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拜尔公司专利>正文

透明的吸热塑料模塑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677881 阅读:2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由聚合物基底材料(B)和至少一种在其上形成的涂层构成的透明的塑料模制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底材料(B)的至少一侧施涂含有环氧-和/或丙烯酸树脂的底漆层(G),在其表面上施涂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吸热中间层(Z),并在中间层(Z)上形成一耐擦层(K),以及由聚合物基底材料(B)和至少一种在其上形成的涂层构成的透明的塑料模制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底材料(B)的至少一侧施加一吸热层(W),该层通过含有环氧-和/或丙烯酸树脂和聚噻吩化合物的水分散体硬化得到,并在吸热层(W)上形成一耐擦层(K)。(*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已知,为了减少由于太阳辐射对塑料-和复合玻璃板的加热作用配备红外线吸收层。已证明,由聚噻吩或可溶性聚噻吩盐组成的薄层对此特别有效。为了制备这种吸收红外线的复合玻璃板,将聚噻吩的水/醇溶液,大多情况下与基于硅烷的粘合剂混合,涂覆到透明的玻璃板上并在室温下蒸发掉溶剂。涂层的干燥厚度为约0.2μm。为了制备复合玻璃板,将玻璃板与聚乙烯醇缩丁醛膜和另一玻璃板在145℃/10巴下挤压。这类的吸热复合玻璃板是例如DE 42 26 757 A1中已知的。此外,DE 41 29 282 A1建议,将聚碳酸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透明的塑料板涂覆聚噻吩以隔热,并任选提供基于丙烯酸酯或聚氨酯的保护层。作为实施例,该说明书中给出了聚碳酸酯膜,在其上首先涂覆基于聚乙酸乙烯酯的含有溶剂的底漆,然后在底漆干燥后涂覆含有溶剂的3,4-亚乙基二氧基噻吩层并蒸发掉溶剂。如此涂覆的聚碳酸酯膜具有红外吸收性能。在上述的吸热复合玻璃板的制备变成工业上常用的方法的过程中,已证明,相应的塑料玻璃板的涂覆在实践中是特别困难的。特别是,已知的用于形成红外吸收层的物质,如由Bayer AG以商标Baytron市售的用于该目的的材料,不能象在玻璃上那样以满意的方式用于在塑料上的涂覆。塑料表面与这种材料的润湿以及这种材料在塑料表面的粘附都不足,并导致了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已证明,DE 4129 282 A1描述的在塑料玻璃板和聚噻吩涂层之间的基于聚乙酸乙烯酯的底漆也不适合于保证聚噻吩化合物在塑料表面的均匀润湿和持久的粘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已知的红外线吸收物质在塑料如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酯上的应用形式。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通过由聚合物基底材料(B)和至少一种在其上形成的涂层构成的透明的塑料模制体达到,其中在基底材料(B)的至少一侧施加含有环氧-和/或丙烯酸树脂的底漆层(G),在其表面上施加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吸热中间层(Z),并在中间层(Z)上形成一耐擦层(K)。此外,按照本专利技术,这一目的通过由聚合物基底材料(B)和至少一种在其上形成的涂层构成的透明的塑料模制体达到,其中在基底材料(B)的至少一侧施加一吸热层(W),该层通过含有环氧-和/或丙烯酸树脂和聚噻吩化合物的水分散体硬化得到,并在吸热层(W)上形成一耐擦层(K)。曾经尝试过,用不同的底漆和面漆将Baytron层涂覆到聚碳酸酯上。但是,由于上述问题可清楚地看到Baytron的UV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不足。现已发现,吸热的聚噻吩化合物可令人惊奇地与基于丙烯酸和/或环氧树脂的体系良好地粘结并且相互之间具有极好的相容性。此外,还发现一些耐擦涂层(K),特别是基于聚硅氧烷和含有环氧基的硅烷的那些特别适合于与聚噻吩化合物组合。本专利技术的塑料模制体主要包含两种不同的层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方案,在平板状的塑料基底(B)上首先涂覆基于丙烯酸和/或环氧树脂的底漆层(G)并硬化。对此优选水基的丙烯酸-和/或环氧树脂体系,即含有少量或不含溶剂。然后在该底漆层(G)上涂覆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吸热中间层(Z)。优选这一涂料组合物也是水性体系,即含有少量或不含溶剂。然后,在干燥之后,在吸热中间层(Z)上涂覆耐擦层(K),该层用于保护它下面的层,特别是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敏感的中间层(Z)以避免机械损伤和UV-辐射。具有上述层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制体的特征在于底漆层(G)对用于中间层(Z)的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涂料组合物具有均匀的可润湿性。此外,它们的特征在于各层相互之间杰出的的粘附作用和按照TSET(总的太阳能透过)测定具有突出的吸热性能。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实施方案,将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吸热层(W)直接施涂到塑料基底(B)上,即不预先施加底漆层。为此,将含有环氧-和/或丙烯酸树脂和聚噻吩化合物的涂料组合物涂覆到塑料基底(B)上并硬化。对此重要得到是所述涂料组合物作为水体系,即作为水悬浮体施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聚噻吩化合物在丙烯酸-或环氧树脂中的均匀分布以及良好的可润湿性。因此,所述水分散体应包含尽可能少,优选根本不含溶剂。然后在如此涂覆和硬化的吸热层(W)上涂覆一耐擦层(K),以保护其下面的层避免机械损伤和UV-辐射。具有上述层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模制体的特征在于塑料基底(B)和吸热层(W)之间的突出的粘合性、聚噻吩化合物在吸热层(W)中均匀的分布以及按照TSET(总的太阳能透过)测定具有突出的吸热性能。下面进一步描述适合用于制备本专利技术模制体的各个组分。聚合物基底材料(B)特别适合于用作聚合物基底材料(B)的是热塑性材料,例如在Becker/Braun的Kunststofftaschenbuch,Carl Hanser Verlag,Münschen,Wien,1992中描述的那些。聚合物多层材料,例如可通过共挤出得到的两层体特别适合用作基底材料(B)。特别适合的是透明的热塑性塑料,例如基于聚碳酸酯、聚酯碳酸酯和/或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热塑性塑料。特别适合的聚碳酸酯是例如双酚-A-均聚碳酸酯和基于双酚-A和1,1-双-(4-羟基苯基)-3,3,5-三甲基-环己烷)的共聚碳酸酯。所述聚合物基底材料可以例如板材、眼镜、光学透镜、汽车玻璃和塑料散射玻璃(Kunststoffstreuscheiben)的形式存在。在本专利技术意义上的聚碳酸酯包括均聚碳酸酯和共聚碳酸酯。按照已知方式,所述聚碳酸酯可以是直链的或支链的。在聚碳酸酯中,至多80摩尔%,优选20摩尔%到至多50摩尔%的一部分碳酸酯基团可被芳族二羧酸酯基代替。这类在其分子链中既包含聚入其中的碳酸的酸残基又包含聚入其中的芳族二羧酸的酸残基的聚碳酸酯是聚酯碳酸酯。在本专利技术意义上将聚酯碳酸酯包括在聚碳酸酯的概念下。聚碳酸酯可按照已知方法制备。制备聚碳酸酯的合适方法是例如由双酚与光气按照相界面法制备或者由双酚和光气按照均相法,即所谓的吡啶法制备,或者由双酚与碳酸酯按照熔融酯交换法制备。这些制备方法例如描述在H.Schnell的“Chemistry and Physics ofPolycarbonates”,Polymer Reviews,第9卷,31-76页,IntersciencePublishers,New York,London,Sidney,1964中。上述制备方法也描述于D.Freitag,U.Grigo,P.R.Mülle和H.Nouvertne在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11卷,第二版,1988,648-718页中的“聚碳酸酯”中,和U.Grigo,K.Kircher和P.R.Müller在Becker,Braun,Kunststoff-Handbuch,第3/1卷,聚碳酸酯、聚缩醛、聚酯、纤维素酯中的“聚碳酸酯”中,Carl Hanser出版社,München,Wien,1992,117-299页。所述熔融酯交换法特别描述于H.Schnell的“Chemistry andPhysics of Polycarbonates”,Polymer Reviews,第9卷,44-51页,Interscience Publishers,New York,London,Sidney,1964中,也描述于D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由聚合物基底材料(B)和至少一种在其上形成的涂层构成的透明的塑料模制体,其特征在于在基底材料(B)的至少一侧施涂含有环氧-和/或丙烯酸树脂的底漆层(G),在其表面上施涂含有聚噻吩化合物的吸热中间层(Z),并在中间层(Z)上形成一耐擦层(K)。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约纳斯P比尔M彼得斯
申请(专利权)人:拜尔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