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涂层层合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4517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从表层侧依次具有:第1硬涂层、第2硬涂层和透明树脂膜层,第1硬涂层由包含:(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B)防水剂0.01~7质量份;和(C)硅烷偶联剂0.01~10质量份,且不含无机颗粒的涂料形成;第2硬涂层由包含:(A’)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和(D)平均粒径1~300nm的无机微粒50~300质量份的涂料形成。成分(A)也可为以下的混合物: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选自二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单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多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1种以上。

Hard coating laminated film

The hard coating laminated fil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has first hard coating, second hard coating and transparent resin film on the surface side, and first hard coating by (A) containing 20 mass% three pentaerythritol acrylate polyfunctional (methyl) acrylate 100 mass fraction; (B) anti water inhibitor 0.01 to 7 parts; and (C) silane coupling agent 0.01 to 1 0 quality parts and no inorganic particles; second hard coatings are formed by 0 mass portions containing: (A ') polyfunctional (methyl) acrylate (methyl) acrylate; and (D) inorganic particles with an average particle size of 1 ~ 300nm. The composition (A) can also be used as the following mixture: three pentaerythritol acrylate; and more than 1 species selected from two pentaerythritol acrylate, mono pentaerythritol acrylate and polypentaerythritol acry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硬涂层层合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硬涂层层合膜。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明性、色调、耐擦伤性、表面硬度和表面外观优异的硬涂层层合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很普及将触摸面板设置在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影像显示设备上,且能一边看着显示而一边以手指或笔等来进行触摸输入。近年来,对于触摸面板的显示面板,会要求具有耐热性、尺寸稳定性、高透明性、高表面硬度和高刚性等特性,所以一直以来使用以玻璃作为基材的物品。另外,玻璃具有耐冲击性低且易于破裂,加工性低,不易操作处理,比重高又重,不易因应于显示面板的曲面化或柔性化的要求等缺陷问题。于是,在对取代玻璃的材料有积极的研究中,有在三乙酰基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和降冰片烯聚合物等透明树脂膜的表面上,形成有表面硬度和耐擦伤性优异的硬涂层的硬涂层层合膜的多个提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2)。然而,其耐擦伤性还不够。即使以手帕等反复擦拭,也会要求可以维持指滑性等表面特性的硬涂层层合膜。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0524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2147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透明性、色调、耐擦伤性、表面硬度和表面外观优异,且适宜地可作为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影像显示设备的构件(包括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和不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特别是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的硬涂层层合膜。解决课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经过努力研究,发现借由层合特定的2种硬涂层可达成上述课题。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各方面如下。[1].硬涂层层合膜,从表层侧依次具有:第1硬涂层、第2硬涂层和透明树脂膜层,上述第1硬涂层由包含:(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B)防水剂0.01~7质量份;和(C)硅烷偶联剂0.01~10质量份,且不含无机颗粒的涂料形成;上述第2硬涂层由包含:(A’)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和(D)平均粒径1~300nm的无机微粒50~300质量份的涂料形成。[2].根据上述[1]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成分(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为以下的混合物: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选自二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单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多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1种以上。[3].根据上述[1]或[2]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C)硅烷偶联剂包含选自具有氨基的硅烷偶联剂和具有巯基的硅烷偶联剂的1种以上。[4].根据上述[1]~[3]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B)防水剂包含含有(甲基)丙烯酰基的氟聚醚系防水剂。[5].根据上述[1]~[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形成上述第2硬涂层的涂料进一步包含(E)流平剂为0.01~1质量份。[6].根据上述[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第1硬涂层的厚度为0.5μm~5μm。[7].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第2硬涂层的厚度为10μm~30μm。[8].根据上述[1]~[7]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透明树脂膜为依次直接层合了:第一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系树脂层(α1);芳族聚碳酸酯系树脂层(β);第二聚(甲基)丙烯酰亚胺系树脂层(α2)的透明多层膜。[9].根据上述[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作为影像显示设备构件的用途。[10].影像显示设备,其包含根据上述[1]~[8]项中任一项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透明性、色调、耐擦伤性、表面硬度和表面外观优异。因此,该硬涂层层合膜适宜地可用于作为液晶显示器、等离子体显示器和电致发光显示器等影像显示设备的构件(包括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和不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特别是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附图说明图1为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的一例的剖面图。图2为说明曲率半径的图。图3为表示紫外线照射装置的一例的示意图。图4为表示用于实施例的制膜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从表层侧依次具有第1硬涂层、第2硬涂层和透明树脂膜层。第1硬涂层上述第1硬涂层通常形成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的表面。当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用于作为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时,上述第1硬涂层形成触摸面。上述第1硬涂层显示出良好的耐擦伤性,即使以手帕之类反复擦拭也可维持指滑性等表面特性的功能。上述第1硬涂层由包含:(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B)防水剂0.01~7质量份;和(C)硅烷偶联剂0.01~10质量份,且不含无机颗粒的涂料形成。无机颗粒(例如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锆、二氧化钛、氧化锌、氧化锗、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铟锡、氧化锑和氧化铈等金属氧化物颗粒;氟化镁和氟化钠等金属氟化物颗粒;金属硫化物颗粒;金属氮化物微粒;和金属颗粒等),对提高硬涂层的硬度效果较大。另一方面,无机颗粒与上述成分(A)等树脂成分的相互作用弱,是导致耐擦伤性不理想的原因。于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在本专利技术的硬涂层层合膜的表层侧的第1硬涂层(当用于作为具有触摸面板功能的影像显示设备的显示面板时,形成触摸面板),能够不含无机颗粒且保持耐擦伤性,另一方面,对于第2硬涂层,通过使其含有平均粒径1~300nm的无机微粒来提高硬度,即可解决此问题。在此,“不含”无机颗粒意味着不含有有意量的无机颗粒。在硬涂层形成用涂料的领域中,无机颗粒的有意量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通常为1质量份左右以上。因此,“不含”无机颗粒,换言之,相对于上述成分(A)100质量份,无机颗粒的量通常为0质量份以上而小于1质量份,优选为0.1质量份以下,更优选为0.01质量份以下。(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上述成分(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是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含有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20质量%以上,优选40质量%以上,更优选50质量%以上。上述成分(A),也可包含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100质量%以下,或者小于100质量%,或者90质量%以下,或者80质量%以下。在此,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质量比例是相对于上述成分(A)的总和100质量%的比例。并且,在本说明书中,(甲基)丙烯酸酯意味着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的意思。上述成分(A)的作用是,由于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甲基)丙烯酰基,所以可通过紫外线或电子束等活性能量射线来聚合、硬化,以形成硬涂层。上述成分(A),更优选是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选自二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单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多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1种以上的混合物。在此,上述混合物中的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含量,将各成分的总和设为100质量%,为20质量%以上,优选为4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80质量%。作为其他的实施方案,上述混合物中的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含量,将各成分的总和设为100质量%,也可为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硬涂层层合膜,从表层侧依次具有:第1硬涂层、第2硬涂层和透明树脂膜层,上述第1硬涂层由包含:(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B)防水剂0.01~7质量份;和(C)硅烷偶联剂0.01~10质量份,且不含无机颗粒的涂料形成;上述第2硬涂层由包含:(A’)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和(D)平均粒径1~300nm的无机微粒50~300质量份的涂料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08 JP 2015-2390741.硬涂层层合膜,从表层侧依次具有:第1硬涂层、第2硬涂层和透明树脂膜层,上述第1硬涂层由包含:(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B)防水剂0.01~7质量份;和(C)硅烷偶联剂0.01~10质量份,且不含无机颗粒的涂料形成;上述第2硬涂层由包含:(A’)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100质量份;和(D)平均粒径1~300nm的无机微粒50~300质量份的涂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成分(A)含有20质量%以上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为以下的混合物:三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选自二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单季戊四醇丙烯酸酯和多季戊四醇丙烯酸酯的1种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硬涂层层合膜,其中上述(C)硅烷偶联剂包含选自具有氨基的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鹫尾望桥本岳人
申请(专利权)人:理研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