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吸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610688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吸收从外部热源传递的热量从而抑制热源的温度升高的三维吸热装置。该装置包括:构成该装置的外形的密封构件;在密封构件内部以三维栅格结构连接的第一空间;以及在密封构件的内部空间中构成未被第一空间占据的空间的第二空间,其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用于操作流体蒸气的通道,并且沿着其内表面设置有芯体,使得液态操作的流体被吸收,并且如果需要可以使上述空间中的一个填充有相变材料并且赋有蓄热性能。该装置可以通过在装置内部使传热系统三维延长和多样化而具有提高的传热速率。另外,传热系统的一部分可以具有蓄热性能,使得整体上能够在没有任何独立的强制冷却装置的情况下仅通过自然冷却实现恒速操作,同时抑制温度升高,并且传热速率和/或蓄热性能的这样的改进能够以紧凑的方式设计具有受抑制的能量消耗和噪声产生的装置。此外,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三维吸热装置由于传热通道之间的三维连接结构而具有改进的抵抗外力的耐久性,并且对操作方向没有限制,使包括吸热装置的系统的设计不受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三维吸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吸收从外部热源传递的热量以抑制热源的温度升高的吸热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包括电子部件(例如,半导体)的各种产品中,操作期间产生的热量需要被有效地排到外部,以避免性能恶化。在相关技术中,热管作为用于将热源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其他地方的非常有效的手段而被广泛知晓。AmirFaghri的论文中披露了这样的热管的操作原理及发展状况(AmirFaghri,热管科学与技术的综述与进展(ReviewandAdvancesinHeatPipeScienceandTechnology),ASME热传导杂志(ASMEJournalofHeatTransfer)第134卷,第123001-1至18页,2012年)。图1示出了传统热管的结构,图1A是热管的纵剖视图,图1B是热管的横剖视图。图1的线性热管1包括长的柱状气密容器11和形成在气密容器11的内壁上的多孔芯体14。芯体14浸渍在液化的工作流体中,并且因热量而发生相变的气态工作流体穿过的通道12形成在芯体14内部。气密容器11的内部空间沿纵向从图中的左侧被划分成蒸发部分A、隔热部分B和冷凝部分C。通过从外部热源(没有示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三维吸热装置,其包括:限定三维吸热装置的外观的气密构件;在气密构件内部以三维栅格结构彼此连接的第一空间;以及在气密部件的内部空间中构成未被第一空间占据的空间的第二空间,其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工作流体蒸气用的通道,并且沿着该通道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收液化的工作流体的芯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1.11 KR 10-2015-01582781.一种三维吸热装置,其包括:限定三维吸热装置的外观的气密构件;在气密构件内部以三维栅格结构彼此连接的第一空间;以及在气密部件的内部空间中构成未被第一空间占据的空间的第二空间,其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形成工作流体蒸气用的通道,并且沿着该通道的内表面设置有吸收液化的工作流体的芯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吸热装置,其中,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的至少一个填充有芯体,并且相变工作流体在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边界中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维吸热装置,其中,第一空间与第二空间之间的边界由壁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吸热装置,其中,芯体设置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的壁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形成工作流体蒸气用的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维吸热装置,其中,工作流体是均质材料或非均质材料。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维吸热装置,其中,芯体设置在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中任何一个空间的壁的内表面上,以形成工作流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基洲
申请(专利权)人:全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