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125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缝纫机,具有:为了进行缝制动作而上下运动的针杆(3);相对地可上下运动地支承在针杆上的压脚体(41);以及在针杆上对压脚体(41)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43)。还设置有以机械方式限制该压脚体位置限制构件(47、58、61),在压脚体(41)跟随针杆的运动而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47、58、61)阻止压脚体(41)向上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的压脚体的缝纫机,特别是涉及当压脚体位于下止点时能可靠地按压被缝制物并使压脚体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保持恒定的缝纫机。
技术介绍
以往,已知有一种具有被支承为相对于上下往复驱动的针杆能上下运动的压脚体的缝纫机,该压脚体由于受到设于所述针杆的轴上的螺旋弹簧的弹力而被向下方施力,成为将抵接部推压在设于所述针杆的兼起止动块作用的缝针安装部件(所谓针夹)上的状态,在此状态下与所述针杆一起进行一体地上下运动,但当该压脚体位于下止点而成为按压被缝制物的状态时,只有针杆运动,压脚体停止在该下止点。作为这种缝纫机的一个例子,例如具有下列所示的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缝纫机。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是沿缝纫机左右方向配置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所谓缝纫机主轴)形式的缝纫机,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是沿缝纫机前后方向配置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形式的缝纫机(所谓机臂型的缝纫机)。日本特开平5-245278号公报日本特开平9-84981号公报在上述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公开的缝纫机中,为了减轻随着压脚体与针杆一体的上下运动所发生的噪音(撞击声),设置有当压脚体下降时从下方支承设于该压脚体上的卡合部的支承部件,与针杆的上下运动同步地对该支承部件进行上下驱动。具体来讲,与针杆同步地使支承部件在下限位置和空开规定间隙地设定在所述下限位置上方的上限位置之间进行往复驱动,该下限位置是通过在压脚体下降时由支承部件支承压脚体的卡合部来限制压脚体下止点的位置上。针杆下降时,在支承部件从所述上限位置到达所述下限位置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支承部件使得压脚体与支承部件之间的相对速度差尽可能地减小并由支承部件将压脚体的卡合部支承在所述下限位置,从而避免在将压脚体限制在下止点位置(前述下限位置)时发生的压脚体的卡合部与支承部件的撞击声。另一方面,针杆上升时,在针杆的针夹到达被限制在下止点处的压脚体的抵接部正下方的过程中,通过驱动支承构件使支承部件开始上升,并在使针杆的针夹与压脚体的抵接部的相对速度差尽可能地减小的状态下,使针杆的针夹与压脚体的抵接部抵接,来避免发生针杆的针夹与压脚体的抵接部的撞击声。这样,在具有支承部件的缝纫机中,通过避免压脚体下降时以及上升所发生的撞击声,可以减轻压脚体的上下运动所造成的噪音。然而,在通过设于针杆的轴上的螺旋弹簧使压脚体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的上述缝纫机中存在着以下问题。第1,在压脚体因螺旋弹簧而受到相对针杆向下方的力并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的缝纫机中,压脚体对被缝制物按压也是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来进行的,压脚体按压被缝制物的力由螺旋弹簧的强度决定。为此,螺旋弹簧的强度必须是压脚体能够可靠地将被缝制物按压住才行,当被缝制物是厚料或皮革等时,必须使用强力的螺旋弹簧。但是,当螺旋弹簧的强度过强时,施加于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上的负载扭矩会增大到限度以上,特别是在具有多个缝纫机机头的多头缝纫机等中,该负载扭矩非常之大,会对缝纫造成不良影响。第2,当压脚体位于下止点的状态下,通过螺旋弹簧的施力按压压脚体的力会随着针杆的上下运动而变化。在此,图13A、图13B是表示在以往具有已知的支承部件的缝纫机中,压脚体41位于下止点状态的概略图。图13A表示压脚体41刚到达下止点后的状态,图13B表示针杆3位于下止点时的状态。另外,压脚体41即将要从下止点上升之前也是与图13A所示的状态大致相同。从这些图中可知,当压脚体41刚到达下止点后螺旋弹簧43未发生收缩,其弹力较弱。然而,随着针杆3从此时开始向下止点下降,螺旋弹簧43收缩而使弹力增大,图13B的针杆3位于下止点时螺旋弹簧43成为收缩最大的状态,其弹力也是最强。其后,随着针杆3的上升,螺旋弹簧43的收缩被复原而使弹力变弱。这样,压脚体41按压被缝制物的力因跟随针杆3的上下运动而相应变化,故压脚体41对被缝制物的按压不稳定。为此,为了解决以上这些不良问题,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使用各自单独的驱动机构使针杆和压脚体进行上下运动的缝纫机。采用该专利文献3,设置有相对上下往复驱动的针杆能进行相对地上下运动的压脚体。在与针杆并行设置的基针杆上设置有可分别进行上下运动的针杆驱动用的第1升降体及压脚体驱动用的第2升降体,两升降体与第1传递机构及第2传递机构连接,该第1传递机构及第2传递机构分别与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连动,各自对第1升降体、第2升降体进行升降驱动。在两升降体上分别设置有可绕与基针杆并行的轴心进行旋转的第1驱动部件及第2驱动部件。在第1驱动部件上设置有可与设于针杆的卡合部卡合的凹部,在第2驱动部件上设置有可与设于压脚体的卡合部卡合的凹部。两驱动部件常态时被保持在针杆或压脚体的卡合部与该凹部卡合的旋转位置上,因此,针杆及压脚体与两升降体一起进行上下运动。并且,当针杆及压脚体的上下运动处于临时性停止的「跳起状态」时,两驱动部件绕基针杆的轴心旋转,将该凹部与针杆或压脚体的卡合部的卡合解除。由此成为升降体的上下运动不传递给针杆及压脚体的「跳起状态」。又,在针杆上设置有向上方分别对针杆、压脚体施力的弹性部件(或施力部件),处于所述「跳起状态」时,针杆及压脚体的抵接部与分别相对应的止动块抵接,将针杆及压脚体分别保持在上止点位置。日本特许第2848968号公报若使用上述专利文献3中公开的缝纫机,通过跟随缝纫机主轴的旋转进行上下运动的第2升降体使压脚体在不与其他部件接触的状态下进行上下运动,故不会发生撞击声,从而能减轻压脚体的上下运动所引起的噪音。又,由于压脚体的卡合部与第2驱动部件的凹部卡合来使压脚体上下运动,因此压脚体的上下位置受到限制,不会发生压脚体按压被缝制物时上浮的现象。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缝纫机中存在着以下不良现象。即,在使用各自单独的驱动机构对针杆和压脚体进行上下驱动的缝纫机中,为了使针杆及压脚体临时性停止而使针杆及压脚体双方跳起。但是,一旦针杆及压脚体双方跳起,则会使针杆及压脚体与分别相对应的止动块抵接而保持在上止点时会发生撞击声。因该撞击声由针杆及压脚体同时发生,故跳起时噪音非常大,特别是在具有多个缝纫机机头的缝纫机中,与缝纫机机头的数量相对应,则该噪音更大,因而问题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一种缝纫机,该缝纫机不会对针杆驱动用的驱动轴(缝纫机主轴)施加过大的负载扭矩、压脚体能可靠地按压住被缝制物并能使压脚体对被缝制物的按压力保持恒定并且不会使缝纫机运转时的噪音增大。本专利技术的缝纫机,包括为了进行缝制动作而上下运动的针杆;可相对性上下运动地支承在所述针杆上的压脚体;以及在所述针杆上对所述压脚体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有以机械方式限制该压脚体位置的限制构件,在所述压脚体跟随所述针杆的运动而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所述限制构件阻止所述压脚体向上运动。与以往一样,在压脚体未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受到施力部件施力的压脚体相对针杆保持规定的位置,压脚体与针杆一起上下运动。又,与以往一样,当压脚体到达了下止点的状态下,压脚体的向下运动被阻止,针杆容易克服施力部件的施力继续下降,其顶端的缝针刺入布料中进行缝制。此时,在因布料的厚度及其他原因而对压脚体作用了向上浮起力时,必须抑制这种压脚体的上浮现象,为此,在现有装置中,施力部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缝纫机,包括:为了进行缝制动作而上下运动的针杆;可相对性上下运动地支承在所述针杆上的压脚体;以及在所述针杆上对所述压脚体向下方施力的施力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以机械方式限制所述压脚体位置的限制构件,在所述压脚体跟随所述针杆的运动而到达下止点的状态下,所述限制部件阻止所述压脚体向上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姉崎友昭
申请(专利权)人:东海工业缝纫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