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杆状主体的包括三个机动辊机架的多机架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379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状体的多机架轧机(1)。该轧机包括第一部分(10),第一部分用于在芯轴上轧制,由沿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第一多个轧制机架(15’、15、15”)界定。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轧机还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部分下游的无芯轴的第二轧制部分,第二轧制部分包括沿着所述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第二多个机架(25’、25、26、27、26’、27’)。所述第二部分(20)的每个机架(25’、25、26、27、26’、27’)包括三个辊,三个辊具有彼此成120°布置的旋转轴线。每个机架(25’、25、26、27、26’、27’)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相邻机架的对应的旋转轴线旋转180°。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第二部分(20)的至少一个机架包括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机动辊。

Multi stand mill for rod like main body including three motor roller stand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ulti stand mill (1) for tubular bodies. The rolling mill includes the first part (10), the first part is used to roll the core shaft, and is defined by the first multiple rolling frames (15 ', 15, 15 \) arranged along the rolling axis (100).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the rolling mill also includes second rolling parts arranged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first part, and the second rolling part includes the more than 2 frames (25 ', 25, 26, 27, 26', 27 \) arranged in sequence along the rolling axis (100). Each rack (25', 25, 26, 27', 26', 27') of the second part (20) comprises three rollers with rotating axes arranged 120 degrees from each other. The rotation axis of each rack (25', 25, 26, 27, 26', 27') rotates 180 degrees relative to the corresponding rotation axis of the adjacent rack. According to the invention, at least one rack of the second part (20) comprises a motor roller having a vertical rotation ax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杆状主体的包括三个机动辊机架的多机架轧机专利
本专利技术落入实现管状体(tubularbodies)的轧制系统的范围内。即,本专利技术涉及多机架轧机(multi-standrollingmill),该多机架轧机包括具有三个机动辊的机架。特别地,轧机配置成沿同一线对管状体执行在芯轴上的轧制以及连续的无芯轴轧制。
技术介绍
用于生产中空体(或管状体)(如,例如无缝管)的车间是已知的。特别地,这样的生产包括三个基本的变形步骤,其中第一基本的变形步骤被识别为对主体进行纵向穿孔。然后使主体沿第一线在芯轴上经历第一轧制,以限定管的厚度。在第一轧制结束时且在取出芯轴之后,管在加热炉中被处理,在该加热炉中管被保持在预定温度,然后使管在第二线上经历无芯轴(即,没有芯轴)的进一步轧制,目的是校准管本身的直径。在专利申请EP2008732中描述并公开了该生产过程的示例。特别地,在这种已知的解决方案中,在芯轴上的轧制通过双辊轧制机架执行,而无芯轴轧制通过三辊机架执行。加热炉设置在两条轧制线之间。专利申请EP2878390改为描述了一种线,在该线中,在芯轴上的轧制通过三辊机架进行。专利申请PCT/EP2013/071021和PCT/EP2009/056201描述并示出了通过三辊机架进行无芯轴轧制的其它轧机。特别地,申请PCT/EP2009/056201中的机架具有可相对于轧制轴线调节位置的辊。通常通过三个机动辊轧制机架进行校准轧制,每个围绕相对于其它辊的轴线倾斜120°的旋转轴线旋转。通常,辊中的一个具有由水平轴线驱动轴致动的水平旋转轴线。另外两个辊替代地由对应的驱动轴驱动,其中一个驱动轴可操作地安装在轧制机架的支撑表面下方。例如在申请US2001/0027674、DE10015285和US7424816中描述了这样的轧机机架的示例。在现有技术中,具有三个辊的轧制机架也是已知的,通常三个辊中的一个具有水平轴线驱动轴驱动的水平旋转轴线,而另外两个辊替代地借助于内部锥形齿轮致动,内部锥形齿轮将第一辊的水平旋转轴线与另外两个辊的两个倾斜旋转轴线中的每个连接。例如,在申请EP1449597中描述了这种类型的解决方案。上述轧制车间具有各种缺点,其中第一个缺点是受加热炉存在决定性影响的整体尺寸。一般而言,加热炉的存在与各种其它原因息息相关,这些原因中有对管堆积物的复杂管理,在炉内长时间停止的情况下过度脱碳和/或氧化的问题,由于在炉内形成氧化皮而产生的重量损失。总的来说,所有这些方面都会影响车间的制造/管理成本,并且相应地影响生产成本。上述系统的其它缺点与当前用于校准轧制的技术解决方案相关联。特别地,已经表明,由于通常使用的三辊机架的配置,用于替换机架的操作(也被称为机架替换)特别复杂。事实上,通过水平驱动轴机动化的水平轴线辊的使用不会使轧制线的机架替换非常方便。同时,其它辊及相关的致动驱动轴的布置需要复杂的支撑结构以及在机架的支撑表面下方的同样复杂的基础系统,在单独地控制辊的情况下基础系统需要容纳驱动轴中的一个驱动轴的机动装置。上面的考虑揭示了需要提供一种新的轧制系统,这种轧制系统允许克服上述缺点。概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管状体的轧机,该轧机包括用于在芯轴上轧制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由沿着轧制轴线顺序布置的第一多个轧制机架界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机还包括用于取出芯轴和校准管状体的第二部分。该第二部分布置在第一部分的下游,由此从所述第一部分(10)出来的管状体直接进入所述第二部分(20)。该第二部分包括沿着所述轧制轴线顺序布置的无芯轴的第二多个轧制机架。第二部分的每个机架包括三个辊,该三个辊具有相对于彼此成120°布置的旋转轴线,并且其中每个机架的旋转轴线相对于相邻机架的对应旋转轴线旋转180°,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位置相对于竖直参考方向被评估。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部分的至少一个机架包括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机动辊。附图简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优点将从下面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的详细描述以及仅作为非限制性示例给出的附图中变得明显,其中:-图1至4是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机的可能实施方案相关的示意图,轧机包括第一轧制部分和第二轧制部分;-图5是图1中图示的轧机的第二部分的侧视图;-图6是图2中图示的轧机的第二部分的侧视图;-图7是图5中的轧机的俯视图;-图8是图5中的截面平面VIII-VIII的视图;-图9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机的第二部分的固定辊机架的透视图;-图10是根据图9中的截面平面X-X的视图;-图1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机的第二部分的可调节辊机架组的透视图;-图12是根据图11中的平面XII-XII的第一截面图;-图13是根据图11中的平面XIII-XIII的第二截面图;-图14是图11中的机架组的俯视图;-图15是根据图13中的线XV-XV的截面图;-图16是根据图5中的截面平面XVI-XVI的视图;-图17是根据图7中的截面平面XVII-XVII的视图;-图18是根据图7中的平面XVIII-XVIII的截面图。附图中的相同标记和相同参考字母识别相同元件或部件。详细描述参考所述附图,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中空体(以下也称为管状体)的多机架轧机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机1包括在工具上或在芯轴上的第一轧制部分10,该工具或芯轴根据本身已知的原理预先插入中空体内。第一部分10起到限定中空体的厚度的功能,并且包括第一多个轧制机架15’、15、15”,第一多个轧制机架15’、15、15”根据轧制轴线100(或轧制方向100)顺序布置。特别地,第一部分10包括布置在入口侧10’上的至少一个入口机架15’和布置在第一部分的出口侧10”上的至少一个出口机架15”。因此,中空体的进给方向200沿着轧制轴线100界定,使得入口机架15’是插到中空体上的第一个机架,而出口机架15”是通过完成界定的厚度而插到的最后一个机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轧机1还包括相对于所述进给方向200布置在第一部分10下游的无芯轴的第二轧制部分20。这样的第二部分20起到执行从中空体取出芯轴并校准中空体的直径的功能。术语“无芯轴”是指在没有芯轴的情况下,即在芯轴取出之后进行的轧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部分20界定与由第一部分10界定的轧制方向100重合的轧制轴线。因此,在相同的线(轧制方向100)上执行在芯轴上轧制和无芯轴轧制。本质上,从第一部分10出来的中空体直接进入第二部分20,以用于将芯轴从中空体取出并用于直径的校准。该解决方案有利地避免了安装中间加热炉,从而使系统的长度相对于传统解决方案减少了至少70米(传统加热炉和在具有可能的中间冷却表面的中间炉的入口之前的出口辊道的长度)。此外,消除了与安装和管理炉本身有关的所有上述问题(脱碳和/或氧化、氧化皮形成)。有利地,生产过程实际上仅限于两个变形步骤:穿孔和轧制(厚度/校准)。实际上,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20形成单个直线式轧机,该单个直线式轧机集成了厚度轧制和直径校准。因此,由于不存在由中间炉引起的中间堆积物,所以使得大大简化了对中空体的追踪。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部分20包括从入口侧20’开始沿着所述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第二多个轧制机架25、26、27、26’、27’。因此,入口机架25’被标识,其插到来自第一部分10的中空体。此外,出口机架被标识,该出口机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管状体的轧机(1),包括第一部分(10),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在芯轴上轧制,由沿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第一多个轧制机架(15’、15、15”)界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包括用于取出所述芯轴并校准所述管状体的直径的第二部分(20),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下游,由此从所述第一部分(10)出来的所述管状体直接进入所述第二部分(20),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沿着所述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无芯轴的第二多个轧制机架(25’、25、26、27、26’、27’),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的每个机架(25’、25、26、27、26’、27’)包括三个辊,所述三个辊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成120°布置,并且其中每个机架(25’、25、26、27、26’、27’)的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于相邻机架的对应的旋转轴线旋转180°,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位置相对于竖直参考方向进行评估,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的至少一个机架包括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机动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0.23 IT 1020150000649391.一种用于管状体的轧机(1),包括第一部分(10),所述第一部分用于在芯轴上轧制,由沿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第一多个轧制机架(15’、15、15”)界定,其特征在于,所述轧机包括用于取出所述芯轴并校准所述管状体的直径的第二部分(20),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10)的下游,由此从所述第一部分(10)出来的所述管状体直接进入所述第二部分(20),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沿着所述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的无芯轴的第二多个轧制机架(25’、25、26、27、26’、27’),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的每个机架(25’、25、26、27、26’、27’)包括三个辊,所述三个辊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成120°布置,并且其中每个机架(25’、25、26、27、26’、27’)的所述旋转轴线相对于相邻机架的对应的旋转轴线旋转180°,所述旋转轴线的所述位置相对于竖直参考方向进行评估,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的至少一个机架包括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机动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至少一个固定辊机架(25’、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至少一个可调节辊机架(26、27、26’、2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第一系列固定辊机架(25’、25),所述第一系列固定辊机架(25’、25)从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入口侧(20’)开始沿着所述轧制轴线(100)顺序布置,所述固定辊机架(25’、2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机械驱动装置,所述机械驱动装置配置成将来自具有竖直旋转轴线的所述机动辊的运动传递至相同机架的其它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至少一个空轧机架(28),所述空轧机架(28)包括至少一个导向辊。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中的每个机架(15’、15、15”)包括三个辊,所述第一部分(10)中的每个机架(15’、15、15”)的所述三个辊的旋转轴线相对于彼此成120°布置,并且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0)的出口机架(15”)的辊的旋转轴线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20)的入口机架(25’)的辊的旋转轴线旋转180°。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界定第一多个存放位置的第一段(21),所述第一多个存放位置中的每个配置为容纳固定辊机架或空轧机架,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在所述第一段(21)下游的第二段(22),所述第二段(22)界定第二多个存放位置,所述第二多个存放位置中的每个配置为容纳固定辊机架或空轧机架或可调节辊机架。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轧机(1),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0)包括可调节辊机架的组(60、62),所述组(60、62)包括:-第一机架(26、26’)和与所述第一机架(26、26’)相邻的第二机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埃托雷·赛努斯基阿里斯蒂德·贾科莫·贝尔泰利维罗妮卡·朱莉娅·莉莉·桑德里尼
申请(专利权)人:丹尼尔和科菲森梅克尼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