等十多种生物碱;有解毒、祛痰、利尿、催吐、杀虫等的功效,但有小毒;主治咽喉肿痛、痈肿疮毒、瘰疬、肾炎水肿、毒蛇咬伤等;石蒜碱具一定抗癌活性,并能抗炎、解热、镇静及催吐;加兰他敏和力可拉敏为治疗小儿麻痹症的要药。鳞茎(石蒜):辛,温。有小毒。解毒,祛痰,利尿,催吐。用于咽喉肿痛,水肿;小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咳嗽痰喘,食物中毒。刺梨又名茨梨、木梨子,别名送春归、刺酸梨子、九头鸟、文先果,为蔷薇科植物缫丝花的果实,是滋补健身的营养珍果。果实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被称为“维C之王”。刺梨的药用价值很高,其花、叶果、籽可入药,有健胃、消食、滋补,止泻的功效。特别是刺梨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国际公认具有抗衰、防癌作用的活性物质,刺梨还具有抗病毒、抗辐射的作用,在心血管、消化系统和各种肿瘤疾病防治方面,应用十分广泛。刺梨果味酸、涩、平,具有增强机体对传染的抵抗力、防癌抗癌、治疗坏血病、排铅作用、抗衰老、治疗脚气病、治疗口腔炎症、促进人体正常发育及治疗夜盲症、健脾助消化解疼痛、降三高等功效。目前,石蒜和刺梨的种植方法主要是,一块地只种一种作物,其优点是品种单一便于管理,缺点是土地利用率很低,经济效益不好。采用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石蒜与刺梨之间的套种,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能力,增加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过程中同时收获两种植物材料,具有来说是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有选地、整地、选种、刺梨的移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石蒜的移植、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收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为种植地,选地位置为向阳的坡地;(2)整地:在冬季对种植地进行深翻50~60cm,并撒入有机肥,再次翻耕种植地40~50cm,经过2~3个月自然风化后,再次翻耕种植地25~35cm,并把种植地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石蒜选种:刺梨树高度在100~150cm,遮阴率在90%以上;(4)刺梨的种植:按照该刺梨植物坡地种植量的基础上增加10%种植,株距与坡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满足对石蒜的遮光为准,成行种植刺梨果苗,相邻两行间刺梨错窝种植,种植季节比石蒜播种季节提前三年种植;(5)刺梨果树的修剪:种植后的刺梨在成长阶段,需要对刺梨果树下层枝条和病死枝叶进行摘除,使地上40~60cm刺梨枝叶生长,保证空气的快速流通,对上层枝条进行适当修剪保证透光性;(6)病虫害防治:针对枯萎病,发病初期用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喷雾,每12天一次,连喷3次;针对轮纹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10天一次,连喷3次;针对红蜘蛛、蚜虫,用40%吡虫啉,40%螺螨酯1500倍液喷杀一次,施喷量为2~4L/亩;(7)石蒜的移苗方法:当刺梨生长高度达到120cm左右,刺梨使遮阴率达到90%以上,将距离刺梨兜20cm外的地进行松土,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再施入经堆制发酵的土杂肥,每亩施入2000~3000kg,缓慢浇透水,行间和株间开5cm深的平沟,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石蒜种苗,在刺梨行间和株间按10~15cm距离呈三角形交互移栽,距离刺梨半径60cm内不种植移苗,便于刺梨的管理;(8)除草与施肥:结合刺梨和石蒜的管理,见草就拔,间隔一定时间施用石蒜药材所需肥料,使石蒜鳞茎膨大;(9)病虫害防治:结合刺梨的病虫害防治,摘除病死枝叶,发现石蒜病毒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再每隔半月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发现石蒜害虫发生,斜纹夜盗蛾用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万灵1000倍液防治,石蒜夜蛾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喷施药剂乐斯本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油800倍液,蓟马用25%吡虫啉3000倍液、70%艾美乐6000~10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10)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农家肥1500~18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在每年进入雨季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浇水量以水深高于低洼面2cm为宜,施肥时可以将刺梨一起施肥,操作更简便,减少用工;(11)石蒜收获:经过4年左右栽培的石蒜可以进行收割,6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分开小鳞茎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12)刺梨的收获:按照刺梨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销售。与现有技术相比,将石蒜与刺梨采取套种,刺梨能很好地为石蒜遮阴,为石蒜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该环境基本模拟了石蒜的原生态优良环境。通过采取间套种植方法,其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不同农作物,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其肥水资源可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有选地、整地、选种、刺梨的移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石蒜的移植、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收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为种植地,选地位置为向阳的坡地;(2)整地:在冬季对种植地进行深翻50~60cm,并撒入有机肥,再次翻耕种植地40~50cm,经过2~3个月自然风化后,再次翻耕种植地25~35cm,并把种植地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石蒜选种:刺梨树高度在100~150cm,遮阴率在90%以上;(4)刺梨的种植:按照该刺梨植物坡地种植量的基础上增加10%种植,株距与坡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满足对石蒜的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有选地、整地、选种、刺梨的移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石蒜的移植、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收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为种植地,选地位置为向阳的坡地;(2)整地:在冬季对种植地进行深翻50~60cm,并撒入有机肥,再次翻耕种植地40~50cm,经过2~3个月自然风化后,再次翻耕种植地25~35cm,并把种植地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石蒜选种:刺梨树高度在100~150cm,遮阴率在90%以上;(4)刺梨的种植:按照该刺梨植物坡地种植量的基础上增加10%种植,株距与坡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满足对石蒜的遮光为准,成行种植刺梨果苗,相邻两行间刺梨错窝种植,种植季节比石蒜播种季节提前三年种植;(5)刺梨果树的修剪:种植后的刺梨在成长阶段,需要对刺梨果树下层枝条和病死枝叶进行摘除,使地上40~60cm刺梨枝叶生长,保证空气的快速流通,对上层枝条进行适当修剪保证透光性;(6)病虫害防治:针对枯萎病,发病初期用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喷雾,每12天一次,连喷3次;针对轮纹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10天一次,连喷3次;针对红蜘蛛、蚜虫,用40%吡虫啉,40%螺螨酯1500倍液喷杀一次,施喷量为2~4L/亩;(7)石蒜的移苗方法:当刺梨生长高度达到120cm左右,刺梨使遮阴率达到90%以上,将距离刺梨兜20cm外的地进行松土,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再施入经堆制发酵的土杂肥,每亩施入2000~3000kg,缓慢浇透水,行间和株间开5cm深的平沟,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石蒜种苗,在刺梨行间和株间按10~15cm距离呈三角形交互移栽,距离刺梨半径60cm内不种植移苗,便于刺梨的管理;(8)除草与施肥:结合刺梨和石蒜的管理,见草就拔,间隔一定时间施用石蒜药材所需肥料,使石蒜鳞茎膨大;(9)病虫害防治:结合刺梨的病虫害防治,摘除病死枝叶,发现石蒜病毒病发生,在病穴用70%甲基托布津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或者将病株拔出,再每隔半月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发现石蒜害虫发生,斜纹夜盗蛾用5%锐劲特悬浮剂2500倍液,万灵1000倍液防治,石蒜夜蛾可选择在早晨或傍晚时喷施药剂乐斯本1500倍液或辛硫磷乳油800倍液,蓟马用25%吡虫啉3000倍液、70%艾美乐6000~10000倍液轮换喷雾防治;(10)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农家肥1500~18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在每年进入雨季季节,要及时清沟排水,如遇长期干旱,应及时浇水,条件好的地方可以将水灌入围沟内,浇水量以水深高于低洼面2cm为宜,施肥时可以将刺梨一起施肥,操作更简便,减少用工;(11)石蒜收获:经过4年左右栽培的石蒜可以进行收割,6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分开小鳞茎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切片晒干或烘干入药;(12)刺梨的收获:按照刺梨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销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蒜与刺梨的间套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方法包括有选地、整地、选种、刺梨的移植、修剪、病虫害防治、石蒜的移植、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和收获,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土壤或腐殖质土壤为种植地,选地位置为向阳的坡地;(2)整地:在冬季对种植地进行深翻50~60cm,并撒入有机肥,再次翻耕种植地40~50cm,经过2~3个月自然风化后,再次翻耕种植地25~35cm,并把种植地表面整细耙平;(3)套种石蒜选种:刺梨树高度在100~150cm,遮阴率在90%以上;(4)刺梨的种植:按照该刺梨植物坡地种植量的基础上增加10%种植,株距与坡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满足对石蒜的遮光为准,成行种植刺梨果苗,相邻两行间刺梨错窝种植,种植季节比石蒜播种季节提前三年种植;(5)刺梨果树的修剪:种植后的刺梨在成长阶段,需要对刺梨果树下层枝条和病死枝叶进行摘除,使地上40~60cm刺梨枝叶生长,保证空气的快速流通,对上层枝条进行适当修剪保证透光性;(6)病虫害防治:针对枯萎病,发病初期用41%聚砹·嘧霉胺800倍液喷雾,每12天一次,连喷3次;针对轮纹病,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喷雾,每10天一次,连喷3次;针对红蜘蛛、蚜虫,用40%吡虫啉,40%螺螨酯1500倍液喷杀一次,施喷量为2~4L/亩;(7)石蒜的移苗方法:当刺梨生长高度达到120cm左右,刺梨使遮阴率达到90%以上,将距离刺梨兜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泽洋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龙里县泽洋生态科技种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