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60159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其结构包括主接触板、顶盖、组件壳体、大板、负极导线、正极导线、副接触板、接收块,主接触板下表面与顶盖上表面相贴合,顶盖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可降解电池装置,将负极导线与正极导线分别接上,通过主接触板与正极触块和负极触块的接触,将可降解电芯中的电能从碳棒中导出,传导至主接触板并由导线传导至大板上,最后由负极导线与正极导线分别导出,当电力耗尽丢弃时,一段时间后可降解电芯会分泌出催化剂使锌筒与其一同降解,由此弥补了在可降解技术上存在的缺陷,使丢弃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使用范围。

A cylindrical lithium battery pack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ylindrical lithium battery group, which consists of a main contact plate, a top cover, a component shell, a large plate, a negative electrode, a positive pole wire, a secondary contact plate and a receiving block. The lower surface of the main contact plate is fitted to the top surface, and the top is vertically mounted above the shell of the component and uses the gap coordination. A new type of cylindrical lithium battery pack is used to separate the degrading battery device on the structure. The negative wi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positive wire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contact between the main contact plate and the positive pole touch block and the negative pole touch block, the electric energy in the biodegradable electric core is derived from the carbon rod and carried to the main contact plate and carried to the large plate by the wire. In the end, the negative wire and the positive wire are derived respectively. When the power depletion is discarded, the degrading core will secrete the catalyst to degrade the zinc cylinder after a period of time, thus making up for the defects in the degradation technology, which will not cause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fter discarding, and improve the use r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
本技术是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属于电池组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作为化学电源中的一种能源形式,具有工作电压高、能量密度大、重量轻、体积小、安全性好、循环寿命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移动电子电器、电动工具、大型瞩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201220566431.0的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包括外壳和若干个电芯层,电芯层由若干颗电连接在一起的单体电芯组成,电芯层的两端通过支架将单体电芯单独固定,并形成一电芯模块,电芯模块之间通过支架相互连接,并电连接形成电芯组,但是该现有技术在可降解技术上存在缺陷,导致电池的随意丢弃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以解决现有技术在可降解技术上存在缺陷,导致电池的随意丢弃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其结构包括主接触板、顶盖、组件壳体、底盖、导线、可降解电池装置、大板、负极导线、正极导线、副接触板、接收块,所述主接触板下表面与顶盖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盖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底盖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导线与副接触板电连接,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安装于组件壳体内部,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设于底盖与顶盖之间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大板背部表面与组件壳体正表面相互贴合,所述负极导线与接收块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线与接收块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线设于正极导线左侧,所述正极导线与负极导线通过接收块与大板相连接,所述副接触板通过导线与接收块电连接,所述主接触板两侧设有副接触板,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由正极触块、沥青、不导电壳体、锌筒、负极触块、电极糊、碳棒、可降解电芯组成,所述正极触块垂直安装于碳棒顶部,所述沥青设于碳棒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不导电壳体内表面与锌筒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锌筒内部设有电极糊,所述负极触块嵌入安装于不导电壳体下表面,所述电极糊内表面与可降解电芯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碳棒安装于可降解电芯内部,所述正极触块通过碳棒与负极触块相连接,所述沥青通过有电极糊与可降解电芯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顶盖设于底盖上方并且相互平行。进一步地,所述主接触板通过导线与接收块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大板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厚度为0.1CM。进一步地,所述不导电壳体垂直安装于底盖上表面。进一步地,所述顶盖采用铝合金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进一步地,所述组件壳体采用PVC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可降解电池装置,将负极导线与正极导线分别接上,通过主接触板与正极触块和负极触块的接触,将可降解电芯中的电能从碳棒中导出,传导至主接触板并由导线传导至大板上,最后由负极导线与正极导线分别导出,当电力耗尽丢弃时,一段时间后可降解电芯会分泌出催化剂使锌筒与其一同降解,由此弥补了在可降解技术上存在的缺陷,使丢弃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使用范围。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可降解电池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主接触板-1、顶盖-2、组件壳体-3、底盖-4、导线-5、可降解电池装置-6、大板-7、负极导线-8、正极导线-9、副接触板-10、接收块-11、正极触块-601、沥青-602、不导电壳体-603、锌筒-604、负极触块-605、电极糊-606、碳棒-607、可降解电芯-608。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主接触板1、顶盖2、组件壳体3、底盖4、导线5、可降解电池装置6、大板7、负极导线8、正极导线9、副接触板10、接收块11,所述主接触板1下表面与顶盖2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盖2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3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底盖4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3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导线5与副接触板10电连接,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安装于组件壳体3内部,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设于底盖4与顶盖2之间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大板7背部表面与组件壳体3正表面相互贴合,所述负极导线8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线9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线8设于正极导线9左侧,所述正极导线9与负极导线8通过接收块11与大板7相连接,所述副接触板10通过导线5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主接触板1两侧设有副接触板10,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由正极触块601、沥青602、不导电壳体603、锌筒604、负极触块605、电极糊606、碳棒607、可降解电芯608组成,所述正极触块601垂直安装于碳棒607顶部,所述沥青602设于碳棒607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不导电壳体603内表面与锌筒604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锌筒604内部设有电极糊606,所述负极触块605嵌入安装于不导电壳体603下表面,所述电极糊606内表面与可降解电芯608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碳棒607安装于可降解电芯608内部,所述正极触块601通过碳棒607与负极触块605相连接,所述沥青602通过有电极糊606与可降解电芯608相连接,所述顶盖2设于底盖4上方并且相互平行,所述主接触板1通过导线5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大板7为长方体结构并且厚度为0.1CM,所述不导电壳体603垂直安装于底盖4上表面,所述顶盖2采用铝合金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所述组件壳体3采用PVC材质,硬度高且质量轻。本专利所说的电极糊606是供给铁合金炉、电石炉等电炉设备使用的导电材料,所述导线5,指的是用作电线电缆的材料,工业上也指电线,一般由铜或铝制成,也有用银线所制导电、热性好,用来疏导电流或者是导热。在进行使用时先将整体装置安装于电力设备内部,并将负极导线8与正极导线9分别接上,通过主接触板1与正极触块601和负极触块605的接触,将可降解电芯608中的电能从碳棒607中导出,传导至主接触板1并由导线5传导至大板7上,最后由负极导线8与正极导线9分别导出,当电力耗尽丢弃时,一段时间后可降解电芯608会分泌出催化剂使锌筒604与其一同降解。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在可降解技术上存在缺陷,导致电池的随意丢弃从而造成环境的污染,在使用上具有局限性,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在结构上独立设置了可降解电池装置,将负极导线与正极导线分别接上,通过主接触板与正极触块和负极触块的接触,将可降解电芯中的电能从碳棒中导出,传导至主接触板并由导线传导至大板上,最后由负极导线与正极导线分别导出,当电力耗尽丢弃时,一段时间后可降解电芯会分泌出催化剂使锌筒与其一同降解,由此弥补了在可降解技术上存在的缺陷,使丢弃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使用范围,具体如下所述: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由正极触块601、沥青602、不导电壳体603、锌筒604、负极触块605、电极糊606、碳棒607、可降解电芯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接触板(1)、顶盖(2)、组件壳体(3)、底盖(4)、导线(5)、可降解电池装置(6)、大板(7)、负极导线(8)、正极导线(9)、副接触板(10)、接收块(11),所述主接触板(1)下表面与顶盖(2)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盖(2)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3)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底盖(4)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3)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导线(5)与副接触板(10)电连接,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安装于组件壳体(3)内部,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设于底盖(4)与顶盖(2)之间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大板(7)背部表面与组件壳体(3)正表面相互贴合,所述负极导线(8)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线(9)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线(8)设于正极导线(9)左侧,所述正极导线(9)与负极导线(8)通过接收块(11)与大板(7)相连接,所述副接触板(10)通过导线(5)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主接触板(1)两侧设有副接触板(10),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由正极触块(601)、沥青(602)、不导电壳体(603)、锌筒(604)、负极触块(605)、电极糊(606)、碳棒(607)、可降解电芯(608)组成,所述正极触块(601)垂直安装于碳棒(607)顶部,所述沥青(602)设于碳棒(607)外表面并且位于同一轴心,所述不导电壳体(603)内表面与锌筒(604)外表面相贴合,所述锌筒(604)内部设有电极糊(606),所述负极触块(605)嵌入安装于不导电壳体(603)下表面,所述电极糊(606)内表面与可降解电芯(608)外表面相贴合,所述碳棒(607)安装于可降解电芯(608)内部,所述正极触块(601)通过碳棒(607)与负极触块(605)相连接,所述沥青(602)通过有电极糊(606)与可降解电芯(608)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形锂电池组,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主接触板(1)、顶盖(2)、组件壳体(3)、底盖(4)、导线(5)、可降解电池装置(6)、大板(7)、负极导线(8)、正极导线(9)、副接触板(10)、接收块(11),所述主接触板(1)下表面与顶盖(2)上表面相贴合,所述顶盖(2)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3)上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底盖(4)垂直安装于组件壳体(3)下方并且采用间隙配合,所述导线(5)与副接触板(10)电连接,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安装于组件壳体(3)内部,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设于底盖(4)与顶盖(2)之间并且相互垂直,所述大板(7)背部表面与组件壳体(3)正表面相互贴合,所述负极导线(8)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正极导线(9)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负极导线(8)设于正极导线(9)左侧,所述正极导线(9)与负极导线(8)通过接收块(11)与大板(7)相连接,所述副接触板(10)通过导线(5)与接收块(11)电连接,所述主接触板(1)两侧设有副接触板(10),所述可降解电池装置(6)由正极触块(601)、沥青(602)、不导电壳体(603)、锌筒(604)、负极触块(6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辉陈月红钱多多苏元芳魏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德鑫通讯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