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918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2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绕线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不合理等问题。本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包括上治具和位于上治具下方的下治具,在下治具中心连接有离合管,在离合管的上端外壁设有环形锁止槽,在上治具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且当上治具和下治具相互靠拢后所述的离合管插于上治具内从而使径向通孔与环形锁止槽连通,在每个径向通孔内分别设有圆珠且圆珠的直径大于径向通孔的长度,在上治具上套设有能够沿着上治具轴向移动的驱动套,在驱动套的内壁具有能够驱动所述的圆珠径向向内从而部分卡于所述环形锁止槽中的驱动斜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便于相互配合且可靠性更好。

Separation mechanism of upper and lower fixture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winding equipment, in particular to a clutch mechanism of an upper fixture and a lower fixture. It solves the problems of unreasonable design of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parting mechanism of the upper control tool and the lower cure tool includes the upper control tool and the lower control tool located below the upper control tool. The separation tube is connected to the lower control center. The outer wall of the upper end of the clutch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ring lock slot, and at least one radial pass hole is arranged on the upper control tool and the clutch pipe is inserted after the upper control and the lower control are close mutually. In the tool, the radial through ho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ring lock groove, and the circular bead is arranged in each radial hole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ball is larger than the length of the radial through hole. The driving inclined plane is stuck in the ring lock groov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coordination and better reli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
本技术属于绕线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绕线机,当进行绕线作业时,上治具和下治具需要同步转动,而上治具和下治具的同步转动一般是通过离合机构实现。目前,现有的离合结构为凹凸配合的结构,例如,凹槽和凸块的配合方式,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实现连接配合从而实现动力传动,而且还便于加工制造。但是,上述的方案其还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配合存在误差,导致离合结构的配合存在停滞或者对位不准确现象,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相对较差。为了能够改进上述的技术问题,例如,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绕线治具,申请号201520734127.6,包括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的绕线固定板座,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表面或第二表面上、用于将线缆线材弯折成第一形状并固定的若干个定型固定针。该方案通过在绕线固定板座上设置用于将线缆线材弯折成第一形状并固定的若干个定型固定针,使得线缆线材被弯折成需要的第一形状,随后经过加热后冷却定型成生产所需要的线缆线材,十分方便,能够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上述的方案并未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因此,急需设计一款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离合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便于相互配合且可靠性更好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包括上治具和位于上治具下方的下治具,在下治具中心连接有离合管,在离合管的上端外壁设有环形锁止槽,在上治具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且当上治具和下治具相互靠拢后所述的离合管插于上治具内从而使径向通孔与环形锁止槽连通,在每个径向通孔内分别设有圆珠且圆珠的直径大于径向通孔的长度,在上治具上套设有能够沿着上治具轴向移动的驱动套,在驱动套的内壁具有能够驱动所述的圆珠径向向内从而部分卡于所述环形锁止槽中的驱动斜面。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驱动斜面设置在驱动套的下端内壁。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驱动套上端内壁设有台阶孔,在台阶孔内设有轴向弹簧,轴向弹簧的下端作用在台阶孔上,轴向弹簧的上端作用在上治具顶部的凸肩上。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径向通孔内端具有环形凸部,且环形凸部的内径小于圆珠的直径。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下治具上端中心设有离合管定位孔,离合管的下端插于离合管定位孔中,离合管的上端延长至下治具的上端面,在上治具下端中心设有供所述的离合管上端插入的离合管插入孔。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离合管上端开设有过线槽。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环形锁止槽为V形槽。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径向通孔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离合管上端外壁设有倒角。在上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中,所述的过线槽将离合管的上端分切成两块对称设置的半圆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的优点在于:1、圆珠与环形锁止槽容易对位,只要能够卡于环形锁止槽中即可,而环形锁止槽为环形结构,其不仅降低了配合难度,而且还提高了配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2、结构简单且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剖视示意图。图中,下治具A、上治具B、离合管Q1、环形锁止槽Q11、过线槽Q12、倒角Q13、径向通孔Q21、环形凸部Q22、离合管定位孔Q23、圆珠Q3、驱动套Q4、驱动斜面Q41、台阶孔Q42、轴向弹簧Q4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包括上治具B和位于上治具B下方的下治具A。当然,本申请的离合机构同样适用与卧式的两个治具相互配合。在下治具A中心连接有离合管Q1,下治具A上端中心设有离合管定位孔Q23,离合管Q1的下端插于离合管定位孔Q23中,离合管Q1的上端延长至下治具A的上端面,在上治具B下端中心设有供所述的离合管Q1上端插入的离合管插入孔。在离合管Q1的上端外壁设有环形锁止槽Q11,环形锁止槽Q11为V形槽。在上治具B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Q21且当上治具B和下治具A相互靠拢后所述的离合管Q1插于上治具B内从而使径向通孔Q21与环形锁止槽Q11连通,离合管插入孔与径向通孔Q21连通,在每个径向通孔Q21内分别设有圆珠Q3且圆珠Q3的直径大于径向通孔Q21的长度,在上治具B上套设有能够沿着上治具B轴向移动的驱动套Q4,在驱动套Q4的内壁具有能够驱动所述的圆珠Q3径向向内从而部分卡于所述环形锁止槽Q11中的驱动斜面Q41。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驱动斜面Q41设置在驱动套Q4的下端内壁。通过驱动斜面Q41的设计,其可以实现驱动圆珠Q3在径向通孔Q21内向内移动。在驱动套Q4上端内壁设有台阶孔Q42,在台阶孔Q42内设有轴向弹簧Q43,轴向弹簧Q43的下端作用在台阶孔Q42上,轴向弹簧Q43的上端作用在上治具B顶部的凸肩上。在径向通孔Q21内端具有环形凸部Q22,且环形凸部Q22的内径小于圆珠Q3的直径。该环形凸部Q22的设计,其避免了圆珠Q3向内脱离径向通孔Q21。在离合管Q1上端开设有过线槽Q12。作为本实施例的最优化方案,本实施例的径向通孔Q21有两个且对称设置。当然,这里的径向通孔Q21数量不宜多于6个。在离合管Q1上端外壁设有倒角Q13。过线槽Q12将离合管Q1的上端分切成两块对称设置的半圆块。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驱动套Q4在外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此时的驱动斜面Q41则与径向通孔Q21内的圆珠Q3接触,接触的同时则驱动所述圆珠Q3不断向径向通孔Q21内孔口移动,即,可以将圆珠Q3的部分卡于离合管Q1上端的环形锁止槽Q11内,实现了上、下治具的连接。该方式,圆珠Q3无需寻求对位,只要能够卡于环形锁止槽Q11中即可,而环形锁止槽Q11为环形结构,其不仅降低了配合难度,而且还提高了配合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取消配合时,此时的驱动套Q4向上移动从而圆珠Q3离开环形锁止槽Q11。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包括上治具(B)和位于上治具(B)下方的下治具(A),其特征在于,在下治具(A)中心连接有离合管(Q1),在离合管(Q1)的上端外壁设有环形锁止槽(Q11),在上治具(B)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Q21)且当上治具(B)和下治具(A)相互靠拢后所述的离合管(Q1)插于上治具(B)内从而使径向通孔(Q21)与环形锁止槽(Q11)连通,在每个径向通孔(Q21)内分别设有圆珠(Q3)且圆珠(Q3)的直径大于径向通孔(Q21)的长度,在上治具(B)上套设有能够沿着上治具(B)轴向移动的驱动套(Q4),在驱动套(Q4)的内壁具有能够驱动所述的圆珠(Q3)径向向内从而部分卡于所述环形锁止槽(Q11)中的驱动斜面(Q41)。

【技术特征摘要】
1.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包括上治具(B)和位于上治具(B)下方的下治具(A),其特征在于,在下治具(A)中心连接有离合管(Q1),在离合管(Q1)的上端外壁设有环形锁止槽(Q11),在上治具(B)上设有至少一个径向通孔(Q21)且当上治具(B)和下治具(A)相互靠拢后所述的离合管(Q1)插于上治具(B)内从而使径向通孔(Q21)与环形锁止槽(Q11)连通,在每个径向通孔(Q21)内分别设有圆珠(Q3)且圆珠(Q3)的直径大于径向通孔(Q21)的长度,在上治具(B)上套设有能够沿着上治具(B)轴向移动的驱动套(Q4),在驱动套(Q4)的内壁具有能够驱动所述的圆珠(Q3)径向向内从而部分卡于所述环形锁止槽(Q11)中的驱动斜面(Q4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斜面(Q41)设置在驱动套(Q4)的下端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治具与下治具的离合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套(Q4)上端内壁设有台阶孔(Q42),在台阶孔(Q42)内设有轴向弹簧(Q43),轴向弹簧(Q43)的下端作用在台阶孔(Q42)上,轴向弹簧(Q43)的上端作用在上治具(B)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锋范建良吴一兵石茂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